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路公交师傅讲述:远去的“大辫子”无轨电车

日期:2018-07-18 08:56 来源:福州日报
| | | |
 

  51路的电车时代(1983年9月29日~2001年3月14日) 

  

  在福州公交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就是投放在51路的无轨电车。1983年运营、2001年落幕,曾经风靡一时的无轨电车已远去10多年,留下了一代福州人的特别记忆。17日,记者采访到了在51路车上干了半辈子的王少聪师傅,听他讲述51路的那些事。

  1983年:51路无轨电车在万众企盼中亮相

  17日上午10时许,看到王少聪师傅时,他刚开车回场,做着例行检查。从18岁进入公交集团公司算起,他已在51路车上干了半辈子,如今依然手握方向盘坚守一线。说起无轨电车,王少聪师傅眼睛立刻亮起来。

  时间回到1983年9月29日。

  喧天锣鼓声中,披红挂彩的51路无轨电车在人们好奇的目光中亮相。22岁的王少聪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全省首批电车驾驶员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都开通了无轨电车,当1981年福州市政府提出兴建无轨电车的决定后,全福州人都在翘首企盼。

  “通车当天,市民蜂拥而来,每一趟车都爆满,两节车厢挤进百余名乘客。因为无轨电车是个新鲜事,能坐上一趟都感觉特别自豪。”王少聪说,很多市民没坐上,第二天早起排队,非要坐上一趟才罢休。

  前后两节车厢铰接,长12米,头顶两根辫子一样的集电杆,搭在上方的电线上,每三四分钟一趟,穿行在从火车站经五一路、五四路至台江影院的马路上。这就是定格在市民记忆中的电车形象。

  51路的路别也是有来历的。按照王少聪的说法,首批电车驾驶员在杭州培训时,跟车线路是杭州51路,后来就将福州2路更名为51路。

  2001年:“大辫子”谢幕成一代老福州人的追忆

  51路车队队长江耐明还记得,少年时经常乘坐51路到台江一带玩耍,“全程16个站,只要1.6元”。因为属电力驱动,51路坐起来没杂音,没尾气,车很稳,也环保。当时有外地亲戚来做客,福州人总爱带他们去坐坐51路,看看街景,买买东西,这趟福州之行才算圆满。

  “辫子”是电车的特色,但左右摆动太大或道路不平坦时,两根“大辫子”容易脱落,俗称“脱辫子”。那时候,市民就会看到乘务员急急忙忙下车,攀高爬低地调整“辫子”,成为一大市井趣事。

  2001年,在“电改汽”的潮流中,电车退出了历史舞台,王少聪成为那批驾驶员中坚守到最后的人。当年3月14日,福州日报记者刘家铭和祁正华还跟随王少聪,记录了电车的谢幕——0:07,最后一趟电车在深夜的寒气中驶进斗池停车场,宣告“退役”。

  祁正华还记得,当时不少市民表达了不舍,但无轨电车上路18年来,五一路、五四路和电车逐渐“老化”,电车发生故障时不易移动,常常造成干道堵塞,而修理耗资又很巨大。此外,福州台风频繁,裸露电线易造成隐患,加上五一路、五四路改造需要管线下地,无轨电车就这样为城市建设让了道。

  51路公交车型变更见证35年公共交通历史

  告别无轨电车后,51路车依然穿梭在历史的长廊中,车型不断变换,从汽油、柴油到清洁能源,从有人售票到无人售票,从人工报站到智能报站,革新换代越来越快。

  在经过通道车及双层巴士的临时过渡后,从2001年10月起的10年间,51路采用厦门金龙XMQ6112G型客车,配置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国Ⅱ排放标准、美国进口的康明斯柴油发动机,延续了51路车辆突出环保的特点。

  2010年底,51路又迎来一次车型更替,这款K线车采用液力自动变速箱。比起之前,起码减轻了一半的劳动强度,车的故障也少了。

  2011年9月,时隔28年,50岁的王少聪成为了福州第一辆CNG公交车的驾驶员。和电车一样,CNG车是公交发展的新纪元,让公交车告别了排放黑烟的时代。“这是我人生中最荣耀的两个时刻。”即将退休的王少聪说。而对于51路来说,这是其车辆环保特性的又一次延续。

  2015年,又是51路最先试点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实时监控、在线调度、智能报站。王少聪感叹:“隔着电脑就能远程看到公交的一举一动,智能化的公交太厉害了!”

  “现在51路车上还有不少从电车时代就坐我车的老乘客,每次换车他们也和我一样感慨公交的变化。他们都说车变得宽敞、豪华,非常舒适,还配备了电视,车厢感觉更亲切了。”王少聪感叹道,“要感谢改革开放让公交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是车型,还有车厢设施、道路条件、线路设计等都更加人性化了。”

  至今,王少聪还清楚地记得电车的操作流程,记得踩踏时发出的“咔咔”声,记得感情甚好的杭州师傅对他的教导:“好好学习,给福州公交的发展作贡献!”后来,王少聪也成了师傅,51路车队里有的年轻司机告诉他:“师傅,我小时候就坐过您的车,看您操作电车的样子觉得很新鲜很有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