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杰智慧产业园
秋日的福州,气候宜人。走进提升改造后的仓山智能产业园,5栋崭新的现代化大楼依次排布,蓝色玻璃幕墙在秋阳照耀下熠熠发光。10月上旬,随着福州左海河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顺利入驻,园区入驻企业已达22家。
作为福州市传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试点园区,仓山智能产业园在全省率先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通过实施“规划、规范、提升、示范、招商”进行“筑巢”,引入省亿力集团、锐捷网络、宝宝巴士、字节跳动等智能产业头部企业,预计年产值可超200亿元,拟打造成千亿级智能产业园。
仓山智能产业园是福州在科创走廊建设中加强载体建设的一个缩影。2021年8月科创走廊建设启动以来,福州全面推进载体建设,着力提升承载能力,形成了“一城四区,十片多点”空间格局,构建起统一融通、特色高效的科创走廊创新载体。
腾笼换鸟
让闲置厂房“活”起来
宽敞的沥青路面、修缮一新的外墙立面、规划整齐的车位、新安装的新能源充电桩……步入晋安区福兴经济开发区祥杰智慧产业园,立即被规范化的园区环境所吸引。
“环境好是一方面,关键是管理服务也很好,我们入驻后很舒心,可以在这里安心创业。”福建英玛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炳深有体会地说。
然而,在2年前,园区却是另一番景象。
祥杰智慧园区招商部负责人郑真介绍,园区建筑面积共2.7万平方米,曾是一个闲置已久的旧厂房,墙面斑驳、管网老旧、路面不平,还有一些“长高长胖”的违法建设。
根据晋安区科创走廊建设规划,区发改局和福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指导园区进行环境提升改造,拆除违法建设,进行整体“打扮”,将其打造成一个集人工智能、科创总部、电子信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和优质服务保障,目前已有80多家企业入驻。
除了祥杰智慧园,晋安区还对另2个园区进行提升改造,总占地216亩,建筑面积31.1万平方米。
与祥杰智慧园相比,提升改造后的仓山智能产业园虽然入驻企业仅22家,但现代化气息十足,完全不见昔日破旧的身影。
“园区的前身是福州金山工业园区橘园片区,我们通过‘脱胎换骨’式地进行科创走廊载体建设,实现‘工业上楼’‘问天要地’。”仓山产投集团副总经理李王靖介绍。
为了提高园区载体建设品质,仓山产投集团对园区布局重新规划,采取“政府收储,国企建设”的方式,将以往闲置的旧厂房拆除重建,形成4个地块。目前A地块5座创新型厂房已经完工,字节跳动、宝宝巴士、汉特云等一批高品质科技型企业相继入驻,其他3个地块今年内陆续交付。
这样的载体建设在福州“遍地开花”。据了解,2年来,福州全面梳理、盘整老旧校区、闲置厂房、低效用地等资源,全力打造各类创新创业创造载体。
新建基地
让创新动能“火”起来
眼下,在晋安湖公园附近、湖塘路南侧,湖塘科创园8栋楼主体工程已经封顶,正进入室内装修和附属设施施工阶段。作为晋安区“三创园”的“园中园”,该科创园占地面积58.8亩,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18.5亿元。
“在建设中,我们采取‘政府+国企’的园区招商、建设、运营模式,积极引入国有企业,破解融资难,形成开发合力。”晋安区福兴经济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按照“产城融合”目标建设新型办公园区,年底全面建成后,将引入都市新兴产业、创新产业、智能制造等高成长性企业集聚园区,补齐产业链条,打造科技创新集聚地。
与此同时,园区依托地铁4号线、2号线的便利交通优势,在承载产业项目的同时,还将具备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商务配套等功能。
晋安区发改局局长林向阳介绍,目前,包括湖塘科创园在内,该区未来无线、天盟数码等10个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占地218.73亩,建筑面积59.4万平方米;正在谋划光电产业园、德通容器、金泉冶金等11个项目,建筑面积67.25万平方米。
湖塘科创园等新建科创走廊载体让人充满期待,一些新建成的科创载体,正跃动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
“原来我们公司落户这里时只有3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了20多人。”在福州高新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福州产业化基地,谈及科创载体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福建北斗时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春燕感触颇深。
北斗时空公司是一家无人机应用领域的高科技公司。企业成立伊始,如何跟上行业发展步伐,平台显得十分重要。国家地球空间信息福州产业化基地,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载体。
基地由福州市政府与武汉大学共同建设,位于福州高新区海西园,一期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基地通过搭建产、学、研、用协同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云数据中心+运营平台+生产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孵化器+加速器+服务中心”在内的“七位一体”产业格局,围绕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服务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各类产业链资源,为高精尖企业孵化提供各类服务。
刘春燕说,由于该基地承载的都是相关领域企业,在基地的引导下,公司通过与园区内企业携手,成功加入福建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协会,并获得了连续三届参加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机会,与业内同行“切磋技艺”、互利互惠,还享受到了市科技局半年租房补贴等政策红利。同时,借助驻地高校人才优势资源,企业步入良性快速发展轨道。
“已有180多家像北斗时空这样的地理信息产业相关企业入驻基地,入驻率达80%以上,基地企业形成了上下联动、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态势。”国家地球空间信息福州产业化基地副主任、3S产业金融服务中心主任李跃发介绍。
同时,基地建设并运营了3S孵化器、3S众创空间、地球空间信息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3S产业金融服务中心等多个科技创新载体平台,致力于聚焦地理信息、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产业领域,挖掘优秀创业团队、企业、人才,有效促进产业资源和资本要素的融合,赋能企业成长,服务创新发展。
横空出世
让科创载体“大”起来
一个个载体“横空出世”,一个个园区拔地而起。在市科技局的主导和各级各部门的统筹推进下,2年来,福州通过不断“筑巢引凤”,形成了“一城四区,十片多点”的科创走廊空间格局。
“一城”,即东南(福建)科学城;“十片”,即福州软件园、鼓楼怡山片区、滨江金融科创片区、仓山智能产业园、高盛高仕工业园、晋安湖“三创园”、新店产业园、一江一湖片区、海西科创带、星湖科创园。
其中,东南(福建)科学城中的闽侯东南科学城科创中心,已打造成闽侯县科创走廊的重要载体,成为东南科学城创新策源地、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在其周边,大数据科技园、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学院和海峡联合研究院、均和云谷·东南科创产业基地等多个“点”位簇拥,形成信息安全、教学科研、科创硅谷等特色鲜明的创新载体和产业集群。
十个片区,如十个科技引擎,为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科创走廊已建成载体面积434万平方米,生成载体建设项目139个,总投资634.2亿元,建设完成59个,共投入229.2亿元;科创走廊载体内项目签约79项,投资额50.2亿元,项目落地414项,投资额277.1亿元。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800余家,占全市47.4%。
一个个高质量的科创载体,让福州迸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福州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