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培育数字人才 推动福州新质生产力发展

日期:2024-06-17 09:15 来源:福州日报
| | |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全球工业经济时代向数字经济时代转型过程中的必然探索,是中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速发展并不断建立学术话语权的巨大突破,需要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其中人才需求是关键因素。

福建福州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数字经济规模从2018年的2800亿元迅速增长到2023年的超7100亿元,占GDP比重超55%,5年增长了153.6%,年均增速20.7%。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多个分论坛分享新质生产力的思考及成果,共话数字未来。参会嘉宾有一个共识,数字人才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重要要求,持续加强数字经济时代的自我变革和转型,结合数字教育的发展,集聚广大企业、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的力量,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庞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为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企业高校科研院所

合力培育数字人才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在企业,尤其是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在企业快速发展推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之际,要发动企业家、企业内部人才边建设边发展边思考,持续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智库的交流研讨。

福州软件园、长乐东湖数字小镇、福州高新区等创新核心区,可围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外延拓展、人才培育等主题,联合省内外高校开展专题研讨与探索,充分利用科研成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数字人才协同培育。着力推进现有人才、不同层次的教育体系建设和优化,以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为指导思想,一体化统筹推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人才培育,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需求。

转变教育观念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如果不具备新质生产力思维,就无法培育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力军。一方面,响应国家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高起点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建设的号召,针对教师队伍现状,打通小学—中学—大学教育,植入数字教育意识,着力启发广大学生从小树立数字意识。另一方面,召开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研讨会,推动思想意识、知识结构、交叉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方法的理念转变,借助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高等教育博览会及寒暑假等契机,推动各层级教师队伍边走边看边学边研究,结合专业特色、教学特点、学科发展,找到数字教育教学切入点、革新点和突破点,开展跨学科科研教学创新融合拓展,为数字人才的协同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加速数字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更新优化。人才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一是在榕高校要基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内在联系和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数字人才培养方案,并及时根据科学技术进步、市场发展需要、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更新培养方案,与企业深度沟通共建新兴课程体系,采取企业导师进校带学生、高校教师带学生进企业、线上线下多渠道学习等方式开展数字人才培养;二是在榕高校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时空交集的资源整合,持续优化对数字、智能的理解和融合,有目的、有意识、有设计地培育拥有数字思维、具备全球化视野、突破地域性的数字人才;三是参考国内外“高校+企业”协同创新的模式,推动更多的数字化企业走进福州,联合高校协同设计小班制、帮带制、师徒制培育模式,结合数智化、模块化、流程化、类别化的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数字人才。

加速文理交叉、数智融合思维的培育。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提出,到2025年,劳动者运用数字技能的能力显著提高,高端数字人才队伍明显扩大。展望2035年,基本建成数字人才强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等能力达到更高水平,高端数字人才引领作用凸显,数字创新创业繁荣活跃,为建成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今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部署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数字人才国际交流活动、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等6个重点项目,并从优化培养政策、健全评价体系、完善分配制度、提高投入水平、畅通流动渠道、强化激励引导等6个方面加大政策支持。这些政策对人才培育、全民素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福州要结合举办数字峰会、建设“数字福州”等契机,通过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深化文理交叉、数智融合,从格局、思维、生活、生产、学习方式等方面转变人才培养思路,全面提升人才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与数字社会的发展相契合,共同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激活数据要素的赋能效应,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作者 邓云 林家福 单位 福建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本文系“面向新文科的中国特色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JAS21211)、“新文科建设中数智工商人才协同培育探索与实践”(2022XJB01)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