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园区华丽转身 晋安湖“三创园”崛起
三十而立,福兴经济开发区蝶变
位于福兴经济开发区内的福州软件园晋安分园。
三十而立。三十是人生的分水岭,也是黄金期。成立于1990年8月18日的福兴经济开发区今天迎来30周年诞辰。在而立之年,老园区也奏响了发展的新乐章,锚定了发展新方向——以晋安湖“三创园”为支点,奋力托举晋安区高质量发展蓝图。
30年前,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倡导下,在晋安区鼓山脚下诞生了全省首家民办开发区——鼓山福兴投资区(福兴经济开发区前身)。历经30载蝶变,开发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蝶变。
回忆30年奋斗史,曾任福兴投资区第一任投资管委会副主任的陈定河感慨道:“在国家不下拨一分钱,不下调一个人的前提下,让当地农民自办投资区,这是前所未有的。”土地三通一平、厂房建设资金不够,就采取“乡政府收入挤一点、建筑队伍垫一点、银行贷一点、各村出一点”的办法进行筹资,共筹资1.6亿元,再加上土地使用权转让收益,顺利筹到了开发区建设的第一笔资金。
开发区成立第一年,就有8家企业投产,次年上升到28家,到1994年,已超过100家。继国家兴建的马尾经济开发区和海外乡亲投资的福清融侨工业区之后,福兴投资区崛起,形成“官办、侨办、民办”三头并进,吸引外资成片开放经营土地的格局。
世代务农的鼓山脚下,响起了机器的欢歌,那是现代化的浪潮在阵阵拍岸!
闯过急流暗礁,和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如今的开发区,光电子、机械制造、物流等主要产业蓬勃发展、总部经济、高端业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欣欣向荣。宜家家居综合体、高意集团亚太总部及5G生产线、喜相逢汽车综合性服务平台、量子中金、欧居智能创新中心、永正检测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逐渐从蓝图变为现实,积蓄起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福兴经济开发区工业产值已达400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一半,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在晋安区扶持下,园区诞生了众多明星企业。2000年就扎根园区的茶花现代家居,从一家小作坊成长为上市公司。“在开发区,我们完成了从家庭作坊向规范化公司运营的转变,步入了正轨,又完成了向集约化、自动化生产的转变,2017年,在晋安区的帮助下,茶花家居在A股主板上市,是晋安区土生土长企业中第一家上市民营企业。可以说,企业成长的每一步,都是在开发区完成的。”茶花家居董事、副总、董事会秘书翁林彦道出了企业对开发区的感情。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承接内城更新、晋安区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今年,福兴经济开发区又迈出了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在全市17个省级开发区中率先转型,响应“创新、创业、创造”的“三创”理念,打造晋安湖“三创园”,筑起福州创新引擎和产城融合高地。在福州三个“三创园”(其他为东湖“三创园”、旗山湖“三创园”)中,福兴经济开发区是唯一的老园区。
至2021年底,晋安湖“三创园”目标营业收入达1100亿元,税收达28亿元,研发投入总额达1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00家,新增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创造载体3个,引进及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50名,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
伴随“三创园”落地,一系列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福兴经济开发区新一轮控规调整已通过市政府批复,通过提高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率,拓展园区开发容量。据福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鼓山镇党委书记刘通介绍,调整后,园区平均容积率从1.0提高到2.5,商业地块容积率达到4.17,理论上可新增建筑491万平方米,单位面积土地能创造的效益更高了。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曾提出,城市规划建设要像“蛋炒饭”,尽量保持规划的各个分区内功能的多样化,不赞同一些城市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彼此割裂,功能单一的做法。
晋安区副区长毛向标介绍,此次规划调整,最大的意义是为主城区保住了成片产业园,向都市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智能制造业转型,同时和刘太格的“蛋炒饭”规划理念一脉相承,确保开发区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理念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园,走新型城镇化路子。
而今迈步从头越。30周年之际,福兴经济开发区转身,晋安湖“三创园”登场。以梦想为帆,以创新为桨,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