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以来,福州市县两级工商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动司法机关,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以民营经济法治需求为导向,持续面向企业、商(协)会、园区开展各类法律服务活动,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法治化环境。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民营经济人士法治意识持续提升,护企安商氛围日益浓厚,福州市工商联与公安局入选全国工商联与公安机关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长乐区工商联与检察院入选全国工商联与检察机关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
随着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的推进,各部门聚焦民营经济发展法治需求,优化各项服务机制,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体系,提振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鼓楼区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高质效履行检察职能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工作指引》,细化制定24项检察举措,落实“一位领导、一个团队、一套方法”的“三个一”精准护企机制,该工作指引获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市推广。闽侯县首创的12309智慧接访系统,获得省人大常委会、省检察院主要领导充分肯定;成立全省首个买卖合同案件协同中心,推行全流程电子诉讼,速裁快审买卖合同纠纷案件873件;上线全市首家“e诉讼”保全电子保函平台,为企业办理诉讼财产保全业务。
市工商联打响“榕商讲坛”“移动商学院”“榕商讲师团”等一系列特色工作品牌,聚焦民营企业发展要素需求,为企业提供法律宣传等各项服务。以“福州企业家日”“宪法宣传周”“检察开放日”为契机,开展“法润榕城”等系列活动,通过释法宣讲、庭审观摩、主题座谈,加强企业法治教育,提高企业家法治意识,畅通政企交流渠道。闽侯县打造全省首个“数字普法平台”,获评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深化“面对面+键对键”活动,开展“法律三进”“法治体检”活动,为企业出具法律意见,帮助企业更好防范风险挑战。长乐区依托全市首个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教育基地,搭建检察机关、工商联、营商办等单位与企业共话发展的工作平台,已累计接待社会各界参观1000多人次。
为更好地帮助企业差漏补缺、规范管理、化解风险,福州市推动法律保护关口前移,为市场主体和司法部门、律所之间架设沟通桥梁,提高法律服务供需对接效率。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作为全国首个全流程、一站式的法务服务中心,以实体服务大厅、国际法务人才驿站、法务云平台建设为重点,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运营模式,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等“全要素”“一站式”的公共法律服务。2022年启动运行至今,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已线上线下汇聚2500余名法务人才,入驻“线上+线下”600余家法务及泛法务机构,提供200项目法务、泛法务服务一揽子通办。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还组建了“政务法务融合”特色服务队进园企业,周边楼宇企业宣传覆盖率达100%。
全市检察机关确定100家重点民营企业作为市县两级检察院院领导挂钩联系对象,并组建专门服务团队,以“联系常态化、服务专业化、保障法治化、成果长效化”为目标提供法律服务。鼓楼区在金牛山互联网产业园等高新园区设立检察服务室,实行检察官定点承包、定期走访。晋安区设立“驻福兴经济开发区联动法庭”,以五大联动机制为抓手,打造“企业门口的法院”。马尾区工商联与司法局合作,依托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建立民营企业纠纷协调绿色通道,做到快处快调;在罗星街道商会成立商会调解工作室,共调解商会会员企业纠纷达10多起;成立福建省冷冻食品协会公共法律服务联络点,为马尾名成水产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企业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
下一步,将深化拓展“三争三领”行动,以开展“奋勇争先落实年”为契机,积极探索以法治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搭建服务平台,发挥与公检法司机关的沟通联系作用,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