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第,字季立,号一斋,福建省福州市连江人,万历时秀才,是明代著名军事家、音韵学家、藏书家。
陈第7岁读书,聪慧勤学,博览群书,过目成诵,善于独立思考,小小年纪就立下报国志向。除了学习经史等课业外,陈第也潜心研读兵书,习剑练武。19岁时补第子员,县试名列第一。
陈第22岁时,弃笔投军,恰逢戚继光追击倭寇到连江马鼻一座礁屿上,退潮后的礁屿四周滩涂都是烂泥巴,人不能行,船不能进,无法剿灭倭寇。这时,陈第便献上“平倭策”:教习士卒使用当地渔民“讨小海”用的土撬(可以在滩涂上驰驶的滑泥板),并将土撬作为战士乘骑杀敌的“木马”。此方法帮助戚家军攻上马鼻礁屿,全歼倭寇。此后,陈第名声大振,受到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将的器重和推荐,前往蓟门重地古北口任潮河川提调。由于陈第精心防守,鞑靼部落不敢轻举妄动,华北边境多年安然无事。
陈第坐镇蓟门数十年,治军严明,爱民忧民,既帮助当地百姓修堤造桥,又巩固边防。万历八年,陈第出任游击将军,驻扎在汉儿庄。到任后,他走访当地父老乡亲询问疾、按诛悍卒、严明约束,又兴办义学、教育军民,还亲自讲学。在陈第努力下,边民乐业,风俗变好,一时颇有路不拾遗之效。同时,由于陈第治军严明,严格练兵、号令分明、行止如法,敌人不敢入侵,边境渐趋平静。
担任游击将军期间,因其出色的军事才能,番兵不敢纵兵掠夺,但又缺少布匹、盐巴等货物,就送礼求和,希望开放边境,互通商品。雁门关总兵吴兑想要从中谋取私利,便答应设立专市同番邦做生意,却不交公税,这引起边关人民不满,也另番邦埋怨专市苛刻,欲罢市兴兵。陈第知情后,向吴兑直说利害,希望改专市为自由公市。吴兑听后,设宴以利诱惑陈第加入,被其当场斥退。吴兑因此心生记恨,朝堂上常挤兑谗言弹劾,后陈第愤然辞官。
年轻时,陈第就立下游历天下名山大川的壮志。辞官回乡后,陈第本打算游遍大好河山,但当他回到家中,看到母亲卧病在床时,他立即放下出游的心思,尽心尽力侍奉母亲,直到母亲安然离世,陈第才重新规划起自己的生活。
陈第出身书香门第,从小爱书,自称“吾性无他嗜,唯书是癖”。他建立闽中著名藏书楼——世善堂,书籍丰富、数量庞大,为当时学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其孙陈肇复奉父命修筑一座四进三出的院落,取名积庆堂,提醒后人不忘根本,忠孝传家,诗书继世。
为纪念、弘扬陈第廉洁奉公、孝敬亲长的美德,连江县在凤城镇中心特别建造陈第公园。走进公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7.6米,手握书卷,腰佩利剑的陈第石雕雕像,周围彩灯喷泉、绿树鲜花环绕,正是连江人民对其无限敬仰。(连江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