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振兴促乡村活力,绿水青山为发展赋能 ——永泰县大喜村“绿盈乡村”建设之路
时间:2021-08-23 09:02

  大喜村作为福州市永泰县嵩口镇“一核五片”总体发展规划的重要一翼,近年来,坚持以“绿盈乡村”建设为导向,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山更好、水更清、林更优、田更洁、天更蓝、业更兴、村更美”为目标,坚守生态底线,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依托优越的生态文化资源,让“绿盈乡村”建设指标同“十四五”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相结合,逐步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山好水清林优田洁,化自然本底为生态之美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喜村曾是有名的林业大村。大量的林木采伐以及生产运输,造就了大喜村一时的繁华。然而,无度的砍伐,靠山吃山的思想,导致大喜村遭遇较为严重的环境破坏。近年来,大喜村利用自然优势,转变发展思路,借助政府下拨的专项资金发展乡村生态,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出发,着力实施硬化道路、绿化环境、净化饮水、亮化村庄等一批惠民工程。与此同时,为了优化乡村生态空间,大喜村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自然生态稳定性逐步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也稳步提升,曾经的脏乱差的大喜村如今一跃成为福州市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

  自开展生态修复和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封山育林,并成立林业保护区以来,大喜村的生态植被逐渐恢复,废弃多年的陈坑自然村出现了另类“热闹”——白鹇和林雕等80多种珍贵鸟类到此栖息,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2种。目前,大喜村还在此设立了野生动植物摄影基地,打造认识自然爱护植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第二课堂,让更多人关注濒危鸟类的生存环境。此外,3.5万亩森林资源、环村堤路、古寨堡、湿地等,也成为大喜村重塑新颜的生态资本。

  青山应与绿水为伴,大喜村一边全面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积极开展大樟溪、大喜溪沿岸河道治理工程,落实河长制责任,构建完善的河湖管理与保护长效机制,维护河流健康;一边成立村民保洁队,以村规民约作为约束,并大力宣传普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营造生态环境保护氛围,努力打造“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河畔”。

  污水治理,普惠人人的蓝天净水

  在生态修复的同时,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大喜村对照高级版绿盈乡村建设指标补短板促提升,在市生态环境部门的指导下,聚焦村民最热切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严格落实省里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和行动计划,建立污水治理长效运维机制,着力打造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生态振兴村庄,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水域面积达175亩的大喜水库不仅是全镇人民用水供应来源,更是大喜村景色的核心、吃‘生态饭’的抓手。为了改善水库水质,做好水土保持工程,大喜村对大喜水库进行集中清淤,在岸边种绿植,对周边山坡进行大规模绿化,严防水土流失。岸边那13400亩的生态公益林,一株株、一丛丛……种下的不仅是生机盎然的新绿,更是村民对美好生态家园的共同期许。

  为了让“绿水”真正惠及百姓,大喜村全面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不断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先后投入53万元改造全村三格化粪池,后续又通过2020年全省为民办实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投入120万元全面铺设污水管网,建成日处理50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个,日处理1吨分散庭院式湿地或者净化槽5个,生活污水经三格化粪池处理后,将尾水排入山体、林地、农田消纳吸收利用。曾经简陋的村道,变得整洁有序;曾经“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保洁设施、排污系统配置完善。村民们走在大喜溪沿岸绿道上,兴致勃勃地聊起大喜村的变化,脸上满是带着喜气的骄傲。如今,走进大喜村,满眼是看不尽的新绿:村中屋舍依山而建,房前屋后果树环绕,山后古木森林,翠竹千倾。一池澄澈的湖水,点缀村庄,仿佛嵌在青山中的一块绿色宝石。

  天蓝业兴村美人旺,以绿水青山作富民之路

  如果说过去的大喜村像一幅沾满尘垢的风景画,随着“绿盈乡村”建设,这幅画卷正在被擦拭干净,露出真容。好山水是大自然的馈赠,也离不开大喜村近年来的用心维护。大自然造就了大喜村山水林田湖的多样生态,也赋予它开放包容、和谐共生的人文特质。

  农旅融合发展采摘产业,村民吃上“旅游饭”。大喜村在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依托优质的自然资源,大力推进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发展,让绿水青山为大喜村的发展持续赋能,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省级乡村振兴村、高级版“绿盈乡村”、福州市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正走上一条“绿水青山、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农旅融合一体发展模式的富民之路。

  从2015年起,大喜村就成立了农业合作社,通过建设养蜂园、采摘园、农耕园、高山羊园区、林下养殖园区,制销大喜特色农产品,大力开发农副产品,全面延伸农产品产业链;通过定期举办李果采摘节,以“农耕体验+农产品加工”的模式,让游客参与食品的制作过程,使其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多元产业共同发展,有效破解农户销售难题;通过引进民宿旅游开发公司,盘活闲置的农宅、校舍,发展精品民宿产业,让独具特色的民俗院落成为田园风光中靓丽的风景线。凭借优质的生态资源,中央美院学生实践基地、永泰县检察院生态教育警示基地、“鹇来谷”观鸟摄影基地、生物多样性科学实践基地等一个个生态名片陆续被擦亮。来村里观光旅游的人数每年达到了10万人次,全村旅游年收入达300万元左右。

  全面挖掘“喜”文化,加强“造血”功能

  大喜村立足地理、生态优势,坚持以农带旅、以旅兴农,采取旅游、农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思路,通过土地流转,结合集中生产和现代农业技术,引导村民走向农业品牌化、集约化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目前大喜村两委正依托规划设计部门,深挖、延伸大喜村“喜文化”,开发“三大喜”明星产品,将大喜村的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独有的村宴、喜宴等民俗活动形成联动和互补,进一步延伸大喜村农旅文化内涵,提升大喜村旅游整体服务水平和形象。“三大喜”产品体系涵盖了文化创意(大喜风物篇)、研学教育(藤山寻宝篇)和生态康养(溪涧叮咚篇)。届时,包括非遗研习馆、喜宴·大喜村宴厅、大喜戏台、藤山徒步基地、自然学校和竹影茶居等产品将逐一亮相,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

  大喜之兴兴于生态,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生态环境部门在“绿盈乡村”建设上实现科学指导、分类施策、精准治理。守好绿色“底色”,融入大喜“特色”,现在的大喜村持续推进“绿盈乡村”建设,一幅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乡村生态振兴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来源:生态环境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请输入以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