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爷信仰”是甘肃定西重要的民间信仰,当地立庙祭拜的“许爷”是一位叫许珌的福州人,三百年前担任当地知县的他已经开展“东西协作”,为陇原大地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定西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欲拜祖宗,先敬许公”的传统习俗。
许珌纪念馆
侯官书香世家 诗才天下知名
许珌,1614年,出身福州三坊七巷“诗书画三绝”的名门之家,叔父许豸曾任明朝福建学政,从弟许友是明代闽中著名画家和诗人。
许珌诗集《铁堂诗草》
受家学熏陶,许珌自幼工诗文与书法,交友广泛,年轻时曾游历齐鲁、燕赵、苏杭等地,其诗沉雄孤峭,一改浅斟低吟时风,被清初诗坛巨子王士祯称赞“百余年来未见此手”。
关山远度为官 践实济民抱负
令人意外的是,1665年2月,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时年51岁的许珌被朝廷录用,派往巩昌府安定县,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担任知县。
许珌赴任前,许多好友赋诗为他饯行,多有为他担忧前途艰险和鼓励他施展平生所学拯民饥贫之意。可见,这项任用对他来说并非美差,而他自己也有不为腐儒、践实济民的抱负。
秦腔历史剧《许铁堂》剧照
到了任上,许珌不辱使命。在安定创办书坊,兴教助学,尤重激励士人志节,表率民风。
定西当地土地贫瘠干旱,许珌上任时,民力尚未恢复,作为地方官员,既要完成上级下达的缴纳赋税、征发徭役的任务,又不能过度盘剥和催逼百姓,以舒缓民力。两难之际,他忧心忡忡,经常深夜“忧来揽衣起”,叹息“连年遭旱暵,退公常蒿目”,祈望“莫求丰年玉,但为荒年谷。维时稍休豫,庶无黍食禄”。
为了体察民情,他经常巡察各乡,访贫问苦,对治下百姓呵护有加,办事公道,深得士民信服和爱戴,民间呼之为“许青天”。
出淤泥而不染 清廉自持爱诗书
清朝官员贪腐司空见惯,许珌在定西为官时,却能做到洁身自好,清德过人。
他生活节俭,却乐善好施,经常用自己有限的俸禄济贫助学,还出力办了许多兴教倡学、铺路架桥、治理污水等公益事业,为官将近三年,几乎没有什么积蓄,以至作为一县之长,清贫如一介贫民,到了无钱娶妻的地步,五十几岁仍是孑然一身。
许珌雕像
后来,下属看到他生活困苦,建议适当增加赋税,从中抽取部分用于其修缮房屋、改善生活。许珌听后大怒:“为官不能清正,其祸如虎。为官清廉在于俭,自己尚且不能做到,何以服众?”下属听后羞愧难当,从此不再提及此事。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许珌在定西任上3年,安定适逢大旱,民不聊生。许公上书,请求朝廷减负赈灾,因有逆上意,被解职罢官。离任时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解组后别安定父老四首》,诗中“作吏爱令名,赋畀勿乃迂。金钱若夜来,奚由逭殛诛”的为官之美德,做人之情操,读来掷地有声,正气凛然。
许珌诗作《解组后别安定父老四首》
被罢官后,许珌穷困潦倒,无资归福建故里,遂一度流寓临洮,以教书卖字为生。后来许珌因生计无处着落又返回定西,以前的下属见其生活困难无法度日给他送去粮食。他坚决不收,终因贫病交加,于康熙十年(1672年)客死陇上。老百姓将其安葬于东山脚下,岁时祭祀。
念治县功德 陇中形成拜许公习俗
许珌在安定知县任期不长,仅三年仕途生涯。但在他客死异乡后,历代安定人因为感兹念兹的许珌遗泽,尊称他为许公、许爷。每逢清明之日,历任县官率士民百姓,簇拥定西城隍轿仗,备抬酒肴,撰写祭文前往许公墓地祭祀。作为一名“七品官”,能享受如此殊荣,在历史上十分少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珌为安定县所作的贡献,日渐突出,而安定人民也益加怀念。
雍正七年至乾隆六年(1729—1741),安定官民多次为他重修墓园、立碑褒扬。林则徐被遣戍新疆时,途经安定,与当地官员谈及这位老乡名宦,也备加赞赏。
道光二十七年(1847),陕西巡抚张祥河捐资,命安定知县胡存夔利用修葺城垣之机,建许公祠供人瞻仰缅怀。祠成,临祠街、巷命名为“许公街”“许公巷”。
1998年8月,国道310过境占地,选址东山迁建许公墓地,2001年,筹建许公纪念馆。2011年5月,甘肃省纪委对全省12个首批“甘肃省廉政教育基地”命名授牌,许珌纪念馆名列其中。
2016年,福州市与定西市结成对口扶贫关系,许珌这位老前辈的未竟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延续。
供 稿 | 福州市纪委监委 定西市纪委监委 闽侯县纪委监委
专家校对 |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许公纪念馆铁堂文化研究会会长 莫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