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创新政策体系
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
近年来,福州高新区不断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借鉴、吸收中关村、武汉东湖、成都高新区等先进地区高新区经验,在产业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金融扶持政策、创新人才建设等方面积极施策,出台了《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十条措施》《关于支持“三创”工作的四条措施》《关于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八条措施》《福州高新区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等系列创新政策措施。
在政策激励下,福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企业已连续3年实现增量翻番。2021年高企绩效考核中,排名全市第一。特别是2022年,福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推荐申报数达812家。
另外,福州高新区积极对接科技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及省、市科技部门,积极寻求政策支持,为园区企业争取到了“百城百园”“特色载体”等政策扶持资金。
2020年,福州高新区获科技部、财政部支持打造“国家级创新创业特色载体”,为园区企业争取到5000万元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通过特色载体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创新创业资源加快集聚,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
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
园区创新活力迸发
福州高新区以推动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园区创新平台的数量、质量均大幅提升。
▲闽都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在打印云码。石美祥 摄
以“无偿供地供楼+国企代建+联合投资”等方式促成两家省创新实验室落地,由洪茂椿院士领衔、海西研究院、福州大学等参与建设的闽都创新实验室,全力打造国家实验室和国际一流的光电集成创新平台;由黄维院士领衔、福建师范大学等共建的海峡实验室于2022年6月动建,瞄准柔性电子科学与技术前沿,全力打造国家实验室。
以“民办公助”形式筹建福耀科技大学,划拨用地1000多亩,引进社会慈善基金举办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项目已于2022年5月开工,将瞄准本地制造业高端技术短板,全力建设新型应用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创建“前段+后端”“线上+线下”融通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与国家、省级共建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分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动两中心毗邻选址、政策沟通,专利业务通过保护中心预审后,可第一时间移交审协中心受理和实审,极大提高本土企业专利审查通过率。
同时,在“e福州”上线福州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2021年园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0件。
强化科技创新人才建设
全力打造人才荟萃“福建硅谷”
福州高新区通过多种模式吸引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全力打造人才荟萃的“福建硅谷”,铺就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高新区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
加强“校地共建、产教融合”,用好福州大学城人才,会同14所高校定期举办“好年华·聚福州”双选会等活动。通过课题合作、创业扶持等形式,在产业孵化、教育医疗、技能提升等10多个领域合作;促成高校与60多家企业共建研发中心,与13所中小学联合办学,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150多名。
▲“闽都创新实验室院士专家福州县区行”项目对接会现场
探索“伯乐相才、以才引才”人才举荐机制,首批聘请14名知名企业家、专家担任引才大使,聘请11名高层次人才、行业领军人物担任人才举荐委员,每年按6类对象推荐,经认定后对应省A、B、C类人才和省市补助享受区级配套奖励,让一批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人才和非共识性人才脱颖而出。
▲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推介人才政策
出台系列“看得见”“用得上”“拿得到”的人才政策,政策凸显诚意和比较优势,覆盖科技领军人才、重点产业人才、高校毕业生等不同人才。目前,园区已引进、认定各类人才近千人。
全力建设“创新共同体”
为全方位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福州高新区毗邻福州大学城,仅一路之隔。
近年来,福州高新区不断深化与福州大学城的融合发展,推动“校地融合”“产教融合”,全力打造院、校、城、企、人“创新共同体”,为实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会同大学城管委会,开展“一流大学城”共建共享研究,共同编制相关行动方案;二是深化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福州大学城高校院所合作关系,先后与大学城12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链接高校创新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等全面合作;三是举办产学研创新活动,积极承接科技部火炬中心“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福建站)”等活动,联合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业大学等高校举办多场科技成果推介会,推动企业与创新资源、产业成果的深度融合。
未来,福州高新区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传承弘扬“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将创新驱动作为首位战略,不断提升辐射带动和引领示范效应,奋力推进一流大学城、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为福州提速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