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红十字会 > 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爱心相髓+生命教育|八天内,福州三名热血男儿兑现生命之约

发布时间:2024-11-22 10:36    来源:福州市红十字会    字号:  
  11月11日-18日,福州三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实际行动兑现生命之约,送出爱的礼物,挽救三位素昧平生的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18808”,爱心一路生花


  “为了拯救患者的生命,您于2024年11月11日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您的这一人道善举使患者获得了重生。特颁此证。NO.18808”——抱着这份沉甸甸的全国荣誉证书,小心翼翼地提着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袋,黄绍荣在相机镜头前留下了珍贵影像。从2023年1月6日登记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到实现捐献,一年半的HLA基因配型等待、三个多月的捐献准备、五天的“动员剂”注射、三个半小时的外周血循环采集……捐献经历的每一帧画面,让捐髓救人的行动更具象、更真实地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也镌刻在黄绍荣的人生轨迹里。在双十一的这一天,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黄绍荣与一名未曾谋面的重症血液病患者成了血脉相连的“兄弟”,让孤单的“1”变成“1+1”到“∞”的循环,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95后”黄绍荣是福建警察学院的一名辅导员,有着“人民警察”和“人民教师”双重身份的他,在工作上不忘入警从教的誓言,积极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工作表现突出,曾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3次,获评省直机关“最美逆行者”、省厅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工作之余,黄绍荣是个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爱心人士,多次参与福州市蓝天救援队各项公益活动,尽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还是位“献血达人”,18岁开始参加无偿献血,默默坚持了11年,献血总量达到6360毫升,今年刚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2023年1月6日,黄绍荣一如既往地前往省血液中心献血,看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资料,了解到用类似捐献血小板的方式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自身健康,却能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乃至一个家庭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忘“为民”初心的他当即决定留下两试管血样、登记个人信息,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机缘巧合,这一日悄然而至!2024年8月1日,在建军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红十字会通知配型成功的电话,成为了黄绍荣的捐献之行的首次“枪鸣”。“接到电话的第一想法就是自己很幸运,非亲缘匹配的概率很低,很荣幸有机会帮助他人重获新生。”他立马答应捐献,但对接下来的高分辨血样配型又有点紧张,“我担心没有通过检测,会错过救人的机会,更怕会让患者丧失希望,错过治愈的最佳时机。”恰巧在教师节当天,黄绍荣在福建红十字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警校师弟王跃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对他的捐献行为充满了钦佩。“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身边好友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他做了很好的榜样,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捐献的决心和信心。”

  然而,意外也来得突然,体检前两天,黄绍荣右脚踝意外受伤,伤势严重,担心服用止痛药会影响体检结果,他只是将止痛药揣在兜里不敢吃,提前出发前往体检中心,原先几百米的距离走走停停了二十几分钟,他也没有轻易放弃。9月29日高分辨血样检测和体检结果均顺利通过后,黄绍荣悬着的心才有了着落,但他仍然不敢掉以轻心,为了能有更好的身体状态进行捐献,工作繁忙的他每天注意清淡饮食,利用午休时间健身,希望采集时能为患者提供最健康的干细胞。

  担心父母会心疼,在准备捐献的过程中,黄绍荣选择了“隐瞒”,“我想捐献后再告诉他们,相信他们会为我感到骄傲,还要感谢女朋友,十分理解和支持我,希望这次捐献顺顺利利!”所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知晓捐献的善举后,纷纷点赞并用行动支持,尽管近期任务繁多,领导还是为他协调安排了一周的假期,同事积极揽走他手上的工作,让他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完成这场生命救助。“我想正是大家的陪伴鼓励,才能让我走得更远更坚定。”

  11月7日,带着大家的关心与祝福,黄绍荣前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签署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并开始注射刺激因子注射液,一天两针,经过连续五天的打针刺激,大量的干细胞从骨髓腔被“动员”到外周血中,11日上午,经过细胞分离机的三次循环,造血干细胞被顺利采集入袋,并第一时间被专业人士护送至移植医院,为患者延续生命送去了希望,也送去了双十一的特别礼物。至此,黄绍荣成为了福建省第473例、福州市第133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希望能通过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把健康传递给受捐者,也祝愿他痊愈后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回顾这次捐献经历,黄绍荣感慨万千,也深知消除未知、改变认知的重大意义。“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最初的认识,来源于影视剧,模糊地知道了骨髓移植是白血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不过影视剧里的骨髓捐献和移植多发生在亲属之间,直到看到血液中心的宣传资料,才对中华骨髓库和造血干细胞捐献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加上有了身边好友的榜样力量,我才更有动力和信心完成捐献。”他也呼吁大家关注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希望我的亲身经历,能让更多人正确认识捐献的事情,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造血干细胞库,在配型成功后义无反顾。捐献可以再生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不可再生的鲜活生命!”

  一波三折,他终于兑现了15年前的救人承诺


  “叮!”2024年11月12日22时42分,造血干细胞采集联络群里弹出一条新信息:“今天晚上打完针,暂时没有不适反应。”

  这位披星戴月赶往福建省肿瘤医院注射造血干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的“拼命三郎”,是福建艾柯伦建材有限公司的职员唐荣君。这条微信是他在签署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后开始注射“动员剂”第一天的反馈。

  星光不负赶路人,唐荣君在接受为期四天的注射之后,于11月15日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为千里之外一名素不相识的重症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与美好的祝愿,兑现15年前捐髓救人的入库承诺。

  救人一诺数年

  15年前,当时在河北石家庄从事服务行业的唐先生,因为所在单位旁边就是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中经常接触军人,军人们的奉献精神让唐先生深受触动,“或许我也能通过另一种方式服务人民、服务国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会做点贡献。”于是他选择了参加无偿献血。

  2009年11月15日,唐先生在第一次献血时,听说有“中华骨髓库”这么一个平台,可以帮助血液病患者寻找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高度相合的无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通过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和移植,患者就有希望延续生命、重获健康,适龄健康的爱心人士只要留下8-10毫升血样、填写个人资料,就能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多一个人加入,患者就多一分希望。”唐先生很心动,他当即登记入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髓”缘虽远而至

  太阳光抵达地球需要经过1.5亿公里的漫长跋涉,他像光一样出现在患者的生命中,经过了15年的漫长等待。2024年,已在福州工作定居的唐先生作为公司业务骨干,负责项目设计、施工等多流程工作,十分繁忙。但在5月22日接到红十字会初配相合的电话通知时,他一口答应捐献,干脆爽快,“匹配成功的概率很低,能够有幸挽救一个人,是很幸运的事!”之后他尽量平衡自己的工作时间,积极配合高分辨血样检测、体检等各项捐献前准备,6月通过了各项检测。

  11月12日,唐先生签字入院,详细地向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咨询了采集流程和注意事项,有过机采血细胞经验的他也对自己的状况信心十足。签字入院到采集期间,每天需要两次注射“动员剂”,这段时间恰逢公司业务繁忙期,项目已在关键阶段,唐先生担心影响项目进展,坚持每天上班,下班后赶往医院打针,第二天早早打完针继续到公司“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都心疼地称他“拼命三郎”,“这样来回跑,不辛苦吗?”他总是笑着摇摇头,“虽然折腾,但心里踏实。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捐献一波三折

  配型的道路漫长,捐献的过程也非一帆风顺。由于患者病情反复,造血干细胞移植计划曾两次被暂缓,采集计划的不确定,让他在一个月一个月焦灼的等待中,也为患者深深地担心,“入库深思熟虑,捐献义无反顾”,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初入库的承诺,也没有说过一句抱怨的话,随时做好迎接最后采集的准备,“好事多磨吧,希望这一次能顺顺利利,让患者早日康复。”


  11月15日,在省肿瘤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唐先生历经五小时左右的外周血循环采集之后,终于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袋饱含希望与祝福的“生命火种”,第一时间被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为患者重焕新生点燃希望。至此,唐荣君成为了全国第18847例、福建省第474例、福州市第134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如果我的干细胞能救人,人生的意义便多一分”


  当青春的价值得到升华,人生就有了厚实的质感。2024年11月18日,福州罗源县松山镇纪检监察组的“90后”干部林易炜为一位素不相识的重症血液病患者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全国第18878例、福建省第475例、福州市第135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也是罗源县公务员队伍中首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他用捐髓救人的实际行动生动阐释了“为民服务”的朴素情怀,用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书写意义非凡的“人生答卷”。

  林易炜第一次打开“造血干细胞”的认知新世界,起源于大学期间学校组织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通过现场的宣传资料,他知道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性疾病以及癌症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种顽症的消息后,便产生了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念头。毕业后,他决定做点有意义的事,便在2017年12月21日主动前往血液中心献血,同时申请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在抽取血样、填入库登记表的时候,我当时想的是自己身体素质好,如果我的干细胞能救人,人生的意义便多一分。”从起笔的那一刻开始,他捐髓救人的“答卷”开始“上分”。

  据医学数据统计,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配对相符率只有十万分之一,配对成功的概率比中彩票的几率还低,而这样的幸运三次“造访”林易炜,从入库到现在,他与三位不同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初步配型相合,可惜出于种种原因前两次没有进入后续环节。2024年10月15日第三次接到通知时,他既开心又担心,开心是因为自己还有机会救人,担心的是救人的愿望再度落空,直到接到高分辨配型检测和体检通知,他的心里才算是踏实了。10月底,高分辨配型通过、体检合格,林易炜十分激动,“得知自己所有条件符合要求可以准备捐献的消息时,我太高兴了,希望自己能够成功捐献干细胞救人!”就像即将进入最关键的“大题”,一定要争取到最重要的“得分”。

  11月15日,林易炜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福建省肿瘤医院签署捐献同意书,正好赶上上一位捐献者唐荣君采集造血干细胞,在采集室里,医生用针管分别插入供者左右手臂肘关节处的静脉,从一只手臂抽出血液,血液经过细胞分离机,把需要的造血干细胞提取出来,再将血液通过另一只手臂的针管回输体内,采集的过程并不复杂,采集的措施安全可靠。“没什么难受的感觉,我只需两臂不动,躺几个小时,操作上专业的事交给医生,也没什么好担心。”唐荣君轻松乐观的状态感染着林易炜,简单的经验分享交流和现场观摩也减轻了家人的担忧,林妈妈告诉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儿子是在接到体检通知后才将捐献决定告诉我的,起初担心影响他的身体健康我们不太支持,他就跟我们讲这方面的知识,无损健康还能救人一命的好事我们也是乐意和鼓励的,之前我们身边没有人捐过造血干细胞,也没什么经验,现在放心多了,我们这几天的‘任务’就是照顾好他,让他顺顺利利地完成捐献。”在这份用爱心释义的“答卷”中,家人的支持就是爱的“附加分”。

  而在这最后的“答题”中,不仅要在时限内积极争取“得分”,更容不得半点“失分”和“扣分”。从签约入院开始,连续4天,林易炜每天接受血常规检查和两次“动员剂”注射。“打动员剂能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导入和活跃在血液中,目的是为了方便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期间可能会产生腰背酸胀、头晕、类似感冒症状的感觉,都是正常的反应。”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林易炜和家人,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责任心,“可以说这关系到受捐者的生死。因为一旦志愿者同意捐献,患者为准备接受移植,必须将进行清髓进入无菌仓,如果这个时候志愿者临时终止捐献,患者基本上没有生的可能。”

  11月18日上午,医护人员为林易炜注射最后一针动员剂后,启动血细胞分离机,开始进入最为关键的采集环节。看着血泵的抽送循环,听着离心机的轻轻振动,林易炜仿佛感受到了患者的生命跳动在他的“人生答卷”上落笔生风。这七年的配型等待、一个月的检查检测、四天的抽血打针、数小时的循环采集、手臂上的处针孔,每一笔都算数,每一分都值得。采集结束,经过检测,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含量达到捐献要求。当天下午,林易炜捐献的这一袋造血干细胞由专业人士护送,通过航空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外地,移植到患者体内,让患者重新拥有健康的血液,重获有品质的生活。因为“双盲”的原则,捐献者和受捐者在移植前不会见面也不知道彼此的信息,受捐者在移植前便将拳拳赤诚的感恩之心化作文字,委托红十字会代为向林易炜转达谢意和敬意,他在信中写道,“善良本就是这个世界最美的底色,行善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捐髓救人的善举也让林易炜的平凡人生变得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采集期间,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余宏玉,福建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主任敖志雄,罗源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姚丽云等一行看望慰问林易炜,对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同胞的行为表示高度赞扬,并颁发了“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