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十四五”防震减灾专项规划》解读
《福州市“十四五”防震减灾专项规划》解读
2022年4月2日,福州市防震减灾中心印发了《福州市“十四五”防震减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做好《规划》贯彻实施工作,现就相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防灾减灾救灾和防震减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防震减灾提供根本遵循。国家、省、市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O三五远景目标》及《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对防震减灾工作作出部署,为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编制和实施《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好满足包括地震安全在内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融入“全灾种、大应急”体系,服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规划》编制思路
一是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衔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的目标任务,围绕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完善防震减灾体系,提高地震防御能力,助推防震减灾工作运用新技术、融入新时代、实现新突破,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二是注重考虑需要和可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衔接“十三五”,制定“十四五”,谋划“二○三五”及长远发展。在认真总结评估“十三五”防震减灾工作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新发展阶段新福州建设对防震减灾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立足实际,按照“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以改革创新的思维谋划、推进福州防震减灾体系建设。
三是注重提高能力和水平。以推进防震减灾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安全风险防控、应急救援、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社会参与五大能力,健全完善应急指挥、监测预警、法规标准、救援力量、应急保障五大体系,加强防震减灾基础建设,促进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水平。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推动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监测基础、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障应急响应、加强公共服务,创新地震科技、推进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以现代智慧防震减灾为标志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监测预测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地震应急响应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科技水平进入我国先进行列,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升,为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到2035年,围绕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目标,地震安全城市韧性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具备抗御大震巨震能力,城市建筑抗倒塌能力和城市功能快速恢复能力与同等地震风险的国内外大城市同步。
《规划》围绕2025年目标,聚焦社会关切,聚焦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及效能,形成减灾效益、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地震应急响应能力4类5项主要指标。同时设置了地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建设便捷智能的综合性防震减灾服务平台、构建地震科技创新体系、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等8项具体目标。
四、《规划》的主要任务
《规划》围绕发展目标,部署7方面主要任务。
一是健全防震减灾管理机制。二是夯实地震监测,增强预报预警能力。三是提升城乡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四是加强应急响应,强化公共服务能力。五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六是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七是提升福州都市圈防震减灾工作合力。
五、《规划》部署的重点建设项目
《规划》紧密结合主要任务,凝练提出13项重点建设项目。
1、地震数据综合处理中心建设。
2、地震监测基础能力提升工程。
3、福州市建筑抗震隐患识别与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服务项目。
4、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
5、建设福州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系统。
6、福州市断裂带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
7、提升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升工程。
8、地震监测预警信息智慧服务支撑平台。
9、城区地震与振动灾害高密度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程。
10、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11、基于地震事件案例的科普平台。
12、智慧地震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
13、防震减灾科普主题公益场所建设。
六、落实《规划》有效实施,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只有抓好落实,规划才能落地生根。接下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把“十四五”防震减灾建设规划的这张蓝图变成我们的现实,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安排:
一是坚持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规划组织实施,通过完善的目标导向管理机制,发挥防震减灾相关部门和行业各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重点任务,要明确工作责任和进度,并分解落实到位,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为贯彻落实《规划》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并有效落实到防震减灾工作体系中来;加大法制宣传和依法管理力度,努力实现防震减灾依法行政的工作局面;贯彻执行防震减灾质量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执行办法等相关文件。
三是围绕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科学编制重点项目年度计划,做好与国家、省发展规划的衔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严格项目建设程序,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充分发挥规划对事业发展的指引作用和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坚持和完善计划财务体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大防震减灾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普宣传等方面的经费投入。
四是坚持规划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建立健全与规划特点相适应的人员分类评价、考核、激励政策,凝聚和稳定设施建设和运行专业人员队伍。开展国内合作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增强科技水平,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持续实施地震人才工程,畅通人才引进、培养、合作、交流渠道。
五是建立健全评估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与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评价相结合,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加强评估结果的应用,促进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建立规划实施评估考核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重点对规划目标指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重大工程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总结,2023年组织完成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2025年完成规划实施成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