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开发应更重视前瞻谋划
时间:2021-03-26 11:19

 地铁、地下停车场、天然气管道等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费用以每年1.5万多亿元的速度增长。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日前在《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成为地下空间大国,但各地有不同程度的地下空间资源浪费,存在着“野蛮施工”的状况,“地下空间是不可逆的空间资源,更要强调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起步虽晚但发展快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较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起步晚。《蓝皮书》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以地铁为主导的地下轨道交通、以综合管廊为主导的地下市政等开发快速崛起,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呈现规模发展态势。 

  据悉,作为中国唯一连续公开出版的地下空间出版物,《蓝皮书》所核定的基础数据已被多座城市官方引录,此次内容是由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联合发布。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地下空间新增建筑面积约2.5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47%,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含轨道交通)占同期城市建筑竣工面积约19%。其中,江苏、山东、广东位居省级排名前三,累计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分别为1.36亿、1.04亿、0.99亿平方米,年均新增量均超2400万平方米。 

  《蓝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在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综合实力中,上海、北京、南京、广州、杭州、武汉、长沙、苏州、深圳、成都名列前十。 

  规模虽大但缺乏顶层设计 

  《蓝皮书》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地下空间开发直接投资总规模约8万亿元;全国累计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达到10.7亿平方米,城镇常住人口人均新增1.26平方米。 

  钱七虎院士指出,截至2019年底,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呈现“三带三心多片”的总体发展形态,其中“三带”为东部沿海带、长江经济带和京广线连绵带,“三心”为京津冀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 

  据《蓝皮书》主编、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陈志龙介绍,我国地下空间总体格局与中国高铁“四横四纵”主要脉络基本一致,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以地下交通为支撑的地下空间发展态势。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应注重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保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钱七虎院士指出,目前全国城市地下空间整体发展格局缺少国家战略层级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 

  此外,电力、通信、燃气等管道的综合管廊建设,也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综合管廊与地下步行道、综合体之间的衔接等问题,更需要有深度和广度的科学规划。”钱七虎院士建议,面对综合管廊建成后各管线难并入、维护建设费用难等问题,应从政策层面来入手解决,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发展。 

  建设热度不减但“数字短板”突出 

  《蓝皮书》还显示,2019年,新开通运营轨道交通里程为758.66公里。其中,成都新开通里程达76.04公里,居全国之首;新增开通运营的城市有济南、兰州、常州、徐州和呼和浩特。 

  陈志龙介绍说,中国自1969年第一条地铁开通运营到2019年年底,仅用50年时间,基本赶上欧美地区用150年发展形成的地铁运营规模。 

  根据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研究,规模化网络化与换乘站占比呈正比,与站点间距成反比。对此,《蓝皮书》指出,我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处于初步阶段,规模化网络化程度低。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有关政策,鼓励促进地铁站及沿线地区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以轨道交通线网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骨架。简单来说,这需要以轨道站点为核心,以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地下中庭、下沉广场、楼梯、电梯等为垂直联系转换空间,以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地下道路、地下仓储、地下防空防灾等功能为支撑保障空间。 

  但《蓝皮书》也指出,全国整体地下空间综合化开发水平尚不足。以南京为例,共174个轨道站点,其中地下站118个,仅有6个站点与周边地块无缝连通,除新街口站和玄武门站外,其余4个站点有且仅有一处与地块地下空间直接相连。 

  此外,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服务、前沿技术等地下空间专业核心竞争力投入不足。钱七虎院士指出,城市地下空间的“数字短板”显得尤为突出,以至在地下空间治理体系建设、规划建设、数据化信息化管理建设方面都受到影响。 

  需科学规划切忌“野蛮施工” 

  地下空间是不可逆的空间资源。《蓝皮书》指出,各地不同程度的地下空间资源浪费较为普遍,较发达的城市浅层资源已几近枯竭。 

  伴随着地下空间的发展,各类地下空间事故与灾害发生频次大幅增长,这关乎百姓的生命安全。据《蓝皮书》介绍,2019年,我国地下空间灾害与事故共发生243起,较2018年增加50%,伤亡人数达三百余人,其中,施工事故最为频发。主要原因是城市岩土工程地质探测不到位、老城地区地下管线老化引起的渗漏与侵蚀、施工方法不当等。 

  “在浅层地下空间的开发中,技术层面不存在安全问题,但在地下几十米的空间开发,更需要精心设计、勘察和科学施工。”钱七虎院士强调。 

  目前,我国地铁还维持在高位建设阶段,但维修保养也应提上日程。钱七虎院士指出,地铁施工导致地面沉降、换乘路线复杂等设计不合理导致的问题成因复杂,也需要引起注意。 

  《蓝皮书》指出,必须将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下空间安全指标,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综合实力的重要评价指标。 

(转自   福建省人防网)

来源:{{el}}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请输入以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