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日期:2024-12-27 17:00 来源: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 | | |

  

  新闻发布会现场(邹家骅 摄)

   

  黄建雄(陈景好 摄)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黄建雄——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12月9日获国务院批复。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

  中共福州市委副书记、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吴贤德先生;

  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鸿先生;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吴建青女士;

  请他们介绍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吴贤德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吴贤德(邹家骅 摄)

  中共福州市委副书记、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吴贤德——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福州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福州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里,我就《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第一,《规划》编制背景及总体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即“3820”战略工程。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为福州发展确立了总纲领、总方略。

  30多年来,在“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的科学指引下,历届福州市委市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尤为令人振奋的是,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考察调研时深情地说,“现在的建设都符合这个方向,跟我们当时设想是一致的,而且发展得比我们设想还要好。”

  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更需要发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作为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总纲作用。为此,我们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秉承“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确定的“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空间发展方向和“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定位,数易其稿,顺利完成全市首部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根据12月9日国务院批复,福州的城市性质是福建省省会、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门户、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以及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地。目标愿景是到2035年,生态山水之城、海丝魅力之都、人文有福之州的气质神韵充分彰显,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基本实现,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

  《规划》整体构建“一主一副、双轴两翼、五廊一区”的福州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一主一副”,即以福州中心城区和福清市区分别作为市域主、副中心;“双轴两翼”,就是通过建设沿江和滨海两条发展轴,串联北翼罗源湾地区和南翼福清湾、江阴湾地区;“五廊一区”,则是打造五条山海生态廊道(禾山-大笔架山、长龙尖峰山-白云山、莲花山-鼓山-闽江口、旗山--南阳山、灵石山-江阴湾),以及西部山地生态涵养和绿色发展区。

  《规划》统筹划定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2.1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26.7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082.0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1000.63平方千米以内,进一步夯实永续发展的基础。

  第二,《规划》的主要特点

  本次《规划》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统一,首次实现了陆海全域覆盖、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统筹,构建起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工作得到全面优化。

  这里,重点介绍4个方面:

  1.我们注重传承文脉、厚植底蕴,塑造更有气韵的历史文化名城

  福州是一座有着70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中轴线纵贯南北、未曾改变,孕育了以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等为代表的闽都文化,走出了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冰心、林徽因等众多名人英杰,铸就了福州人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格局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两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先生曾赞誉,福州古城是“东方城市设计典范”。国家文物局原局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先生曾评价“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近年来,我们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创新理念和生动实践,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闽都文脉,建设了冶山、新店2座古城遗址公园,保护修复了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等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区,打造了船政文化城,公布历史建筑1403处,4783处不可移动文物全部建立了档案和数据库,传统城市格局得到较好保护。

  《规划》衔接《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将进一步健全分类保护传承体系,系统谋划推进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一是保护好历史城区格局和风貌,特别是山水格局、城垣遗存和走向、历史路网和水网格局。二是保护好23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133个传统村落,整体保存历史文化遗存、镇村格局和传统风貌。三是保护好5处历史文化街区、8处历史文化风貌区、13处历史建筑群。同时,我们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景观视廊的保护,适度降低历史城区和环境协调区建设总量,持续彰显名城格局肌理和风貌特色。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让自然与人文在这里有机统一、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相辉映,全面提升闽都文化影响力,精心守护好有福之州的“根”与“魂”。

  2.突出显山露水、错落有致,打造更加秀美的海滨城市、山水城市

  福州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139条内河纵横交错、58座山体星罗棋布、40多处温泉一脉相承,拥有闽江、敖江、大樟溪三大优质水源地,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被誉为“中国温泉之都”“千园之城”“大美之城”。近年来,我们修建了1300多公里山水福道,串联起大大小小1500多座公园,基本形成了城市慢行系统,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一条福道逛榕城,山水之美举目可赏,生态之福触手可及。

  《规划》着力统筹好山、水、海、城之间的关系,在传承延续“三山两塔一条江”古城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画好这幅绝美的“山水画”“滨海图”,以更宽视野打造囊括“外四山”(前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山、东有鼓山、西有旗山)“两江四岸”(闽江、乌龙江),从侯官古渡通江达海,延伸闽江口、直至福清湾的城市发展大格局。重点是抓好以下3个方面:一是加强近山、临水、滨海等重要界面管控,推动城市建筑与山水景观有机融合,引导城市景观从“小山水”走向“大山海”。二是强化闽江、乌龙江等通风廊道和闽江口、三江口等风口地带的建设管控,“串山连水”打造集风廊、水廊、绿廊于一身的城市“新风系统”,让城市降温、降碳、更“透气”。三是立足福州海滨、山水、古厝、温泉等禀赋,精心打造“文化中轴”“诗画闽江”“魅力海滨”三条轴线,打造全域生态旅游市,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借此机会,我们诚挚邀请海内外游客常来有福之州,亲身感受八闽首府“一城秀水半城山”的独特魅力。

  3.聚焦优化布局、提质增效,全面拓展更富活力的产业发展空间

  产业强则城市强,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提供的澎湃动力。福州工业基础扎实、活力充沛,拥有6个千亿产业集群,1个国家级、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值超千亿园区4个,百亿工业企业19家;9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占全省比重超六成;数字经济规模超7100亿元,占GDP比重超55%;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250亿元、居全国地级市第三,获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同时,福州还在加快构建对外开放的大枢纽、大通道,特别是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立足打造区域枢纽机场、超大型机场,今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500万人次,机场二期建成后,预计到2035年旅客吞吐量可以达4000万人次。现在的福州产业繁荣兴旺、产城互促互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创新创业创造热潮持续奔涌。

  《规划》以保障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重点,进一步夯实空间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各类园区为载体,引导优势产业向重点产业功能区集中集聚,推动连片开发建设,提高产业用地使用效率。二是支撑科创载体建设。以东南(福建)科学城为重点,联动福兴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软件园等园区和福州新区,打造环城科创走廊和辐射东南沿海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会。三是强化实体经济空间保障。探索多方式供地、土地用途兼容和空间复合利用等用地保障机制,划定不少于20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控制线。我们将通过规划的实施,为福州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充足、优质的载体和空间。

  4.坚持以人为本、为民建城,全力打造更高品质、更有温度的有福之州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过:“福州是有福之州,福州人是有福之人”“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在这里度过。”一直以来,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让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的殷切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民生关切,每年近八成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向民生领域。比如,在教育方面,2021年以来新增公办园学位3.7万个、义务教育学位5.7万个,新增学位数全省领先。在医疗方面,我们推动3家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投入运行,整合优化8家市属公立医院,新组建13家县级总医院,全市医疗卫生床位超5万张、全省第一。在养老方面,建成养老服务设施约3300个、各类养老床位5.7万张,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有福之州、幸福老人”品牌持续打响。在住房保障方面,2021年以来,实施连片旧屋区征迁640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0.5万套,同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住环境,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住上好房子。在无障碍环境方面,2021年以后新建道路无障碍通达率达100%,新建居住社区、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全覆盖。让群众可感可及的各类民生实事越办越好,有福之州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图景越来越丰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聚焦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不断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努力形成有品质、有温度、多元化、全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一方面,统筹布局重大公共服务及功能型设施,强化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服务空间供给,打造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15分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30分钟城镇工作生活圈,加快构建优质均衡、便捷可享的公共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树立“城市家具”理念,兼顾美观与实用,系统优化城市各类设施建筑标高、色系、立面等元素,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塑造高品位城市公共空间,努力实现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可回忆。

  我们相信,只要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为福州擘画的宏伟蓝图,只要认真组织实施《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只争朝夕抓落实、动真碰硬抓落实、久久为功抓落实,就一定能把蓝图变成现实,在2035年把福州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

  我就介绍到这里。新年即将到来,祝大家新年快乐、工作顺利、阖家幸福!谢谢!

  黄建雄:

  感谢吴贤德市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应邀提问时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答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陈景好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也就是“3820”战略工程,想请问我们这个《规划》是如何传承和弘扬的?

  

  郑鸿(陈景好 摄)

   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郑鸿: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3820”战略工程为福州谋划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大格局,对世纪之交的福州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30年来,福州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品质持续提高,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次《规划》坚定不移传承弘扬“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集约高效、绿色安全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支撑新时代福州高质量发展。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以“现代化国际城市”为目标统领。“3820”战略工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总体目标,为福州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围绕这一发展愿景,重点从国土空间安全、效率和品质等方面提出优化对策,加强对福州产业、创新、枢纽、文化等重点工程和项目的空间保障和落实,以高质量国土空间规划支撑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

  二是坚持“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空间发展方向。“东进南下、沿江向海”是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州擘画的空间发展蓝图,《规划》传承延续这一战略发展方向,提出构建“一主一副、双轴两翼、五廊一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具体是:福州中心城区、福清市区为东进和南下的两大核心引擎,沿江、滨海两大发展轴是经济和人口集聚主轴线,串联北翼的罗源湾、南翼的江阴湾两大产业湾区,为“沿江向海”构筑强有力的支撑骨架,五条山海生态廊道、西部山地生态涵养和绿色发展区则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三是强化陆海空间协同,持续推进“海上福州”建设。1994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海上福州”战略构想。30年来,福州持续推进“海上福州”建设,加快打造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区,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强“海岸带、海域、海岛”统筹保护开发,构建“一带四湾多岛”的陆海统筹发展格局。“一带”就是为以近岸海域和临海乡镇为主的高质量陆海统筹发展带,统筹保护海陆生态环境,集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四湾”就是罗源湾、闽江口、福清湾和江阴湾4个重要湾区,其中罗源湾重点发展港口航运和临港工业;闽江口是城市生活型湾区,以生态保护为主,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和滨海休闲;福清湾是滨海旅游和战略预留型湾区,以农渔业和生态旅游发展为主;江阴湾是工业型湾区,打造临港产业集聚区。“多岛”就是483个海岛,通过加强分类指导,逐步形成近岸区域海岛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是强化“海滨城市、山水城市”特色塑造。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州“海滨山水城市”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期盼。我们牢记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编制《规划》。塑造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4级体系,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提升至98%以上。构建“看山水、看历史、看城市”三类景观视廊系统,重点加强“山边、水边、海边”等山水界面管控,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山水空间”。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黄建雄:

  感谢郑鸿副市长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中新网记者(陈景好 摄)

  中新网记者:

  请问如何理解《规划》中对福州“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门户,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以及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地”这三项核心功能的定位?

   

  郑鸿(陈景好 摄)

   郑鸿: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国务院批复的这版《规划》,确定了福州更高的城市定位、更强的城市功能,描绘了更美的发展蓝图,赋予了新时期福州“支撑国家对外开放、引领区域科技创新、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

  一是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门户的定位,体现了国家对福州深化对外交往和开放的更高要求。《规划》提出继续加强对福州新区和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持续推进福州国际深水大港和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进一步提升福州在国际远洋航运和国际航空运输网络中枢纽性节点功能,完善高速铁路和疏港铁路网络。

  支持福州国家大宗商品战略中转基地建设,完善“两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以现代物流城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区域性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福州举办国际会议和赛事的能力,持续提升福州对外影响力。按照定位,福州支撑国家双循环战略的链接能力将进一步强化,为推进福州高水平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的定位,体现了国家赋予福州引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责任。《规划》支持福州打造东南沿海科技创新策源地,以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为重点,高标准建设科创基地,构建环城科创走廊,大力推动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建设。充分保障福州科创用地需求,支持福州探索更加灵活的创新空间供给模式,打造数字中国建设领军城市,建设区域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

  三是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地的定位,体现了国家要求福州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上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意味着福州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城市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规划》支持台商投资区、江阴湾等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设立福州马祖产业合作园区,保障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两岸农业融合产业园建设,推动闽台电子信息、机械、生物医疗、海洋渔业、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融合发展。支持福州与马祖深化融合发展,推进福州与马祖通水、通电、通气、通桥,打造福马“同城生活圈”。鼓励福州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奋力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城市。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黄建雄:

  感谢郑鸿副市长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福建日报记者(陈景好 摄)

  福建日报记者:

  《规划》描绘了到2035年福州的空间蓝图,请问下一步如何确保《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吴建青(陈景好 摄)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吴建青: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国务院批复的福州第一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切实“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做好规划实施保障”,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好《规划》实施。

  一是着力完善规划体系。构建市、县、乡镇三级和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规划实施传导的“四梁八柱”,将《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空间布局和重大任务,逐层逐级分解传导。比如,在详细规划层面,我们将中心城区划分为383个编制单元,进一步细化蓝绿空间、名城保护等管控要求;在专项规划层面,优先保障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民生项目空间需求,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城乡融合发展、城市更新行动、乡村振兴等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是精准保障项目实施。《规划》明确了重点项目清单,统筹安排了福州全域范围内交通、能源、水利等7类近1200个项目。我们将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依据批复的《规划》实行严格的空间管制和规划许可,深化优化土地、矿产、海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配置,形成全市规划建设“一盘棋”。保障中印尼“两国双园”、福马产业合作园等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精准落地、顺利实施,助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三是强化数字赋能空间治理。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部工作部署,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要求,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互,实现国土空间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推动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是严格实施监督管理。健全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实现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的全过程闭环。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广泛收集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构建问需于民、有温度、可感知的规划实施公众参与机制。

  我们真诚欢迎媒体、市民朋友积极参与规划制定、决策和实施,我们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一起共建、共治、共享有福之州、幸福之城!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黄建雄:

  感谢吴建青局长的回答。现场答问就安排到这里,感谢各位发布人和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