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福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政策解读

日期:2022-01-04 15:02 来源:生态环境局
| | | |

  《福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由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现对《规划》出台背景和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十三五”时期,福州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目标,深入实施生态市战略,围绕环境质量改善、污染物总量削减、生态安全保障三项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提升、水环境质量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提升、生态安全体系构建、政策机制创新五大系统工程,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福州市“十三五”规划的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优,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为高质量发展厚植了生态底色,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安全感明显提升。“十四五”是我国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奋进的第一个五年,是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也是福州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奠定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征程新方向坚实生态环境基础的关键五年。“十四五”时期,福州都市圈和强省会战略及加快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把这座滨海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的嘱托,科学谋划和编制好《规划》是部署做好全市未来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举措,对完成“十四五”时期建设高颜值的“美丽福州样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和《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福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制定了《规划》。《规划》编制经过“前期研究、草案编制、征求意见、论证报批”四个阶段。在开展九个专项研究的基础上,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为确保《规划》符合并落实中央和省市最新要求,《规划》主动衔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等上级政策精神和上位规划、以及国土空间、重点流域等各类专项规划的最新成果。

  二、规划特色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生态文明美丽样板。一是《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福州时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把这座滨海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的嘱托,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和全方位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总要求。二是以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牢牢把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抓手,在落实中央和省要求的同时,围绕福州城市发展战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级提升,建设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美丽福州样板。

  (二)紧扣强省会战略,引领生态环境创新导向。《规划》紧紧围绕都市圈和省会能级提升等重点战略需求,服务“六个城”“五大国际品牌”“九大专项行动”等重大任务,提出以供给优质生态产品、承载产业扩容发展、提高管控治理精度为抓手的生态环境创新工作导向。一是主动融入“数字福州”和“新型材料”国际品牌建设明确提出升级生态环境治理动力引擎,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管理治理中的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高效化水平,推进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与新材料、新能源等绿色产业集群的深度融合创新。二是创新服务“海上福州”和“海港空港”国际品牌建设聚焦福州东部产业集聚对生态环境管理和绿色化提升支持需求,统筹全市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保护与修复,用好生态承载能力容量空间。三是全力支持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围绕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海丝”战略支点和国际性综合枢纽需求,以高标准示范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供给品质一流的生态产品,以改革创新供给一流环境监管和安全保障,营造优良绿色营商环境。

  (三)把握战略方向,明确“四五一”重点任务。一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双碳目标”战略,提出打造“四个福州品牌”:即生态文明建设的“福州模式”、生态价值核算的“福州路径”、流域综合整治的“福州样板”、环境资源市场化交易的“福州机制”;二是围绕“高品质生态环境营造”战略,提出建设“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大地”“美丽乡村”“美丽海湾”等“五个福州美”的高品质建设要求;三是围绕“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提出充分运用“数字福州”建设成果,升级用好“一个数字平台”——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

  三、主要内容

  《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指导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主要阐述了规划期内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等。《规划》共14章,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形势分析和总体要求 

  主要阐述“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及落实嘱托建设美丽福州样板的有利条件;明确规划的指导思想和2025年、2035年的主要目标,合理设置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5大类27项具体指标。

  1、总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以建设高颜值的“美丽福州样板”为目标,统筹推进“减污、降碳、保生态”,到2025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化,结构性调整深入推进,碳达峰时序任务有效落实,生态环境安全有力保障,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优美环境获得感成色更足。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空气质量排名保持全国重点城市前十位,河湖水系综合治理走在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生态文明机制体制改革和生态环境管理治理模式创新等取得重大进展,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构建基本完成。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福惠群众感知明显,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清水绿岸、滩净湾美、鱼鸥翔集成为城市乡村新常态,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过得舒心。

  2、具体目标 

  一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2025年,优良空气天数比例优于98.3%,PM2.5浓度低于20微克/立方米,臭氧浓度升高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地表水质量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小流域水质好于Ⅲ类比例优于省下达的考核目标,持续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果;近岸海域优良水质(一、二类)面积比例完成省下达指标;土壤和地下水质量保持稳定。

  二是绿色发展成色更足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率、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省下达任务。

  三是环境治理集约高效,到2025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7%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四是环境安全有效保障,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完成省下达任务,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五是生态空间全面保护,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确保不降低、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完成上级管控目标。

  第二部分重点任务和举措 

  一是落实结构调整双碳行动,引领生态文明方面,围绕打造“四个福州品牌”,积极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促进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碳排放达峰及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区域协同结构治理,打造“美丽蓝天”方面,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开展重点行业VOCs排放综合整治、钢铁行业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全面落实“六个百分百”,系统开展臭氧问题联合防治,加强区域联防联控。

  三是坚持三水统筹流域共治,打造“美丽河湖”方面,提高城乡饮水安全保障,深入推进水源地保护、千人以上农村水源地环境保护等,对闽江、敖江、龙江流域实施多要素系统治理,巩固内河治理,建设一批“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文盛景美、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试点。

  四是推进防控监管修复利用,打造“美丽大地”方面,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监管、监测体系,分类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自主监测、土壤环境先行调查试点等工作。

  五是促进环境整治生态产业,打造“美丽乡村”方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促进乡村生态产业发展,推进“绿盈乡村”建设。

  六是贯彻陆海统筹系统治理,打造“美丽海湾”方面,深化“一湾一策”的陆海污染双控治理攻坚,实施港口船舶污染综合整治,建成一批美丽海湾先行示范区。

  七是统筹生态保护环境健康,巩固安全格局方面,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效益,建设城市生态廊道体系,统筹海岸带、矿山、湖泊湿地、森林等要素生态修复,维护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效益,强化城市人居环境健康。

  八是布局噪声防控防治体系,营造宁静城市方面完善噪声防控制度体系,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等噪声污染治理。

  九是强化源头管控资源利用,建设无废城市方面,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强危废、医废处置管理,保障城市环境安全。

  十是加强风险监管平台建设,保障安全发展方面,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结合“数字福州”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与应急,重视新污染物治理,有效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

  十一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升级治理能力方面,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参与体系、市场体系、保护制度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支撑力度,加快治理现代化。

  第三部分障措施 

  提出强化思想引领、组织领导,加强分工协作、资金保障,打造环保铁军等措施要求。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