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是生命之梁,若手术中稍有差池,就可能导致瘫痪,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因此,脊柱外科医生,被称作是在“悬崖峭壁上行走”的医者。
在福州市第二总医院脊柱外科,聚集着这么一群勇于挑战高难度的脊柱外科医生,他们持仁心,施仁术,精益求精,让众多患者“脱胎换骨”,挺起脊梁。近日,记者走进这科室,了解他们从短板学科“逆袭”为省内王牌的幕后。
瘫痪的患者术后腿脚恢复功能,对脊柱外科团队十分感激。
年手术量居全省首列
却从不轻易说开刀
6月27日星期二,是脊柱外科的学习交流及病例讨论日。按照惯例,每周二他们都不安排手术,而是腾出时间,让全科医生聚在一起学术交流和讨论疑难病病例,不仅能为患者找到最佳治疗方案,也在讨论求进步。
30多岁的阿强(化名)是这期重点讨论对象。因车祸高坠,阿强全身多发性骨折,其中胸椎像豆腐一样粉碎,在创伤中心治疗后,他转到了脊柱外科科主任郑忠主任及顾恩毅医师团队组上。“胸椎粉碎性骨折一般就是全瘫了,但他 ‘半瘫’。”郑忠主任说,这样的病情对患者来说是奇迹,对医生来说却是巨大挑战:一个轻微的挪动,就可能导致患者全瘫,更何况是动刀,术中稍有不慎,阿强下半辈子可能就全瘫了。
每周二,脊柱外科都要进行学习交流及病例讨论。
患者的胸椎粉碎性骨折。
开不开刀,怎么开?小组讨论到大组再到全科谈论,郑忠主任说,还会邀请全院多学科大会诊,才会给会给患者最后的方案。
“尽管我们科室年手术量4000多台,位居全省前列,有着许多经验丰富,技术优势的大主任,但遇到疑难病例,我们任何人都不会‘一家之言’,随意制定治疗方案,尤其是手术方案的制定。郑忠说,这便是他们科的特色优势——全科讨论,多学科会诊(MDT),才为患者制定最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方案,严格把控手术适应症,
擅长精雕细琢
更懂抓准手术时机
“当年我腰疼,外院医生建议要开刀,我找到郑忠主任,他帮我手法复位后,就赶我回家,连药都没开。”采访时,一位老依姆告诉记者,自己回家休息几天果然就好了,想到那时真动了刀,后怕连连。而这一次,她71岁的老伴陈老伯骑车摔倒,下半身瘫了,外院医生也说要紧急手术。听到手术,她毫不犹豫转院到了市第二总医院脊柱外科。
接诊陈老伯的是李超雄主任团队,为老人做了详细检查后,判断系严重颈椎过伸伤伴不全瘫,确实需要手术,但“手术不着急,要再等几天。”
等待的日子,陈老伯和家人很忐忑,怕未来就只能卧床不起。
数天后,李超雄和林向全医生成功为陈老伯实施了手术。尽管手术难度大,相当于刀尖上舞蹈,但在两位医生精雕细琢下,陈老伯“松了”的颈椎被固定,未伤神经分毫,术后老伯下肢恢复了功能。
陈老伯出院前,郑忠主任过来叮嘱回家后的注意事项。
“之所以让老人等等再手术,正是源于我们医生大量的临床经验。”郑忠主任介绍,脊柱上动刀牵一发而动全身,要非常慎重,不仅要选对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开刀技术要好,开刀的时机也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像老伯是颈椎过伸伤,如果没有等到创伤反应减退,水肿消退就立即手术,反而加大术后瘫痪的风险。
最早引进微创技术
却不轻易提微创
老伯的手术,缝合了十几针。有人疑惑,为何不做微创?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微创内镜下手术在脊柱外科也成了常规。不过,采访中,脊柱外科医生们却从不轻易把微创挂嘴边。
郑忠主任介绍,现在很多患者来就想做微创手术实际上不适合的微创也可能变成巨创,所以科里的医生有着共识,不以微创为噱头,不盲目追求微创。
虽然不把微创挂嘴边,但记者了解到,各式各样前沿的微创手术在脊柱外科早已“无微不至“。
手术前,脊柱外科采取最先进的定制化3D打印技术为手术保驾护航。
前些日子,一名62岁阿姨确诊胸椎间盘突出,吴建军主任医师团队便为其实施了风险和难度双高的手术,通过微创脊柱内镜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和钙化组织,不仅减少开放手术嗲来的创伤,而且次日阿姨就能自己下床走路。
三明的罗先生左腿又麻又疼,整宿睡不着,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刘伯龄主任团队成功运用双介质脊柱内镜技术,为其解除病痛,次日即可下床活动。
前几天,一名43岁的男子举着右手臂来就诊,一放下就痛得嗷嗷叫,检查发现他的颈椎间盘突出压迫到神经根。在过去,他需要接受颈前路手术,就是在脖子前开一个口,然后将椎间盘挖掉一截,但这样少了一截运动节段,“7兄弟就变成了6兄弟”,活动多少受限。而魏桂财副主任医师通过内镜下后入路实施椎间盘摘除术,通过一个1cm小孔便摘除突出组织,解除神经根的压迫,男子术后不仅麻疼消失,最重要的是保留了运动节段。
……
“我们科是全省最早在脊柱上实施微创手术的。“郑忠主任介绍,9 6年开展木瓜酶溶解腰椎间盘突出,2003年就开展OLIF,ALIF等微创术式,近年来更是紧跟脊柱微创前沿,先后开展了M E D(椎间盘镜)技术,单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椎间孔镜技术)、单侧入路双通道内镜技术(UBE)等内镜技术,最新的双介质脊柱内镜技术也是去年在全省率先开展的。
最爱挑战高难度
只为患者脱胎换骨
新闻里,我们常能看到折叠人在医者努力下,重生的故事。在市第二总医院,这样的高难的脊柱矫形手术也在不断上演。
50岁男子阿明(化名),因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变形,身体呈90度折叠。半辈子只能弯腰,看不到天空。在刘伯龄团队“截骨矫形”手术下,他成功直起了身体;
花季少女脊柱呈216度极重度侧弯畸形,在廖忠主任医师团队大半年努力下,她挺起胸膛……
值得一提的是,脊柱外科还开设日间病房,老年人骨质疏松一个喷嚏,就可能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骨折,过去保守治疗,卧床一个半月未必能好。现在入住日间病房后“一切加速度”,当天手术,次日出院。不仅减少患者疼痛,也减轻负担。每年大几百例脊柱内镜手术也已达日间手术标准。
郑忠主任介绍,脊柱外科成立于2012年,起初是医院的短板学科,经过11年发展,已是省内的王牌科室。现有26名医生,其中主任医师6名,享受国务院津贴1名,副主任医师11名,医学博士6人。
郑忠主任(上图右1)、李超雄主任(左下图)、刘伯龄主任(右下图)在手术中。
“我们科的医生各个都是宝藏医生。”介绍起科室医生,他如数家珍。
梁珪清主任从医40年,是脊柱外科开创者,他带领团队开展了许多的“第一”,他技术精湛,品德高尚,对后辈用心支持,对学科发展不计得失;
外号“百科全书”的廖忠主任,嚷嚷着最爱颈椎,实则脊柱的每一段他都擅长,他总是希望以尽可能小的手术创伤和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得患者最有用的功能恢复;
笑盈盈的吴建军主任手术技术蜚声在外,但他不骄不躁,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80后的魏桂财在全国脊柱内镜技能大赛中斩获优胜奖,同样80后的王华锋在“脊柱感染”治疗上,独树一帜。
……
这一支男性为主的医生团队,给人满满安全感,而女性为主的护理团队,则用专业温柔为科室增添无限温暖。护士长林赛花介绍,脊柱外科主打“暖心服务“,这里的患者术后自理能力差,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6月20日起,脊柱外科18区便率先试点无陪护病房,家属可以陪而不护,告别”一人住院全家忙“。
“无私、团结、专业,我想可以用三个词形容我们这个队伍。”郑忠主任说。(记者 陈丹 通讯员 朱玉/文 记者 石美祥/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