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月,习近平将这副对联送给了军门社区。简单的14个字,褒扬了军门社区以党建创新推动社会管理的好做法,也感慨了军门社区的变化。
1992年军门社区居委会旧址
90岁高龄的“老居民”刘春生喜欢每天傍晚在小区里散步,看着越来越宜居的环境,总是会想起小区的旧貌。
“以前这里都是老木屋,破旧不堪,三代同堂乃至四代同堂挤在一起。没有卫生间,没有自来水,生活很不方便。跟以前相比,现在真是太幸福了。” 刘春生老人动情地说。
“老旧小区”变身智慧社区
昔日纸褙福州城
福州居民展示她家墙壁上裱糊的白纸。(新华社资料图片)
破败,曾是军门社区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军门社区位于福州市中心繁华的地段,是福州典型的老旧小区。房屋破旧、设施老化、停车难、废弃物堆积小区楼道、生活不便都是社区的“老大难”问题,外加辖区人口组成结构多样,导致家庭、邻里矛盾不断。
“这条路过去一到下雨天就都是积水,雨大一点,住这里的人都要紧急转移安置。”居民林桂玉指着社区居民出行的主要道路——南营巷说。
改造前的南营巷
改造后的南营巷
环境问题成了社区居民心头的一根刺,为了拔掉这根刺,军门社区主动顺应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期待,以全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加强社区硬件、软件建设,努力打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此外,军门社区还紧跟时代步伐,从传统小区向智慧小区迈进。如今社区里的大事小事,很多都能凭借“智慧”来解决!比如可以自助报警的灯杆、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智能垃圾分类箱、智能鼠类检测仪……
党建创新让小社区发挥大作用
军门社区景观改造后的面貌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军门社区调研时,对社区工作提出“三个如何”:如何让群众生活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
在社区的“一门式”服务大厅里,83岁的许老先生正在服务窗口前办理退休认证。对于当年的老社区,他记忆犹新:“我们那时对居委会并不了解,也不知道他们具体是干什么的,以为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调解邻里纠纷。后来,居委会工作人员经常进门入户,坐下来和我们聊家常,我们渐渐地知道了社区居委会,了解居委会的功能。但当时来居委会办事比较麻烦,办理一件事往往要等上好几天,而现在方便多了,我办理退休认证不到10分钟就可以了。”
军门社区工作服务大楼
“近年来,军门社区一直坚持社区党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深化“135”社区党建工作,尽心尽力为社区群众谋福祉。”林丹说。
今天的军门社区,通过“林丹党代表工作室”、居民恳谈日活动等方式,不断推进社区治理创新,让小社区发挥出大作用,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的问题。
提升服务社区成了幸福家园
横锦巷小区旧貌景观整治前的横锦巷
在军门社区还有一种幸福的变迁不得不说,那就是文化生活的大变化。街道美了,房子暖了,风生水起的文化生活也为老百姓的“家门口”的幸福生活增加筹码。
景观整治后横锦巷新貌
军门社区二楼多功能活动厅门口的《每月活动安排表》上清晰地列写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计划。每周一、三上午——军门社区舞蹈队活动,每周二、四上午——社区合唱队活动,每周五上午——市曲艺团的老师们带来的福州传统曲艺“呎唱”表演。
正在排练的合唱队队长陈阿姨说:“以前我们没有地方活动,合唱团成立后也很难开展排练和活动,社区改造后有了专门的活动室,还有专门的老师来教,特别开心。”
与多功能活动厅相连的是军门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2000多平方米的场所里设有休息室、特护室、餐厅、棋牌室等,这里配有专业社会服务人员,为辖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此外,社区还设立了“四点钟学校”和“军门社区少儿托管中心”,减少辖区干部职工下班接学生的压力,让社区居民幼有所学、老有所乐、困有所养......
“1949年出生的我,是新生的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亲眼见证了社区的发展变迁,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林丹骄傲地说,“这里改变和提升的,不仅有硬件环境,更有社区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