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福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2011年第3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
(2011—2015)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 录
前言………………………………………………………………5
第一章 发展基础………………………………………………7
一、发展成效………………………………………………7
二、机遇和挑战………………………………… ………10
第二章 总体要求 发展目标…………………………………16
一、指导思想 ……………………………………………16
二、基本原则 ……………………………………………16
三、发展目标 ……………………………………………18
第三章 空间布局 ……………………………………………20
一、一核 …………………………………………………20
二、两翼 …………………………………………………23
三、多基地 ………………………………………………26
第四章 产业发展重点 ………………………………………31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32
二、生物与新医药 ………………………………………34
三、新能源 ………………………………………………35
四、新材料 ………………………………………………36
五、节能环保 ……………………………………………36
六、创意产业 ……………………………………………37
七、物联网 ………………………………………………37
八、海洋 …………………………………………………38
九、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38
十、知识型服务业 ………………………………………40
第五章 保障措施 ……………………………………………40
一、理顺管理机制 ………………………………………40
二、完善创新体系 ………………………………………41
三、加大创新投入 ………………………………………43
四、构筑人才高地 ………………………………………45
五、强化科技服务 ………………………………………47
六、促进榕台合作 ………………………………………48
七、健全实施机制 ………………………………………49
附件:1、参考图表
2、福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前 言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根据科技部颁布的标准,高新技术产业划分为八类: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技术产业、新材料技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产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产业、资源与环境技术产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也是新一轮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决定着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且还决定着该地区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分工和地位。“十二五”时期,是福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凸显省会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的关键时期,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福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对于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进一步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实现福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福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由福州高新区管委会牵头,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福建省“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纲要》,并衔接福州市“十二五”有关重点专项规划编制而成。本规划是“十二五”期间指导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是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2011年—201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效
“十一五”期间,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福州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战略,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福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十一五”期间,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占工业比重不断提高,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从整体上推动了福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福州市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引擎。截至2010年底,福州市共有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77家,占全省的41.5%(除厦门外),2010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值1697.2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5%,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达798亿元,总收入达783.29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占当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比重达32%,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复合平均增长率为16.8%。
(二)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福州市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益逐步显现。从产业看,全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新材料等领域,其产值占高新技术企业总值的89.25%(见附表1);从区域集聚分布看,全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福清、马尾、鼓楼、仓山、闽清(属于新材料的主要特陶和钟表研发)五大区域,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比重达83%;从园区集聚方面,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三园即马尾园、洪山园、仓山园)、福州软件园、金山工业园等。
(三)优势产业逐步形成
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福州市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新材料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2010年,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516.26亿元,占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的65.13%,是第一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为90.75亿元和100.47亿元,占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的11.45%和12.67%。在2010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三大支柱产业的集约度、区位优势在中国城市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是福州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福州的液晶显示器、图形图像终端、ADSL调制解调器、手机电池、钟表机芯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多媒体芯片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冠捷电子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显示器生产基地,福耀玻璃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企业,星网锐捷、新大陆科技集团跻身全国“创新型企业”之列,福建上润等21家企业列入首批“福建省创新型企业”,福晶科技、福耀玻璃和邮科通讯列入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福大自动化等5家企业入选2010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全省共6家入选,福州占83%)。
(四)创新体系逐步建立
“十一五”期间,福州市始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深入实施。通过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构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设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办好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具体举措,加快了高新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营造良好的环境。2010年,福州全社会R&D经费投入52.42亿元,占GDP比重达1.8%。2010年,安排本级科学技术经费支出1.95亿元,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的2.59%。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共申请专利3428项,其中发明专利1542项,分别比2005年增长234%和368%,占全省的40.3%和40.1%,均居全省首位。新大陆环保、高意光学、伊时代等8家企事业单位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市软件园、星网锐捷等9家企事业单位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富士通等11家企业获批可独立开展博士后工作。
(五)载体建设逐步完善
福州市已成为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信息服务推广的最大汇聚地和辐射能力最强的区域中心。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辖洪山园、马尾园、仓山园和海西园,这四个科技园加上福州软件园,是福州高新技术产业最为集中区域,成为集聚创新资源、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有效载体,也是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落户于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省首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示范区2010年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验收,2008年,福州被授予“信息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成为自2003年国家发改委启动基地建设以来福建首个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城市。
(六)服务平台步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服务中心、863软件专业孵化器等6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孵化面积18.4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30家。截至2010年12月,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服务中心、福州863软件专业孵化器等2家孵化器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金山科技企业孵化器跻身国家、省重点孵化器行列。福州生物医药孵化器在孵企业福大百特、泰普生物分别承建“酶高效表达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省现代酶技术工程实验室”、“福建省分子诊断技术工程实验室”。东南汽车、冠捷电子、华映等境内外大型企业陆续在我市设立了研发机构。
二、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世情、国情将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强,全球范围内资源整合的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将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培育和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福州高新技术产业既面临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挑战。
(一)机遇
1、高新技术产业上升到全新战略高度
2010年福州被科技部列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这对深入推进海峡西岸创新型省会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福州在“十二五”时期,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上升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全新高度,大力推进产业基础好、技术优势明显、设备先进、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2、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深入实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谋划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布局,指导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国家发改委制定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强大动力。
3、全球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兴起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间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全球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兴起。一方面使福州承接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技术的门槛降低,引进先进技术,缩短与国际的差距,实现跨越发展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促使福州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国门,通过资本运作参与国际竞争,更好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国际竞争力。
4、经济社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根据经济学指标判断,福州“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型阶段,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国外发展经验表明,经济社会在转型期期间,一方面,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另一方面,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日益突出,瓶颈约束不断加剧。因此,当经济社会步入转型期,为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为以提升内涵和效益为核心、以推动经济结构趋向高级化为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有力支撑。
5、两岸交流合作全面推进
近年来,两岸实现直接“三通”,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关系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福州凭借其在国家统一大业中凸显的战略定位,与台湾的“五缘”优势、交通便捷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以及作为对台经贸合作的前沿、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和中心枢纽城市,有利于打造榕台产业对接集中区,承接台湾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实现榕台高新技术产业交流合作,最终形成榕台产业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6、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显现
2010年, 制定了《福州市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和《福州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暂行办法》,进一步优化了福州的人才创业、培养和引进环境。福州市研究生培训服务工作总站与清华大学等11所高校合作培养专业高端人才,市人才储备中心累计储备各类高校毕业生8000多人。作为省会城市,福州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集聚地,各高校在理工科专业(电子信息、机械工程、自动化)方面具有传统优势。福州大学的优势专业集中在物理化学、物理电子、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化学工程、药物分析、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福建农林大学优势专业集中在生物技术、植物病毒、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等;福建师范大学的优势专业集中在自然地理、光学工程等。福州各高校的专业优势和各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为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面临挑战
1、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创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机制尚未完善,科技资金投入不足、多头管理,使用效率低下;各园区科技资源缺乏高效衔接,导致统筹监管乏力,园区发展后劲不足;创新行为与市场化激励的联系不够紧密,对创新者激励方式和激励手段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制度化的长效激励机制;高新技术企业增资扩营用地保障难,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2、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剧
“十一五”期间,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经济区通过在高新技术领域实施“硬件”与“软件”两轮驱动的模式,发展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势地区,不断拉开与后发省(市)的距离;杭州、青岛、大连等二线省市城市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加大投入,在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中取得先机;厦门、泉州明确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十二五”重点发展的产业,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以积极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省会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高新技术产业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挑战。
3、市场环境不够成熟
与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城市相比,福州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规模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经济总体实力偏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县乡财政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消费结构和需求层次较低,消费拉动较弱;科技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比例不高,支撑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层次升级的标杆性大企业、大项目偏少,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面临市场环境不成熟的挑战。
4、科技投入资金不足
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不足, 没有成为创新投入主体;政府科技投入不足,与发达城市的差距较大,有限的科技发展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尽合理,资金引导效率不高,难以形成科技竞争力;多元化的投入渠道尚未建立,社会化投入不足,政府引导作用明显不强;融资渠道不畅、扶持政策缺位以及资本退出渠道缺失等制度性障碍从根本上阻碍了创业投资的健康发展,影响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壮大,高新技术产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县科技投入更加困难。导致缺少能够主导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的龙头企业、核心企业,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5、高端人才匮乏
尽管福州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新兴产业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优秀拔尖人才、具有前瞻性的复合型人才、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行业领军人物稀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精、尖人才匮乏;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力度不够,工资水平、福利水平偏低,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不足,引进人才难以扎根,“引不进、留不住”。
6、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福州市的高新技术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工作刚刚起步,起点低,力量弱,体制单一,存在经验不足、政策法规缺位、市场规则不健全、资金配套不足等诸多困难与问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少,发展缓慢,缺乏活力,能从事高质量专业科技中介服务的机构更少;信息共享平台缺乏,尚未形成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气候。
第二章 总体要求 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驱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升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紧紧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发展机遇,围绕“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发展定位,以着力构建创新型省会中心城市为目标,以支撑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产业技术开发的强化为手段,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资源的集聚,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为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自主创新原则
在实现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把创新驱动作为福州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在大力做好吸引外资高技术企业和引进技术吸收消化的同时,以提升自主创新为重点,鼓励建设自主品牌。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及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要大力扶持,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增强技术储备和持续创新能力。
(二)统筹规划原则
在福建省和福州市“十二五”整体规划的背景下,各县(市)、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加快融入福州产业圈,在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依据各产业的比较优势、特征和发展水平,分区域、分类型、分层次、分重点对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引导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
(三)重点突破原则
通过引导资金投向、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着力突破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和相对优势领域精心组织,加强集成,集中必要资源,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比较优势原则
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福州省会城市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集聚的禀赋优势,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发展平台。促进福州具有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光电一体化、精密机械等制造业和软件动漫游戏产业与台湾的深入对接,为榕台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五)人才支撑原则
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础。要重点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加速创新人才集聚,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三、发展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把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精、尖方向调整优化,尤其要抓好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福州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马尾科技园、福州软件园、福兴智能化产业园等一批各具特色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尽快形成福州发展的新增长极和高成长区。大力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其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中的比重。通过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体制机制环境,提升对外开放和国际技术交流合作水平,确立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龙头地位和福建省的核心地位。
——产业规模。“十二五”期间,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力争达到4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增加至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至19%,利税增加至1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20%,总体规模和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重点培育福州光电显示、汽车及零部件等超百亿元、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企业发展。到2015年,全市拥有500家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实现亿元以上产值企业数量较“十一五”时期倍增,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初步体现。着力打造若干家产值超过百亿元、千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企业集团。
——自主创新能力。设立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集聚各方科技要素联合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技术。在计算机与网络产品、光电、现代通信、微电子、环保、生物与新医药等重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领域拥有自主创新产品500个,国家级新产品100个,力争电子信息产业创福建名牌30项。建立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到2015年,专利申请量达10000件以上,培育150家以上市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物联网、海洋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福建服务平台。到2015年,优先在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制造、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海洋、工艺美术等领域优先构建10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改造传统产业。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技术装备更新、工艺优化和新产品开发,提升机械制造、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冶金工业建材、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较大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集群。
——载体建设。抓住两岸科技交流合作与产业对接全面推进的重要机遇,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抓好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福州市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福兴智能化产业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发展载体和知识创新源的建设,充分利用吸收台湾的创新资源和优势,打造海峡两岸科技创新和高新产业对接与合作的先行平台,有效推进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
第三章 空间布局
遵循《福建省“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和《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在各区域现有发展基础、建设用地规划、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未来发展趋势等综合因素考虑下,按照功能区定位,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一核、两翼、多基地”的发展新格局。
一、一核
以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辖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马尾科技园、洪山科技园和仓山科技园。
(一)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
“十二五”期间,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打造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使其成为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龙头园区、核心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聚区。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以科技研发、总部经济为核心,以区域资源为依托,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区域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重点突出孵化器项目,深化孵化基地、中试基地和研发基地(共建15~20个工程化研发、中间试验示范和产业化基地)。按照“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原则,严格控制各类产业项目准入门槛,建设符合现代城市化标准的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功能区包括五大园和四大区:电子信息技术园、孵化创业园、资源与环境技术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园、动漫创意园等五大园;科技文化展示区、综合配套服务区、高档住宅区、商务办公区等四大区。“十二五”期间,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要力争达到1000亿元,出口创汇40亿美元,利税100亿元的目标。
(二)马尾科技园
马尾科技园将按照“核心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思路,以新型工业化为重点,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
“十二五”期间,马尾科技园将重点推进“物联网产业园区”建设,目前产业园聚集了新大陆、福建上润精密、国脉科技、冠林等一批物联网相关龙头企业,在二维条形码、射频卡采集器、智能传感器、精密仪器仪表、自动化系统软件、无线传输、数据处理存储等物联网部分核心部件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并在安防、交通、石油、电信等行业获得初步成功应用。2009年全区物联网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36亿元,力争2012年达到120亿元,2015年达到200亿元,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重点加强平板显示产品产业链、计算机硬件、集成电路芯片、光电子产业对接,增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能力。借鉴新竹科技园发展模式,主动承接台湾高科技产业转移,打造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力争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总值400亿元。
(三)洪山科技园
“十二五”期间,洪山科技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环保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争取扶持8个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上市。切实完成“福州高新区洪山园综合科技信息切合共享服务中心”,“福州高新区洪山园公共互动服务平台”,“福建洪山小企业创业基地大学生模拟实训中心”三个科技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建设,面向全社会开展科技信息服务。重点扶持园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建设,争取形成1个国家级、5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依托“5·18”海交会、“6·18”项交会、厦门“9·8”投资洽谈会等平台,创新实施多渠道、多方式的招商引资模式。
2015年,洪山科技园技工贸总产值力争达到249亿元,年均增长20%;高新技术产值力争达148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70%;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三大支柱产业的总产值力争达到212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85%。
(四)仓山科技园
“十二五”期间,仓山园将做好园区现有企业的分类梳理,转变传统粗放式管理理念,坚持走集约型、内涵式的转型工业的增长路子,引进高新技术项目,重点吸引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中小科技企业,建立以光电机、环保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会展经济等相关项目,力争在2015年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级财政收入比2010年实现翻一番,分别达到50亿元、6000万元。
二、两翼
南北两翼以深水港区及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依托,统筹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构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打造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北翼
由环罗源湾区域的北岸松山片区、全港片区、牛坑湾/将军帽片区等区域和南岸可门经济开发区、连江经济开发区组成,争取台商投资区扩区到环罗源湾南北两岸。
——松山片区、全港片区、牛坑湾/将军帽片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全港片区的不锈钢产业园、铝深加工产业园为核心,大力发展建筑用高强钢筋、金属加工用高线、涂镀层优特钢板、不锈钢板及其制品,延伸和完善下游产业链;以松山片区的新型材料基地建设为基点,重点发展以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为核心的新型材料;以北翼滨海工业集中区为基点,吸引台商投资布点,以闽台经贸合作为重点,港(港口)工(投资区)合一,联动开发,使之成为闽台产业分工协作的重点区域和加工中转集散中心;牛坑湾/将军帽片区以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为基点,重点发展修造船、机械装备制造、物流等产业。
——可门经济开发区、连江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制造、冶金建材、轻工食品等优秀传统产业,推动船舶修造、能源电力等产业升级和集聚发展:以加快推进罗源湾南岸可门机械装备基地建设为基点,以连江可门大型散货码头为依托,加快与台湾机械制造业对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船舶修造、港口装卸、建筑机械、机电等重型装备制造;以海西(连江)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为基点,按照安全、营养、方便、多样的要求,发展绿色及精深加工为特色的水产品、粮油食品、方便休闲食品和果蔬饮料,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以连江海峡(时代华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为基点,加大对工业设计研发投入,推动产品设计从物质一次性利用向综合利用转变。
(二)南翼
由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元洪投资区、江阴经济开发区、福清出口加工区、青口投资区、长乐经济开发区以及平潭等区域组成。
——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光伏产业集中区建设为基点,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以推动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福清光电科技园区为重点,扩大福耀光伏玻璃企业规模,提高汽车玻璃产能。
——元洪投资区、江阴经济开发区。加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推进江阴大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为核心,重点发展高速、精密、复合数控机床和纺织、轻工、建材、冶金机械;以加快建设江阴石化基地为基点,支持中国化工CPP(重油催化热裂解)项目,鼓励台湾等境内外石化企业在南翼具备条件的区域布局建设大型石化项目,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工产品。
——福清出口加工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精密仪器、汽车制造、精细化工等高科技、高附加价值、高出口创汇等产业。
——青口投资区(福建闽侯青口汽车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机械、电子等产品,汽车产业占主导地位。争取再引进1~2家汽车整车厂,同时加强现有整车厂与一级配套厂以及一级配套厂与二、三级配套厂之间的合作,促进增资扩股,不断发展壮大。重点引进投资区内目前尚缺的汽车配套项目,如安全气囊、发动机总成、卫星定位接收器、车用DVD、三元催化转化器等,努力引进仓储、物流、中介服务等配套服务项目,以构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长乐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及动漫文化创意产业:以加快推进长乐纺织基地建设为基点,增加新型化纤原料供给,实施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和炭纤维项目,引进时尚创意设计模式,打造国内外服装品牌,建设现代纺织城;以长乐市的海西(网龙)动漫创意之都项目建设为核心,吸引境内外动漫游戏企业入驻,培育与完善福州动漫文化创意产业链,在全国动漫游戏产业中取得相应份额。
——平潭海洋经济区、福清湾海洋经济区、兴化湾北岸海洋经济区。以具有海洋经济发展突出优势与特色的海洋经济集聚区为核心,积极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态环保、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新兴产业。
三、多基地
即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生物新医药产业基地、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蓝色海洋新兴产业基地、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交流基地和特种陶瓷产业基地,共七大基地。
(一)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通过加快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国家(福州)显示器件产业园、国家(福清)显示器产业园、东南(长乐)IC制造业基地、福兴(晋安)智能化产业园等一系列产业载体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培育以冠捷、捷联、华映显示等为主的光显示产业,以福富软件、网龙、顶点软件、榕基、新大陆为主的软件产业,以福晶、华科、高意、鸿发为主的光电子产业,以星网锐捷、三元达、邮科等为主的通讯设备制造业。充分依托海西平台和建设国家级信息产业高技术基地的优势,更加注重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优化产业链结构,提升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围绕基地建设目标,进一步发展壮大具有地方特色和规模的信息产业聚集区,打造一批著名信息服务商和知名品牌,强化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二)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
以福州软件园为核心,发展特色软件产品,提供特色信息服务,丰富、延伸软件产业链;扶强扶大,培养软件龙头企业,带动中小软件企业,形成富有活力的软件产业集群;强化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福建分中心(ICC)与福建公共服务资源的联系,优势互补,提供共性技术支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训服务、行业公共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服务、投融资咨询服务等,形成覆盖全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加大投入,主动学习,加强研发,紧跟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潮流,基本掌握软件开发最新技术,成为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服务基地、榕台软件及信息服务的合作基地、国际知名软件出口和信息服务的外包基地。到2015年,力争软件及系统集成销售收入达到350亿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倍以上;软件企业承接国家火炬计划、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和省级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比“十一五”期间有明显增加;争创全省软件名牌产品10项,重点培育和发展2~3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形象好、附加值高、市场份额大的特色软件产品产业链;培育10家上市企业,培育形成2~3家大型软件外包企业,从事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的企业超过50家,成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三)生物新医药产业基地
以生物医药与机电产业园为核心,充分利用福州生物科技领域的产业资源优势,培育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现代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分析仪器等产品;重点开发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海洋药物等现代医药生物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集聚产业优势,大幅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
到2015年,建成高起点、高标准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海峡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培育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
(四)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围绕建设辐射海峡两岸、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海西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重点发展现代传媒业、动漫游戏业、设计创意业、工艺美术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广告创意业等七大文化创意产业。以海峡软件新城、福州市国家动漫影视实验园(落户软件园)、海西工业设计创意基地、长乐市的海西(网龙)动漫创意之都、连江海峡(时代华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永泰文化创意园、闽侯海峡木根雕展示交易市场、白马路文化创意一条街、榕都318文化创意艺术街区、中国?东方漆空间创意园、福万动漫总部大楼等项目建设为核心,增加工业设计方面的投入,转变产品开发观念,推动产品设计从物质一次性利用向综合利用转变。培育与完善福州市动漫文化创意产业链,吸引大批动漫游戏企业入驻;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到2015年基本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动画游戏产业群,在全国动画游戏产业中取得相应的份额;形成较为完备的数字娱乐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使动漫文化产业具有长远和持续的发展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专业化、社会化分工,加强企业间的分工合作;构建好动漫游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及动漫游戏教育培训、科研、产业孵化、产品展示、信息交流、体验等中心;积极引导电视、广播、网络、出版物等传播载体与动漫游戏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福州动漫游戏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2015年超过500亿元,把福州打造成为引领海西、辐射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五)蓝色海洋新兴产业基地
以加快构建罗源湾海洋经济区、闽江口海洋经济区、福清湾海洋经济区、兴化湾北岸海洋经济区等四大海洋经济集聚区为核心,重点发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领域。加快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海洋经济优势;以科技为先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深度开发和集约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资源、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态环保、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新兴产业。推动罗源湾工业产业布局规划建设,打造能源电力、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机电制造、金属冶炼等工业集中区,吸引国内外资本在南北翼工业集中区投资布点。力争到2015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左右,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基本建成海洋综合实力强、产业布局合理、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经济强市。
(六)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交流基地
以福州为主轴,加快形成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使之成为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与技术转移的重要载体。抓住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机遇,推进榕台高科技园区交流合作,鼓励和支持台湾科技界、企业界参与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构筑两岸科技、信息、人力资源交流平台和高新技术引进消化创新平台,拓展合作领域,促进榕台在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先进制造业和软件动漫游戏产业的深入对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承接台湾新兴产业转移,在做大新能源与环保产业、软件和生物技术产业,为榕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创造新增长空间;大力引进台湾龙头高新技术企业和配套产业,密切跟踪台湾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转移的最新动向,鼓励台商在榕投资设立研发机构,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
(七)特种陶瓷产业基地
以闽清传统陶瓷工艺为基础,充分发挥其资源、技术优势,加强与科研单位联合,大力发展建筑配套陶瓷、有特种功能的陶瓷产品,提升其技术含量,延长产业链,形成节能、环保和具有明显特色的陶瓷产业。
第四章 产业发展重点
福州市应以增强科技竞争力和产业链竞争力为目标,在调整振兴重点产业基础上,立足自身优势,选择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并加以重点支持;以前沿性、基础性技术的创新,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以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特色优势明显的创新性成果抢占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特色产业集群。从福州市突出的对台区位优势出发,以国家级、省级高新区为载体,“十二五”时期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创意设计、物联网、海洋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知识型服务业等为重点发展任务。坚持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深化内涵与拓展外延、重点突破与全面提升相结合,引导发展一批关联性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骨干项目,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重点发展具有福州特色和优势的软件、显示器件、计算机与网络产品、光电、现代通信、微电子、环保、生物与新医药等。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按照立足优势、加强合作、促进集群的原则,加强计算机及网络、数字视听、移动通信三大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新型显示、高端通信设备、云计算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抓好“三网融合”试点,培育壮大一批先进龙头企业;加快建设新一代显示器的生产研发基地、高端通信设备重要生产基地、特色新型电子元器件和新型光电子产品产业基地、半导体照明重要产业基地;加快云计算研发应用,使其成为福州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软件。依托国家级软件园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着力打造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对台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努力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积极发展嵌入式软件,引导企业发展以SoC(System on Chip)技术方向的嵌入式软件构造技术,形成与硬件产品相互配套、协同发展的嵌入式软件产业;做精做强行业应用软件,针对电信、电力、证券、金融、医疗、教育、石化、烟草等重点行业开发大型行业应用软件和行业应用中间软件;在支撑领域以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福建分中心(ICC)为基础,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公共服务平台。
——显示器件。着力发展国家(福州)显示器件产业园、国家(福清)显示器产业园,重点支持薄膜场效应晶体显示(TFT-LCD)、新型显示器制造及配套的背光模组、触控屏、导电玻璃等,有机发光柔性显示(OLED)、电子书(E-paper)、背光源(FED)、三维图形(3D)等新一代显示关键技术,引进新一代液晶生产线,完善产业链。
——计算机与网络产品。顺应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技术发展趋势,完善和提升信息传输网络,开拓以加工、处理、传送信息为主的通信网络增值服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上购物、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开发核心网设备、接入设备、终端设备、测试仪器、面向三网融合应用的终端产品,以及动漫网络游戏、网络安全、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及系统集成;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集群、宽带无线接入产品,积极推进智能光网络、超长距超高速光传输等技术研发。
——光电。加强对全球和我国光电产业发展与竞争格局、产业园发展布局的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的研究,打造超千亿元产值的福州光电显示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微电子、光电子、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微投影显示、柔性显示、晶体、有机导电、发光和光伏、光刻胶、高纯化学试剂、封装材料、光纤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微电子互连材料、集成电路板材等新型光电材料。
——现代通信。我国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增强型)已经申请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抓住此机遇培育和建立国内一流的移动通信研发机构,大力推进第四代数字移动通信产品及应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建设高端通信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通信设备制造产业链;大力发展微波通信、移动通信系统、关键配套件、移动通信基站、直放站设备等;构建以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网为主、宽带无线接入为辅、无线传感器网络为信息获取的新手段、各部分有机结合的泛在网络。
——微电子。不断提升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加快微电子材料和器件、微电子互连材料的科技攻关;重点发展数字音视频处理芯片、微控制器芯片等整机专用芯片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生物与新医药
大力发展生物工程产业和新医药产业,以孵化器建设为支撑,加快开发现代生物医药技术,大力促进生物医药项目研发、中试和产业化。福州市已具备一定的生物与新医药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全市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室和6个企业技术中心。福抗、福兴、海王福药、大北农、泰普、迈新、新大陆、博美等一批企业已成长为福州医药产业的中坚力量。在此基础上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优势的生物与新医药产品。加快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活性蛋白、人源化抗体、药用聚乙二醇(PEG)重组、新型疫苗、兽用疫苗、诊断试剂和器械、高端医疗机械等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重点研发针对心脑血管、肿瘤、乙肝病毒、艾滋病、肿瘤、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的新医药产品;以海洋生物资源加工利用和海洋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为核心,通过对海洋糖工程、蛋白工程、海洋生物毒素和海洋微生物高特异活性物等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发展海洋中成药和海洋保健功能食品产业。
三、新能源
加强新能源资源调查和评价,优先开发技术较成熟、可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前景比较好的新能源,重点扶持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设备制造,突出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的应用,积极发展光伏、生物能源、风电、核能、垃圾发电、潮汐发电等产业。在福州航空港工业集中区、福清融侨区等地建立光伏产业集中区,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加快推进新型生物质能源产品生产工艺开发和设备产业化,培育一批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丁醇等领域的高技术骨干企业;充分利用福州市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以风电场的规模化建设带动风电产业发展,打造福清风电、连江风电等新能源基地;加快建设福清核电站,开展有关核能应用研究,培育衍生配套产业。
四、新材料
重点发展电子专用材料、新型光电材料,着力发展电子级单晶硅产业,完善光电子晶体材料、LED产品、锂电池等产业链;做大做强新型纺织面料、新型建筑材料、化工材料、化工轻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等产业;加快推动功能陶瓷材料、特种合金材料等领域的成果转化和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为电子电工、汽车与机械、造纸与包装等产业提供配套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加快催化及光催化材料、稀土材料等新材料的产业化。
五、节能环保
重点开发高效节能型电机、变压器、锅炉及电站锅炉、烧结机脱硫技术与装备、紫外线消毒、膜法废水治理回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节能电器、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及污泥资源化处理、噪声与振动治理技术设备等;重点发展环保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噪声与振动防治设备及环境监测仪器与监控系统设备,推进环保工程服务、咨询服务发展;支持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承揽国内外节能环保工程总包业务,带动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和重要装备发展;以建设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为重点,做大做强LED产业;依托重点节能工程、污水处理工程、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城市垃圾处理工程,实施节能环保项目,培育一批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新兴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
六、创意产业
逐步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大、专业人才集聚、知名品牌众多、公共服务完善的产业集群,把福州打造成为引领海西、辐射全国的创意产业中心。工业设计作为创新性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意产业的主要载体,是提升产业附加值以及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在《2011年推动工业设计发展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十二五”的前期培育一批设计企业、设计工作室、重点企业设计中心,扶持一批工业设计对接项目,着力推进海西工业设计创意基地等项目建设提升,推动福州市制造业产业升级、产品附加值提高。
七、物联网
努力培育和发展下一代互联网(NGI)、下一代网络(NGN)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物联网、传感网等领域的产品研发,突破物联网产业关键技术,发展电子标签、传感器、视频监控终端等,加快信息识别和传感技术的产业化,促进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灾害监测、现代物流、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八、海洋
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加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重点开发、引进和推广海洋高新技术,重视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能源业、滨海矿产业和海洋信息服务业等四大海洋新兴产业。加强中试基地及研发平台建设,建立海洋生物资源研发中心、海洋高技术工程中心、新能源开发等实验示范基地,争取建立区域海洋研究中心,培育海洋生物制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资源和海洋信息开发等产业。
九、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速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装备制造、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强化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扩散,加快技术装备更新、工艺优化和新产品开发,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升级和优化,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推进企业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增强品牌创建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和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集群。
支持食品、制鞋、工艺美术、塑料等产业调整和振兴,加快发展绿色照明、包装等产业,鼓励沿海无污染的传统轻工产业向闽清、永泰等有序转移,支持优势品牌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或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着力培育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轻工业产业集群。
突出品牌服装带动面料发展,加快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等关键环节技术改造升级,发展高档服装面料;应用高性能新型纤维以及纺粘、水刺、针刺及复合非织造等新型技术,拓展产业用纺织品新领域;加快建成集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等为一体的纺织服装中心;做大做强长乐市的纺织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罗源湾不锈钢项目,建设500万吨以上大型不锈钢生产基地。以实施CAD、CIMS示范工程为重点,加快先进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降耗与质量监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对传统产业嫁接改造力度,在传统产业中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迅速推广、扩散的机制,鼓励、引导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注重原有技术基础与高新技术的配套衔接,充分挖掘企业技术设备和人才潜力,使高新技术尽快在传统产业中生长和发展。同时,要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力争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取得突破和进展,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积极将电子信息技术渗入金融、保险、商贸、交通、通信等行业,加快经济与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十、知识型服务业
推进现代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立足优势,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依托各高新技术园区建立省级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基地,提高对产业升级、社会发展及研发创新的服务能力。一是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包括硬件设计顾问、软件设计顾问和服务、数据处理与数据库服务等;二是研发服务业,包括医学技术开发、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三是发展技术性服务业,包括城市规划设计、民用工程服务、建筑服务、水电气技术设计、机械工艺设计、技术测试分析、工业设计等。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理顺管理体制
——成立专门职能机构。负责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管理,强化其“统一管理、统一决策、统一规划”的管理职能,改变现行各科技园区分散管理的局面,有效整合高新技术产业资源。
——明确高新技术产业专门职能机构的职能定位。突出“创新、服务、管理”职能,研究、制定和落实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提高管理绩效,强化服务意识,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营造和谐竞争的创新环境。
——建立健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自主创新,整合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资源配置,建立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积极调整行政指标考核体系;改革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方式,加强统筹协调,避免资金分散使用,促进科技经费与政府重点项目的匹配、协调,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二、完善创新体系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引领,市场为基础的自主创新体系。
——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和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在政策导向、税收政策、资源配置方面进一步向企业倾斜,使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开展技术开发活动,实现企业技术开发活动与经营活动统一,进一步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与经济资源,围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发,继续把推进产学研合作作为提升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最终实现研究开发主体由目前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转向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开发主体、投资主体和应用主体。
——发挥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引导作用。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引导,研究制定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努力培育和创造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创新体制建设,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机制,以体制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尽快建立科研、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充满活力的科研经营运行机制,建立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符合市场发展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的新型科技管理体制;发挥大学和科研机构在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建立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强化高校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科技资源,全面推进福州与全国大院名校及台湾各校的战略合作;积极推进高校与大中型骨干企业合作建设技术研发机构和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面向市场需求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强化高校在科技创新项目中的引领作用。
——加快制度创新,增强科研院所的活力。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建立有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的管理体制,不断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增强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充分发挥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地位,人居环境优雅,创新氛围良好的优势,吸引国内外(尤其是台湾)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来福州开设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积极引进本地空白的重大科技项目,提高科技实力和科研实力。实施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参与创新的股权激励政策,增强科研院(所)的科研创新动力。
三、加大创新投入
高新技术产业既是技术密集型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多源头、多渠道筹集。“十二五”期间,逐步建立企业自主、政府引导、金融支持、风险投资参与的多元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
——强化企业投入的主体作用。在政府宏观引导下,坚持自主创新的市场导向,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到2015年,企业R&D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达3%,消化吸收费用占技术引进经费的比重达30%以上。加大对企业技术开发的支持,加强落实企业研发投入补助和企业R&D经费支出的税前列支政策。支持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对列入上市推进专项计划和进行股份报价转让的创新型企业,给予相应的奖励。
——加强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优化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合理配置科技投入资源,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资金投入;逐步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体制,财政科技投入对社会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2.5%,市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占同级财政支出的3%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年增长幅度。财政产业扶持资金要确保重点,加大对自主创新项目、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面向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扶持力度。逐步完善科技投入管理体制,规范高新技术产业投入资金的监管制度和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加大金融服务的支撑作用。加大力度引导商业银行围绕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扩大科技信贷规模;综合应用无偿援助、偿还性资助、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后补助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参与实施高新技术重大专项;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投融资平台的作用,运用贴息、后补助和股权投资等方式,增强高新技术中小型企业商业融资能力;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高新区与银行合作建设一批主要为科技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等金融服务的科技金融合作试点支行;组建为科技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提供小额、快速信贷服务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加强银行、担保机构合作,创新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为科技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试点,推动开展产权质押贷款、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质押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大力推动科技保险创新发展,支持保险公司开发与经营高科技企业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营业中断保险等险种,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保险服务;引导保险公司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进一步创新开发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实际需求的保险产品,积极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开发创新和科技成果转让提供多层次的风险保障服务。努力探索创业投资保险、知识产权保险、联合信用担保等新兴金融模式,加大信用保险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确立风险投资的辅助作用。建立健全以政府风险投资补助为引导、民营风险投资为主体、风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风险投资进入与退出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机制、保险机制、科技信贷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等,进一步培育资本市场,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建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库,运用创业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鼓励高新区建立以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的创业投资机构;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补偿机制,引导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入。
四、构筑人才高地
——做好人才引进。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多层次的高新技术人才吸引和激励机制,吸引人才进入,激励人才发展,建设福州市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创造和谐宽松、高发展机会、高收入预期和低就业成本的创业环境;出台适合高、精、尖人才发展的特殊政策,加快高端人才引进速度(例如,到2015年,海西研究院人员引进各类专业人才总体规模达到2000人左右,通过国家、中科院和福建省人才计划,面向全球招聘110名以上学科、领域带头人,引进350名科研骨干);进一步贯彻落实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政策,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以能力为主,业绩为导向,重在社会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使用机制,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加强人才培训。建立若干个较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创新培训模式,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高、精、尖人才的选拔、培育;加强对中高级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复合型人才、紧缺专业人才的联合培训,重点解决人才结构失衡问题。
——造就领军人物。培养和造就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要完善企业家和企业经营人才的交流市场,逐步形成一支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力争高下的企业家队伍,培养具有超前意识、创业精神、善于开拓、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善于发现和培育具有国际先进管理知识、了解科技产业化规律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建立优上劣下、人才辈出的用人机制,大幅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
——营造集聚平台。吸引、鼓励海内外大企业在福州设立研发机构,营造人才集聚的平台。加快在土地使用、项目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海内外大企业在福州设立研发机构,加快引进国际大企业研发机构的步伐,使之成为培养和集聚人才的有效载体;支持和鼓励海内外大企业研发机构参与政府重大项目的研发,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
五、强化科技服务
——发展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通过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整合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为行业技术创新服务,提升福州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依托现有各高新园区的孵化器,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联盟,推动孵化器服务功能和水平的全面提高。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及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孵化中心,形成综合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共同发展的格局。
——构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以现有福州高新技术交易平台为基础,整合现有的各类科技资源,构建“福州市高新技术转移中心”,打造研发、转移、交易、服务便捷通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构筑产学研有效互动平台,从项目成果转化、资源共享、人才合作三大板块入手,推进高新技术科技成果产业化。
——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面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合同登记、项目受理、资质申报、成果认定、知识产权服务等“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立高新技术科技服务中心,提供文献检索、信息咨询等增值服务;链接大专院校、科研结构、大型企业,构建虚拟科技图书馆。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和提高服务质量,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建立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评价和评估体系,培育一批专业化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评估机构和人员;加快发展高新技术科技担保机构、科技保险、创业投资机构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为科技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探索发展科技创新企业股权融资方式,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新的途径;推动国家高新区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打造市场化运作的高新技术科技金融重点企业,集成科技金融资源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六、促进榕台合作
——抓住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有利时机,深化榕台两地高新技术产业分工与协作,积极对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光机电一体化、软件动漫游戏等产业为重点,加快榕台高新技术产业对接集中区建设。
——引进台湾龙头高新技术企业和配套产业,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为榕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创造新增长空间。
——建设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基础信息数据库,为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决策提供产业信息服务。
——放宽台商投资高新技术领域,优先保障榕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的建设用地,并实行土地出让的优惠政策。
七、健全实施机制
——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产业、财税、投资等政策导向作用,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积极引导社会资源,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强化规划实施。分解落实规划的目标任务,将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到年度工作计划中。
——加强监管。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跟踪,监管,并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管体系,完善监测评估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
——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十二五”规划的宣传,让规划目标深入人心,广泛动员和凝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规划实施,使实施规划成为社会的自觉行动。
附件1:参考图表
表1 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领域分布情况
行业领域 |
企业数 |
所占比例 |
产值(万元) |
所占比例 |
电子信息 |
126 |
45.48% |
5162598.486 |
65.13% |
高新技术改造 传统产业 |
55 |
19.85% |
907477.99 |
11.45% |
新材料 |
36 |
13.00% |
1004666.1 |
12.67% |
生物医药 |
36 |
13.00% |
558862.512 |
7.05% |
资源环境 |
11 |
3.97% |
160261.6 |
2.02% |
高技术服务 |
7 |
2.53% |
82886.1 |
1.05% |
新能源节能 |
6 |
2.17% |
50033.2 |
0.63% |
总数 |
277 |
100.00% |
7926785.988 |
100.00% |
表2 2010年福州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技术领域分布情况 |
||
行业领域 |
产值(千元) |
所占比例 |
电子信息 |
90258278 |
61.60% |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
12070908 |
8.24% |
新材料 |
22782557 |
15.55% |
生物医药 |
7951980 |
5.43% |
资源环境 |
3829708 |
2.61% |
高技术服务 |
1306366 |
0.89% |
新能源节能 |
6562624 |
4.48% |
航空航天 |
50482 |
0.03% |
其他 |
1702667 |
1.16% |
总产值 |
146515570 |
100.00% |
表3 “十一五”期间福州市科技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
|||
|
|
完成情况 |
|
2009年 |
2010年 |
||
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 |
2 |
1.77 |
1.8 |
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 |
35 |
34.31 |
35 |
发明专利申请量年递增率(%) |
20 |
34.9 |
36.8 |
专利申请量年递增率(%) |
15 |
17.3 |
19.8 |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个) |
10 |
29 |
36 |
省级或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个) |
10 |
31 |
50 |
表4 2006-2010年福州市财政安排本级科技支出及占市本级预算支出情况 |
|||||
年份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市本级财政 科技支出(亿元) |
0.66* |
1.27 |
1.49 |
1.64 |
1.95 |
占市财政预算 支出比重(%) |
1.54 |
2.38 |
2.33 |
2.58 |
2.59 |
注:*0.66(仅指科技三项费用),2007年起实施政府财政分类改革,“科技三项费用并入科技预算科目”。
表5 2006-2010年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及产值比较 |
||||||||||
年份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高新技术 |
企业数 |
产值 (亿元) |
企业数 |
产值 (亿元) |
企业数 |
产值 (亿元) |
企业数 |
产值 (亿元) |
企业数 |
产值 (亿元) |
福建省 |
2189 |
2988.67 |
2382 |
3769.69 |
3582 |
4455.65 |
4223 |
5182.17 |
4330 |
7073.61 |
福州市 |
636 |
842.58 |
607 |
986.35 |
921 |
1253.22 |
1023 |
1355.06 |
977 |
1697.25 |
泉州市 |
377 |
272.44 |
431 |
443 |
590 |
582.57 |
725 |
832.73 |
765 |
1165.63 |
厦门市 |
705 |
1405.37 |
804 |
1726.32 |
1237 |
1822.24 |
1458 |
1938.63 |
1412 |
2591 |
福州占全省的比重 |
29.05% |
28.19% |
25.48% |
26.17% |
25.71% |
28.13% |
24.22% |
26.15% |
22.56% |
23.99% |
注:*2008、2009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扣除了厦门市高新技术企业个数。
表6 2006-2010年福州市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 |
||||||||
年份 |
专利申请量(项) |
专利授权量(项) |
||||||
总数 |
发明 |
实用新型 |
外观设计 |
总数 |
发明 |
实用新型 |
外观设计 |
|
2006 |
2468 |
560 |
857 |
1051 |
1440 |
118 |
613 |
709 |
2007 |
3256 |
994 |
974 |
1288 |
1734 |
119 |
798 |
817 |
2008 |
3794 |
1138 |
1291 |
1365 |
2018 |
187 |
1040 |
791 |
2009 |
4708 |
1530 |
1954 |
1224 |
3072 |
323 |
1248 |
1501 |
2010 |
6134 |
2216 |
2781 |
1137 |
4215 |
529 |
2324 |
1362 |
|
表7 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10年11月) |
|||
序号 |
企业名称 |
序号 |
企业名称 |
1 |
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 |
119 |
福州新北生化工业有限公司 |
2 |
福建亿力电力科技股份责任公司 |
120 |
福州真兰水表有限公司 |
3 |
福建福大百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121 |
福州中弘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4 |
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22 |
源华能源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
5 |
福建福人木业有限公司 |
123 |
福建创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6 |
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 |
124 |
福建福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7 |
福建国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25 |
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8 |
福建国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126 |
福建敏讯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9 |
福建恒杰塑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
127 |
福建森达电气有限公司 |
10 |
福建鸿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128 |
福建省闽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11 |
福建鸿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
129 |
福建祥龙塑胶有限公司 |
12 |
福建弘扬软件有限公司 |
130 |
福州博思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13 |
福建华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131 |
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
14 |
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132 |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15 |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
133 |
福州特力惠电子有限公司 |
16 |
福建敏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134 |
福州天一同益电气有限公司 |
17 |
福建南少林药业有限公司 |
135 |
福建百事达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18 |
福建锐思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136 |
福建北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19 |
福建三元达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137 |
福建大昌生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20 |
福建山亚开关有限公司 |
138 |
福建东方丛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21 |
福建升腾资讯有限公司 |
139 |
福建冠良汽车配件工业有限公司 |
22 |
福建省冠林科技有限公司 |
140 |
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 |
23 |
福建省宏远科技有限公司 |
141 |
福建库易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24 |
福建省华龙饲料有限公司 |
142 |
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
25 |
福建省凯特科技有限公司 |
143 |
福建东方电器有限公司 |
26 |
福建省轻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144 |
福建省福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27 |
福建省数字安全证书管理有限公司 |
145 |
福建省富通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28 |
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146 |
福建省冠林电子有限公司 |
29 |
福建实达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147 |
福建实达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
30 |
福建思嘉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148 |
福建天利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
31 |
福建天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149 |
福建新大陆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32 |
福建天晴数码有限公司 |
150 |
福州富兰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33 |
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151 |
福建金源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34 |
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152 |
福州莱茵科技有限公司 |
35 |
福建新大陆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
153 |
福州实达和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36 |
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
154 |
福州通安电子有限公司 |
37 |
福建新东网科技有限公司 |
155 |
福州银达世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38 |
福建新意科技有限公司 |
156 |
福州永德吉光电有限公司 |
39 |
福建星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157 |
福州中恒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40 |
福建星网锐捷软件有限公司 |
158 |
国脉中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41 |
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159 |
丽声助听器(福州)有限公司 |
42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160 |
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 |
43 |
福建亚太建材有限公司 |
161 |
福建海壹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
44 |
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62 |
福建和盛塑业有限公司 |
45 |
福建伊时代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63 |
福建宏创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
46 |
福建亿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164 |
福建华冠光电有限公司 |
47 |
福建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165 |
福建今日特价网络有限公司 |
48 |
福建宇信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166 |
福建联合动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49 |
福建中金在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167 |
福建融音塑业有限公司 |
50 |
福建中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168 |
福建实达电脑设备有限公司 |
51 |
福建榕基软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169 |
福建泰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52 |
福建鑫诺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170 |
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53 |
福建鑫泽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171 |
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54 |
福耀(福建)巴士玻璃有限公司 |
172 |
福建新日鲜集团有限公司 |
55 |
福州奥迈软件有限公司 |
173 |
福建亿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56 |
福州昌晖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
174 |
福建振云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
57 |
福州长富星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
175 |
福建睿能电子有限公司 |
58 |
福州辰星药业有限公司 |
176 |
福清茂利电子有限公司 |
59 |
福州福光百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177 |
福州柏灵音像器材有限公司 |
60 |
福州福特科光电有限公司 |
178 |
福州百仕韦医用高分子有限公司 |
61 |
福州高意光学有限公司 |
179 |
福州北环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62 |
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 |
180 |
福州福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63 |
嘉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181 |
福州华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64 |
福州金飞鱼柴油机有限公司 |
182 |
福州慧丰机电有限公司 |
65 |
福州金瑞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183 |
福州汇和现代科技有限公司 |
66 |
福州开发区鸿发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184 |
福州嘉威电子有限公司 |
67 |
福州麦特新高温材料有限公司 |
185 |
福州康利特医用塑胶有限公司 |
68 |
福州屏山制药有限公司 |
186 |
福州梦想现代科技有限公司 |
69 |
福州瑞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187 |
福州闽台机械有限公司 |
70 |
福州锐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188 |
福州名品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71 |
福州市勘测院 |
189 |
福州纳仕达电子有限公司 |
72 |
福州四创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190 |
福州施可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73 |
福州天虹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
191 |
福州思迈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74 |
福州天健光电有限公司 |
192 |
福州索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75 |
福州天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193 |
福州天盟数码有限公司 |
76 |
福州小糸大亿灯具工业有限公司 |
194 |
福州维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77 |
福州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195 |
福州信通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78 |
福州迅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196 |
福州兆科智能卡有限公司 |
79 |
福州宙斯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197 |
福州振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80 |
福州钜立机动车配件有限公司 |
198 |
福州鑫奥特纳科技有限公司 |
81 |
福州钜全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199 |
网讯软件(福建)有限公司 |
82 |
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0 |
福建省新闽科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83 |
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 |
201 |
福州宜美电子有限公司 |
84 |
福州农博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202 |
福建正圆科技有限公司 |
85 |
长乐市雪人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203 |
南方铝业(中国)有限公司 |
86 |
大拇指环保科技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204 |
福建邦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87 |
福建阿尔卡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205 |
福州灵点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
88 |
福建顶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206 |
福建艳璇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 |
89 |
福建福顺微电子有限公司 |
207 |
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90 |
福建富春通信咨询有限公司 |
208 |
福建优普科技有限公司 |
91 |
福建海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209 |
福州大秦通信有限公司 |
92 |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
210 |
福建易联众软件系统开发有限公司 |
93 |
福建金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211 |
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 |
94 |
福建科瑞药业有限公司 |
212 |
福州龙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95 |
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213 |
九星通信设备(福州)有限公司 |
96 |
福建省苍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
214 |
福建智恒电子新技术有限公司 |
97 |
福建省海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215 |
福建福顺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98 |
福建省三奥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16 |
福州申迪软件有限公司 |
99 |
福建省万达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
217 |
日本电产三协(福州)有限公司 |
100 |
福建腾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218 |
福建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101 |
福建网能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219 |
福州日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
102 |
福建新农大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220 |
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103 |
福建英特莱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221 |
福建联合动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104 |
福建永福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
222 |
福州西诚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105 |
福建中德科技有限公司 |
223 |
福州网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106 |
福建中试所电力调整试验有限责任公司 |
224 |
福建长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107 |
福耀(福建)玻璃包边有限公司 |
225 |
福建农大科技开发总公司 |
108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26 |
福建西岸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109 |
福州顶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227 |
福州丹诺西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110 |
福州高奇智芯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228 |
福建开普教育设备有限公司 |
111 |
福州华衡称重设备系统有限公司 |
229 |
福州国德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
112 |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230 |
华讯(福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113 |
福州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231 |
医联(福建)远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114 |
福州科真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232 |
福建永强力加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
115 |
福州闽邮吉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233 |
福州诺邦畅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116 |
福州明芳汽车部件工业有限公司 |
234 |
福州科杰电子衡器有限公司 |
117 |
福州瑞达电子有限公司(更名福建瑞达精工) |
235 |
福州亿同世纪通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118 |
福州协特来照明有限公司 |
236 |
福建实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表8 2010年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领域分布情况(单位:家) |
||||||
新能源 节能 |
高技术 服务 |
资源环境 |
生物医药 |
新材料 |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
电子信息 |
7 |
7 |
11 |
31 |
24 |
37 |
119 |
图1 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图
附件2
福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总投资 (亿元) |
建设内容、规模及目标 |
责任单位 |
1 |
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 |
200 |
规划用地面积1235公顷,定位于以总部经济、高端研发、科技孵化为主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一个“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技发展”的先行区和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交流合作的总部基地。到2015年,海西园一期建设的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星网锐捷、网讯信息、福抗创投中心、福懋光电等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基本配套,企业集群规模化,高端研发集聚,总部经济效应初步形成。预计园区内注册企业1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0家,上市企业15家,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实现海西园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税收10亿元以上。海西园二期的招商、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
福州高新区 管委会 |
2 |
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 |
6.67 |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由科学与技术研究、产品与成套技术开发、支撑服务和管理服务4个业务模块构成。建设材料工程实验楼、总部行政支撑综合楼、先进制造技术集成楼、动力工程实验楼等。至2015年,海西研究院人员总体规模将达到2000人左右。根据建设需求和发展趋势,在保持福建物构所存量的情况下,通过国家、中科院和福建省人才计划,面向全球招聘110名以上学科、领域带头人,引进350名科研骨干。共建15-20个工程化研发、中间试验示范和产业化基地。 |
中国科学院、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州市人民政府 |
3 |
海峡软件 新城 |
9 |
海峡软件新城定位为“国际科技软件新都、海峡两岸高科技发展的引擎”。该项目包括软件园5期产业园建设与动漫产业基地2期建设。软件园5期产业园建设总建筑面积约27.5万平方米,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园区设立地区总部、营运中心和研发中心。同时打造软件研发中心、育成中心等园中园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产品公共检测评价中心、新一代网络通信软件体验中心等公共技术研发和产品展示平台。动漫产业基地2期建设占地10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建成后的海峡软件新城,将是基于两岸合作交流、面向世界,同时结合中央技术区(CTD)、中央活力区(CAZ)及闽台文化(Culture)为主体的创新型3C科技园区,拥有网络化、数字化等全方位的先进设施。 |
福州市软件园 管委会 |
4 |
福州市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 |
50 |
选址于闽侯南屿镇的福州市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2.87平方公里。机电园以成套设备制造、精密机械、光电、电子及相关产业链为主;生物医药园以生物工程、生化医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主。3-5年后,产业园将建成医药、光电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区和福建省科研型制造基地,成为福州承接台湾生物制药产业和精密机械、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截至2010年11月,产业园已签约项目7项(台湾LED、中能电力、福抗药业等),总投资78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将达182亿元,税收7亿元。 |
金山工业集中区管委会、闽侯县政府 |
5 |
福建上润精密仪器二期暨智能执行器项目 |
6.7 |
该项目占地80亩,新建设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76590平方米,购置生产、加工设备。形成10万台压力/压差变送器、5万台流量检测仪表、5万台电动执行仪表及10万台可编程控制器的生产能力。产品智能执行器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有着广泛的用途和较长的生命周期,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标示上润向全线仪表供应商迈进的关键一步。 |
马尾区政府 |
6 |
福清福光光电项目 |
2 |
建设7幢厂房,2幢宿舍楼,1幢科研中心。2011年5月开始试生产。进一步推动融侨开发区福清光电科技园的发展。 |
福清市政府 |
7 |
鼓楼激光元器件产业基地 |
3 |
项目征地42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购置贵金属以及镀膜机、晶体生长炉等主要设备,采用提拉法、熔盐法等晶体生长,以及晶体抛光和镀膜技术,建3条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各类激光元器件100万片。 |
鼓楼区政府 |
8 |
福兴经济开发区改造提升 |
100 |
按照市委、市政府“重新规划,重新定位,重新调整,重新改造”和“加快推进,确定重点,全面提升”的指示要求,从2010年开始,用3-5年时间,全面完成福兴经济开发区3.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改造提升工作。通过改造提升,将福兴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以工业为主的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环境优美、配套完善、人才集聚,对接台湾、服务福州、辐射海西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都市型、智能化产业园区。 |
晋安区政府 |
9 |
福耀增资扩建 |
2 |
新增投资3000万美元,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新出让土地125亩,新增一条汽车Low-E生产线。新增产能200万片汽车玻璃。 |
福清市政府 |
10 |
LED产业基地 |
30 |
成立福建兆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建设100台MOCVD生产线。2011年上半年完成设计,2011年6月开始厂房建设,2013年投产。 |
金山工业集中区 管委会 |
11 |
8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 |
10 |
成立福建晶圆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建成线宽0.35-0.25um的8英寸生产线一条。2011年上半年完成设计,2011年9月开始厂房建设,投产产能1.5万片/月。 |
金山工业集中区 管委会 |
12 |
海寰生物制药新医药产业基地 |
8 |
征地200亩,主要开发生物创新药物、新化学合成药和功能保健品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药物及新剂型。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7亿。 |
金山工业集中区 管委会 |
13 |
英孚电子 |
65 |
在市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建三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含封装测试)。第一期总投资5亿美元,注册资本1.5亿美元,主要投建1条0.25微米射频芯片生产线、封装、测试等,引进生产设备300台(套),年产值约7亿美金(折46亿人民币)。 |
金山工业集中区管委会、闽侯县政府 |
14 |
海西(永泰)创意产业园 |
32.5 |
该项目位于福州永泰县葛岭镇大樟溪南赤壁景区北,总用地面积217.05公顷,总建筑面积79.72万平方米。是福建省目前最大的工业创意项目,集创意设计、文化交流、成果交易、教育培训、商业休闲、生活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规划设计为多元复合、生态共融、国内一流的生态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主要有创智湾,当代的创意展示中心、海西创意论坛会议接待中心、交流中心、创意成果交易中心及创意艺术广场等构成。项目计划分为三期建设,“十二五”期间开发建设完成。其中一期总用地面约为66公顷,主要包括设计研发基地、创意接待中心与展示中心、创意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和度假养生公寓等,于2011年开工,2013年底完成并投入使用。 |
永泰县创意办 |
15 |
海峡(永泰)影视基地 |
30 |
地处永泰县葛岭镇,毗邻省道203线,距永福高速公路葛岭互通口仅3公里,距福州绕城高速29公里。规划第一期用地面积约7495亩,其中大樟溪流域面积808亩。海峡影视基地建成后将实现五大功能区域,分别为影视拍摄制作园区、海峡影视交流中心园区、实景演出与温泉旅游休闲园区、影视明星生活园区、影视学院园区。海峡影视基地将打造成为以影视基地为核心,集影视拍摄、海峡两岸影视交流、文化传播、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实景演出、高等影视院校为一体的影视文化城,成为具有福建特色、海西气派的文化品牌。“十二五”期间建成。 |
永泰县广电局 |
16 |
台口高新技术园区 |
20 |
本项目位于永泰葛岭镇台口村,规划建设用地298公顷,分两期建设,第一期用地面积72.3公顷,总投资20亿元。该项目毗邻县城,离福州市42公里,离长乐机场80公里,重点发展电子、医疗保健器材、计算机软硬件、生物工程、环保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相关上下游产业。第一期“十二五”期间建成。 |
永泰县经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