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护士 | 再选一次,我还是要当护士
时间:2023-05-12 13:40

做护士,很辛苦。

熬人的值班模式,需要他们常年白天黑夜切换,就像随时出国要倒时差;患者此起彼伏的按铃声,需要他们一间间病房一趟趟奔走,日行万步是日常。

而比起工作的累、心理的压力、对家人的亏欠,他们说,偶尔还要面对患者和家属的不理解,委屈才是他们的“最难熬”。如果能再选一次,还当护士吗?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让我们来听听福州的护士们用故事作的回答。这些故事里,装着生死转瞬、人间百味,还有始终如一的责任与担当;这些故事里,无一不诉说着对护士这份职业的热爱,对守护生命的热诚。

让我们用这些故事,一起致敬护士!

 

福州市第一医院安宁疗护科宋苏永:生命末期的“摆渡人”

“一路走来,所有的一切,似乎就是为了指引我走向安宁疗护科。如果再选一次,我的答案依然是,要当。而且是安宁疗护科的护士。”

31岁的宋苏永是福州市第一医院安宁疗护科副护士长。安宁疗护科开科时,她是第一批护士。

安宁疗护科的病人,多是终末期患者,生命进入倒计时。有护士形容,每次进入病房,“看到这些患者,一眼就望到头,心情阴郁灰暗”。

而宋苏永似乎是个例外,在旁人看来,她总是能量满满,没有心理压力,天生就适合这一科室。

“我只不过心里早就种下了安宁的种子。”宋苏永说。

在安宁疗护科开科前,宋苏永做过肿瘤科、心内科、神经外科的护士。在肿瘤科时,一位老人被紧急送进来,状态非常不好,手也肿了,根据医嘱要打针,可她打了好几针都打不进去。家属已在边上哭泣了。

“当时我就握着老人那双手,心里很明白,这针即使扎进去了,也没用了。”宋苏永说,刚好那年,她看了一个辩论节目,辩题也和生命有关,这让她不断思考,当生命的长度和生命质量不能共存时,如何抉择。

2020年,医院安宁疗护科开科前,熟悉她的医生向医院推荐她去。因为,在那次之前,他从未见过哪个护士,因为患者无法排便腹胀而纠结不已,求着医生下医嘱要帮忙再试一次灌肠;就在家属被臭得不敢进入病房时,她却一次次尝试,直到患者排便成功,不再难受。

“起先,我并不懂什么是安宁疗护。”宋苏永说,直到被送去培训,她才发现,安宁疗护不仅抚平了自己因奶奶突然离世而造成的心理创伤,也回答了自己长久的关于生命抉择的困惑,“安宁疗护,原来是这么有意义的事”。

开科两年多来,宋苏永陪伴许多人走过生命的最后时刻。

前阵子,一个10岁的女孩在安宁疗护科平静地走完短暂人生。女孩从2岁到10岁,一直和病魔斗争,她告诉宋苏永,生病的路太痛苦了。

女孩喜欢唱歌,家人习以为常,宋苏永却很在意。她仔细听,仔细感受,发现女孩原来一直用音乐表达内心的感受,渴望共鸣。于是,她常常倾听女孩唱歌,和女孩聊天,让社工、护士每天给女孩讲绘本。有一天,女孩主动提出要唱歌,还选了一首《后会无期》。“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唱罢这首歌,女孩就没有再醒来,就像歌词中那样,“那声再见竟是他最后的一句”。

“她走的那天,我们的倾听,为她生病的灰暗人生带去了光,不留遗憾。”宋苏永说,做护士这行,除了要学会理解病人,还要自我脱敏,“其实谁的生命不是一眼望到头的?在和患者接触中,我倾听他们的故事,也获得了能力,更懂得珍惜生命、珍惜时光。”

 

 

 

 

福州肺科医院结核科钟琴:与感染风险同行的逆行者

“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我深爱着我的职业。”

很多人都害怕直面结核病患者,但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的钟琴护士,几乎每天都与结核病患者打交道。45岁的她,在结核科当护士已26年。

众所周知,结核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特别是耐药肺结核,一旦感染,可能需要终身治疗,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刚到结核科时,钟琴也害怕有感染风险。在她刚当责任护士时,就遇到一个耐多药肺结核的老病号。病人独自入院时,病情危重,血氧饱和度才61%,连住院缴费都没法自己办。看到这种情形,她立刻为病人安排了床位,并和医生一起抢救病人。很快,病人气喘缓解了,口唇恢复红润,血氧也上来了。由于病人没有家属照顾,钟琴还当起他的“临时家属”,帮忙办理住院手续,联系食堂给病人送饭,帮忙打开水、剪指甲,还从家里为病人带来了生活用品。

“我永远不会忘记,事后病人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感激地说‘钟护士,谢谢您!您真是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的好护士啊!’”钟琴说,“能为病人解除病痛,会让你忘记什么是风险。”

2019年的冬天,科室收治了1名肺结核合并艾滋病的外地女孩。女孩家人不在身边,朋友得知她的病情后都吓得不敢接近,她只能孤孤单单的。住院2天后,女孩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作为责任护士,钟琴和其他护士一道,精心护理着女孩,像姐妹一样给了她极大的生活照顾,帮忙喂饭、更换衣物,还时不时安慰、鼓励女孩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出院时,女孩感激地说:“护士姐姐,谢谢您没有嫌弃我……”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病人需经长期的治疗和隔离。比起其他疾病,他们要承受更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于是,在平时的工作中,钟琴便利用自己专业知识,耐心为病人做心理护理,仔细给病人和家属宣教饮食、用药及居家防护等知识,每年3月24日结核病防治日,她还为病人举办健康讲堂。

“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机会,我依然会选择当护士。”钟琴说,工作久了,自己更能感受到来自患者的信任和感激,更能明白护理工作的意义。

 

 

 

 

福州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朱晶:有情怀的省“最美护士”

“当然啦,我还是要当护士。我感觉我们的护士很伟大。”

福州市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朱晶回答得毫不犹豫。她说,当护士要牺牲很多、放弃很多,所以更多的是一种情怀吧。

朱晶有着23年的护龄。这3年来,她奔忙在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的岗位,不仅每天要面对疾风骤雨般与死神抢人的场景,还要坚守医院发热门诊,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

去年疫情期间,作为护理部“指挥员”之一的她,曾整整21天没有回家,直接住在医院办公室,一张陪伴床就是家。她说,常常忙完一天,时钟已指向凌晨,累得倒头就能睡着,哪还管陪伴床好不好睡。

因为工作出色,她今年获评福建省“最美护士”。面对荣誉,她说的更多的是,没有集体哪有个人。对此,她分享了一个让自己特别触动的故事。

“去年底的一天,我突然发现急诊科的护士姐妹们摘下护士帽时,发型十分怪异,知道缘由,心中满是震撼。”朱晶说,那时人手十分紧张,医生护士们不敢生病请假,最怕自己感染新冠。为了保住战斗力,减少感染概率,爱美的姑娘们不约而同将露在护士帽外的头发全部剃掉了,好几个月后,头发才长好,“那一瞬间,真的,我感觉我们的护士很伟大。”

其实,无论有没有疫情,作为急诊科的护士,都是像陀螺一样没有停歇的时候,比如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护士们反而更忙。

而且,每天护士们都要和死神抢时间。为了提高战斗力,作为护士长的朱晶带着团队,不断建立相关制度,优化流程,健全护士急救团队等。“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患者等医生来抢救’变成‘抢救团队等患者’。”朱晶说。


福州市中医院中医护理门诊刘能:特有成就感的“坐诊”护士

“我太愿意再当护士了,如果再选一次,一定还要当中医院的护士。”

福州市中医院中医护理门诊的刘能回答特别澎湃,“因为这份工作太有意义了”。

刘能今年29岁,在中医院有10个年头了。2022年,随着中医护理门诊开诊,参加过首批福建省中医专科护士培训的她成为“坐诊”护士。

中医护理门诊开展十几种中医适宜技术,刘能“十八般武艺”样样通,特别擅长耳穴疗法、火龙罐、平衡火罐、铜砭刮痧以及各种灸法。

“能够用自己掌握的中医护理技术为患者解决病痛,别提多有成就感了。”刘能说。

前阵子,一位76岁的老爷子被家人搀扶着到了医院,说是慕名而来,让她受宠若惊。经了解,老人膝关节疼痛十几年,尝试打封闭等各种方法都效果不佳,连蹲马桶都要人搀扶。刘能通过辨证施护,选择用火龙罐为老人治疗。治疗刚结束,让老爷子惊讶的是,他竟能自己来回走,还兴奋地到诊室外和候诊患者分享:“你们看,我这是现身说法,中医真神奇呢!”

还有一位70多岁老年病缠身的洪奶奶,时常胸痛,手脚麻木,走两步就得歇一会,因为不舒服她几乎没出过门。刘能经过辨证施护,为洪奶奶选择铜砭刮痧。经过3次治疗后,洪奶奶感觉身体轻松了,胸痛间隔时间延长。有一天,洪奶奶到公园走了1公里,还说能继续走,把她女儿激动得立马和刘能分享。

“还有很多的失眠患者,十几年来都没有好好地睡过觉,在我们这接受耳穴疗法,治疗过程中竟打起了呼噜。治疗后,病人说真的很久没有睡过这么好的觉了……”说起和患者的故事,刘能滔滔不绝,故事中洋溢着她的成就感与快乐。

 

刘能说,其实在帮助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自己也是在修行,希望中医护理能够造福更多的百姓。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门诊陈秀敏:有担当有好点子的护士长

“见过许多生死,更让我觉得,我的存在,护士的存在很重要!”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门诊护士长陈秀敏说,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当护士”。

陈秀敏今年51岁,拥有30年的护龄,她的笑容充满治愈力。在成为门诊护士长之前,她一直在重症肝病区工作,2021年护士长轮岗时,她被派到了门诊。

“门诊工作和病房工作完全不一样,但同样不容易。”陈秀敏介绍,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患者到医院就诊最先接触的地方,门诊工作质量的高低反映着一个医院的水平和面貌,为了把工作做好,她带领团队想方设法提高服务质量。

比如,去年下半年,医院打造“老年友善医院”,因为疫情人手不够,陈秀敏一直琢磨着如何在人少的情况,切实提升对老年人的服务。

“老人家有一个特点,记不住话。这个导诊台问到话,到了下个导诊点就复述不来了。”很快,陈秀敏想到,不如弄个敬老卡,把老人的需求写在敬老卡上,这样老年人凭一张卡就能通过绿色通道走遍全院。不仅如此,她还成立方言小分队,福州话、闽南语、客家话……有老人需要“翻译”,小分队就会随时出动。

她的这些小点子不断“升级”,今年3月金山新院区开诊后,更是发挥了大作用,赢得许多患者和家属点赞。

在同事眼里,陈秀敏很有担当。让人敬佩的是,十几年来,她雷打不动地提前1个小时上班。过去在重症肝病区,她总是7点就到病房,先到抢救室巡查一遍。而现在,到了门诊依然如此,每天7点,医院保安就会看到她在门诊转悠,查看环境。

“患者有的很早就来排队,做服务的总不能比患者还迟来吧。”她总是这样说。

 

 

 

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张石垒:温暖有光的“病房小太阳”

“小时候到医院看病,觉得护士好光荣好伟大,所以我选择了这一行,虽然累,但依然喜欢,如果再选择一次,即使不选护士,也会选择医生,因为舍不得救死扶伤的岗位。”

张石垒是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病房主管护师,38岁的她已有20年的护龄。在同事和患者眼里,她就像个小太阳,未必光芒万丈,却始终温暖有光。

很多人以为皮肤病防治院的病房工作一定很轻松,在外院其他科室工作过的她,也曾这么认为。可到了市皮肤病防治院病房,她才知道并非如此。

“刚工作那会,一个老太摘下帽子,满头的烂洞,让我差点失态。”张石垒说,当时她尽力保持平静,不想让病人感觉不舒服。后来,她才明白,皮肤科的病房冲击力不比其他科室小。很多皮肤病会发臭,比如银屑病、老烂腿,到病房门口,就能闻到皮肤病的味道。这也让这些患者更敏感、自卑,“患者身心脆弱,更需要心理护理。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先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然后给他们希望和力量。”

曾有一位女患者,因为银屑病自卑不爱说话,十分消极。张石垒发现后,总是主动和她沟通病情,让她放松,并耐心教她如何日常维护。随着交流的深入,患者变得积极配合,不仅病情缓解了,话也多了。

有阴囊湿疹的少年,因害羞拒绝护士换药,可是他自己换药伤口恢复差。张石垒便不厌其烦沟通,让患者觉得,这不过是一个伤口,不要害羞,要积极治疗。后来,少年每次来换药,都不再抵触,变得自然大方,疾病也更快好转。

说起张石垒,同事都会用“热情积极”来形容。凡事她都是第一个。疫情开始,虽然害怕,她第一个报名要驰援;外采核酸,虽然累,但她去的次数最多……

“只有我们自己充满斗志,才能把阳光和积极的心态带给更多患者、更多人。”张石垒说,无论前20年,还是未来20年,自己都会在最爱的护理岗位,发光发热,就像她朋友圈签名里那句话——即使到处阴霾,我也是能照到心中的小太阳。





来源:福州晚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