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各省区市纪委书记“三严三实”专题党课
">从“实”字出发 在“严”上发力
——聚焦各省区市纪委书记“三严三实”专题党课
_上级精神_福州市纪委监委从“实”字出发 在“严”上发力
——聚焦各省区市纪委书记“三严三实”专题党课
当前,中央统一部署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有序开展。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作为“四个关键动作”的第一步,对专题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具有风向标意义。
据公开报道,大多数省区市纪委书记已经走上讲台,为纪检监察系统党员干部讲了“三严三实”专题党课。在正风反腐高歌猛进的背景下,省级纪委书记讲的内容“有啥不一样”?纪检监察干部践行“三严三实”,亟待解决哪些突出问题?
本报记者跟踪部分省区市纪委书记的党课后发现,从“实”字出发、在“严”上发力,是其交汇点和共振点。
突出问题导向,敲打“不严不实”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执纪者,纪检监察机关向来重视队伍建设,这一点,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一直给予高度评价。不过,纪检监察机关并非“世外桃源”,难免会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袭,少数纪检监察干部从“好同志”沦为“阶下囚”,就说明既没谁具有“天然免疫力”也没哪儿是“万能保险箱”。为此,多名省区市纪委书记在专题党课中,对照“三严三实”,以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当前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为导向,把需要严防的“湿鞋现象”摆到了桌面上。
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在党课中先敲警钟,特别提醒全省纪检监察干部要防止出现九个方面的“不严与不实”现象,包括党性不强、政绩观错位、工作漂浮、不守规矩、恃权倨傲、招揽烦事、作风霸道、不敢担当、以权谋私等。河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陈超英则一口气列举出“不严不实”的九种“病”:精神缺钙的“软骨病”、高高在上的“冷漠病”、不思进取的“厌学病”、“四风”问题的“顶风病”、以权谋私的“腐化病”、不管不问的“好人病”、凭经验靠直觉想问题做决策的“主观病”、不想过得硬只想过得去的“懒散病”、好大喜功贪大求全劳民伤财的“浮躁病”。
无论是“九个现象”还是“九种病”,很显然,都是修身、用权、律己不严,谋事、创业、做人不实的具体表现。虽然只是发生在少数纪检监察干部身上,但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和严重危害不能低估。
在“把脉问诊”之后,一些省区市纪委书记也开出了“药方”。如,尹晋华为河南省纪检监察干部立下三条规矩:以绝对忠诚的品格修身做人;以清白干净的操守用权律己;以勇于担当的精神谋事创业。尹晋华还专门“敲打”那些“把人情看得高于原则,把关系看得重于事业”的纪检监察干部——不久前,河南省纪委追究了个别单位履行监督责任不到位的纪委书记、纪检组长的责任。尹晋华强调:“这只是一个信号,是开头。”
怕得罪人,怕丢选票,不敢担当,不敢碰硬,遇到问题绕着走,在查处腐败和追究责任时当老好人、和稀泥,办案子不行,“抹案子”却很有办法……针对当前一些纪检监察干部身上存在的“通病”,贵州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宋璇涛在“三严三实”专题党课上严厉告诫,“在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进程中,需要啃的硬骨头有很多。我们纪检监察干部要做问题的终结者,不能做问题的传递者,更不能做问题的制造者”;“我们要当‘铁匠’,敢于动真碰硬,不妥协、不犹豫、不退缩;绝不能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能当‘泥水匠’,东搅西拌和稀泥,当老好人”。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正在深入破题
守纪律、讲规矩,近段时间格外“热”。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正深入推进,守纪律、讲规矩居于首要位置,“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已不单是思想动员,现实中正“动作”频仍、深入破题。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于纪律检查机关而言,就是要牢记纪委姓‘纪’!” 江苏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弘强在专题党课中指出,纪检机关作为党内专门监督机关,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就要按照党章要求明确职能定位,切实担负起维护党纪的神圣职责,依“纪”进行监督执纪问责,将反腐败防线进一步前移。
“律人者必先律己,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维护党纪的神圣职责,更应率先垂范、维护纲纪,把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贯穿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党员干部树标杆、立镜子。”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区纪委书记于春生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越是形势严峻,越要真抓实干。当前,重点是按照中央纪委的部署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用纪律管住大多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包括派驻机构、巡视机构的工作都要冲着纪律去。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陈绪国指出,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行动更快一步,标准更高一等,要求更严一些。要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带动大多数,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把“三严三实”贯穿到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和干事创业的全过程,真正以“严”和“实”的过硬作风走在前、做表率。要严守规矩,严以用权,强化对自身行使权力的监督。
深化“三转”,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纪检监察机关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深化“三转”是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明确职责定位,以上率下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清理议事协调机构,调整内设机构,把更多的力量压到主业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执纪检查,增强党的观念和组织纪律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扭住“四风”不放,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发动人民群众和媒体参与监督,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紧扣“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巡视越来越聚焦,震慑作用越来越大。对反映党员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大起底,规范线索管理、分类处置,严格审查程序和审查纪律,提高质量和效率。这些都体现了“三转”要求,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但是,改变“惯性”实属不易,深化“三转”依然任重道远。对此,各省区市纪委书记在专题党课中发出明确信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主业,这方面干不好,别的工作干得再热闹也没用。要抠住党章规定的职责,聚焦聚焦再聚焦,不断深化“三转”,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云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张硕辅强调,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着力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作为全面履行纪检监察职能的重要内容和深化“三转”、正风肃纪的具体体现,在坚决查办大案要案的同时,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以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指出,纪检监察机关在深化“三转”中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监督执纪不能只管“极少数”,惩治几个腐败分子,更要抓早抓小,用纪律管住大多数。纪检监察干部要像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那样,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以对人民的尽职尽忠铸就忠诚之魂。坚持以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做到民事未妥、寝食难安,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省区市纪委书记普遍认为,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切实聚焦到“忠诚、干净、担当”上。忠诚是政治要求,干净是廉洁要求,担当是工作要求,三者之间相互联系、有机统一,与“三严三实”要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好干部的价值主线,是纪检监察干部履职的根本和前提。
江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周泽民指出,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要把自己摆进去,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积极整改,知行合一,勇于接受组织与同志的监督,不做“两面人”。(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陈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