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养营销人才 助福州民企加速“出海”
福建淼天汇食品有限公司位于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的鱼类加工厂加紧生产。该厂与淼天汇在印尼建设的厂房共同形成“两国双厂”模式,携手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记者 池远 摄
福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福州民营企业“出海”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课题组深入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调研发现,福州民营企业要想在海外市场脱颖而出,必须加大营销人才培养力度,结合当地市场特点与互联网、数字化趋势,开创独具特色的盈利模式与商业生态,为海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福州民企积极探索海外营销人才培养之路
专业和外部环境相结合,促进营销人才商务英语口语能力明显提高。民营企业要拓展海外市场,营销人才需具备熟练的商务英语口语能力。课题组在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调研时,一家民营企业的高管表示,刚招来的应届毕业生英语口语能力有待提高,然而,员工被派到海外工作后,通过将专业和外部环境相结合,商务英语口语能力明显提高。
“海外招聘+国内培训”模式促进营销队伍多元化,有效提高海外营销竞争力。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内的民营企业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提高营销竞争力,在印尼招聘当地员工,然后将这些员工集中在福清开展业务培训,再回到印尼开展工作。“海外招聘+国内培训”模式不仅可以帮助福州民营企业招到充分了解海外文化、政策和市场情况的员工,也促进海外员工进一步了解福州民营企业的文化。
多举措推进福州民企海外营销人才培养
“外派培训”“内部培养”并举,提升海外营销人才商务英语口语能力。在“外派培训”方面,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出题”,即提出营销人才开展海外业务需具备的口语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高校和培训机构“联合答题”,即根据需求定制符合福州民营企业海外业务的英语口语课程。在“内部培养”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建立“师带徒”的培养模式,由经验丰富的资深员工、技术骨干担任老师,一对一指导年轻员工,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提升商务英语口语能力、掌握市场营销技能。通过“外派培训”和“内部培养”,营销人才不仅可以在国内接触海外业务,而且可以到海外市场直接开展市场营销业务,更好地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构建新媒体营销“生态圈”,提升营销人才的应变能力和心理韧性。福州民营企业可以拓展营销渠道,在海外系统性地构建新媒体营销“生态圈”。如,通过手机网络、数字电影、移动电视、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等,开展新媒体营销,帮助企业的产品信息快速在当地传播。同时,民营企业可以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强化新媒体营销“生态圈”。心理韧性体现出营销人才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或挑战时的快速恢复和适应能力。当外部环境出现变化时,已经构建的新媒体营销“生态圈”会帮助海外市场营销人才提高应变能力,以及在海外拓展业务的心理韧性。
加大政策引才、留才力度。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市场营销人才的引才、留才力度。以中印尼“两国双园”内的民营企业为例,虽然从事海外市场营销的人才不定期在海外工作,但是政府可以在政策上支持他们在福清置业。同时,政府继续加强园区和周边的图书馆、医院、幼儿园、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才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政府还可以鼓励园区内的民营企业联合其他福清企业不定期开展营销人才交流,提升人才在福清就业以及在海外工作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此外,政府可以将园区内民营企业优秀海外市场营销人才纳入专项人才激励计划,在购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相应激励。
多举措帮助营销人才了解产业分工优势,以互惠互利的方式促进产业分工合作,进而推进企业海外营销的持续性。课题组调研发现,元洪投资区在中印尼两国产业分工合作中能不断体现产业集群优势,而产业分工合作也进一步发挥两国比较优势,充分体现在资源、技术、劳动力以及资本要素等有效整合,促进两国就业以及经济友好发展。在宏观层面,中印尼“两国双园”是促进产业分工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园区内的民营企业提供海外营销的国际舞台;在微观层面,园区内民营企业的海外市场营销人才应理解国际产业分工优势以及产业分工合作给企业海外发展带来的机遇。因此,在海外市场营销过程中,营销人才应思考如何以互惠互利的方式推进企业在产业分工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海外营销的可持续性。此外,海外营销人才了解市场、标准制定和规则,可以互惠互利的方式促进产业分工合作,进而在产品定价、拓展市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内的民营企业让印尼本地企业参与海产品的初级加工,可以满足当地劳动力就业,然后开展深度加工,海外营销人才可以对加工后的产品提出定价建议并进行促销,有利于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产业分工合作也有利于促进园区内的民营企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员工专业素质,进而加强民营企业产业创新和技术升级,巩固产业集群优势。
[执笔:朱楠;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4BZZ056)、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01955)、福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2024FZB50)、福建江夏学院校级科研项目(JXS2021007)、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023011226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