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走进来 古厝活起来
时间:2021-01-25 16:58

灵响路46号古厝活化利用成典型,福州将培育更多精品案例

 

  (文章来源:福州晚报 2021.01.23  记者 管澍)

 

  去年8月,鼓楼“非遗传承·爱在七夕”文化艺术节活动在灵响路46号古厝举行。

 

  改造后的古厝院子颇大。

  灵响路46号古厝是福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2018年底经修缮之后移交给鼓楼区南街街道,2020年初开始作为社区居民的活动场所。

  一年多来,附近居民在这里阅读、写字、绘画、健身、听非遗讲座……古厝重新焕发活力,成为我市古厝服务于社区公共文化创建的代表案例。据悉,今后我市将有更多这样的古厝活化利用案例。

  “还厝于民”

  古厝焕发活力

  据福州市名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灵响路46号古厝建于明代末期,主座均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占地面积约0.66亩,房屋建筑面积约460㎡。

  在修复过程中,设计团队在保持古厝整体结构的情况下也进行了取舍。比如,现场查看后,他们发现后天井狭小,无需做回廊或撇舍,否则会影响采光和空间利用,便将这里改造成了居民的健身场所。

  2018年底,修缮后的古厝移交给南街街道,2020年初开始作为社区居民的活动场所。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开展新一轮古厝普查登记和保护利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2021年底,我市将培育建成一批古厝活化利用精品案例,完成福州古厝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

  福州市名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灵响路46号古厝就是古厝服务于社区公共文化创建的代表案例。

  灵响社区党委书记程明星说,古厝修缮开放之后,成了辖区居民最爱来的地方,还引来了众多服务基层的文艺工作者。现在,大门两侧挂着多块牌子,包括南街街道综合文化站、鼓楼区文化馆南街街道文化站分馆、灵响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福建省诗歌朗诵协会南街活动点、鼓楼区书法家协会创作基地、鼓楼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创作基地等。

  走进古厝,主座两侧回廊分别被用来做非遗展厅和培训室,主座东西次间修复后成了阅览室和科普室,里面还有健身室、电脑室、多功能活动室……

  “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座很好的老房子,但以前进不来。现在修好了,干干净净的,还变成了大家共享的空间,孩子们在这里可以看书、玩耍。”家住灵响小区的陈依姆说。

  退休老兵制作牛年宫灯、辖区青少年体验非遗软木画制作、居民听福州方言八音嗽语讲座……如今古厝有了更多居民的足迹和印记,重新焕发了活力。

  今后将有更多

  古厝活化利用案例

  据了解,灵响路26-28号古厝也已修缮移交,鼓楼区计划与社会组织合作,将它变成社区活动中心。

  目前,福州各区都有一两处古厝修缮后用于社区公共服务的案例。今后我市将在遵循国家文物局《文化建筑开放导则》和《福州市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管理办法》《福州市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导则》的前提下,对福州古厝活化利用进行合理、科学定位,引入新型业态、创新利用机制、鼓励社会资金与民间力量参与,将古厝活化利用有机融入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同时,开展古厝保护和活化利用试点,培育建成一批古厝活化利用精品案例。

来源:名城委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