福州12个县(市)区12座生态公园春节前集体亮相

2017年春节前,全市12条休闲步道建成开放,如今已成市民休闲好去处;
2018年春节又要来临了,我市12个县(市)区都将各增一座生态公园,又将为市民带来全新的“生态福利”!
去年5月,在总结休闲步道建设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县(市)区各打造一座生态公园。目前,12座生态公园已全面进入施工冲刺阶段,春节前就可建成开放。这12座生态公园总面积达到493.59公顷,配建了总长51.36公里的休闲步道,开放后将让市民领略无尽春光!
齐心绘景
为提高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好地满足大家的公共休闲需求,补齐民生短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公园建设工作,项目选址、方案设计、建设施工等,均事无巨细、逐一斟酌。市主要领导在多次现场调研的基础上,要求生态公园建设突出惠民、便民、生态、效益。
我市专门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公园建设要尊重自然,合理布局配套设施,重点突出生态建设理念,打造完整生态体系;要因地制宜,寻求特色,打造四季花海、文化、体育等主题个性符号,突出亮点,增强公园吸引力。
为让公园建设更规范、更生态,市规划局组织制定《福州市生态公园建设指导意见》。早在方案设计阶段,市规划局就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对设计方案严格把关并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与进度督促,核实设计方案落实情况,跟踪推进实施进度。在建设一线,按工期节点要求,各县(市)区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及时对存在问题协调解决,确保公园建设按序时进度推进。按春节前建成开放的总目标,12座生态公园正加速冲刺。
五大共性
一是选点好。充分利用各县(市)区的山水资源,依山、临水、环湖,与人文资源有机融合。为便于市民日常游憩和假日休闲,项目选点也临近居民区,让市民享受零距离的生态美。
二是理念新。道路铺装透水率达95%以上,同时还利用现状湖体、雨水花园、植草沟、下凹式绿地、建筑屋顶绿化等大小“海绵体”,对雨水最大程度吸收利用。
三是生态优。充分保护利用自然地形和植被,利用荒地、废弃地,对原有渣土堆场、垃圾山进行生态修复改造,既减少工程维护成本,又让山、水、林、田、城有机相融。公园步道两侧均种植特色高大乔木,实现林荫全覆盖。
四是文化浓。重视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让我市传统建筑与文化元素在生态美景中绽放光彩。
五是配套齐。生态公园不仅有多样的游览线路,为实现生态美景全民共享,沿途休息驿站、公厕、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并辅以智能化管理,让老年、青年、儿童等不同年龄群都能享受贴心服务。
各具特色
林间穿越智慧高地
全民健身亲水休闲
登高望远人文景观
山水相连海绵公园
生态修复江城一体
生态水系亲近自然
城郊公园生态氧吧
山地览城产城融合
清新溪湾古刹蒹葭
览江胜地瓷都古韵
登高揽胜四色古韵
花海世界野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