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警惕!这几种病毒易感染低龄儿童,托幼机构需注意预防

日期:2025-04-01 15:16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浏览量:430
| | | |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但春季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对于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低龄儿童来说,托幼机构是他们聚集的场所,更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近期,鼻病毒、人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在低龄儿童中较为常见,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托幼机构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近期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特点: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5年第11周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数据显示:0~4岁低龄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偏肺病毒。

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

 (2025年第11周)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01鼻病毒

  鼻病毒是人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也是导致人们普通感冒常见的病毒,约有30%~50%的成年人及儿童感冒是因为鼻病毒“作妖”引起的。 它的症状以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痒、喉咙痛,还可能伴随头痛和疲劳等为主。

  因鼻病毒型众多,感染某一种型别后产生的免疫力不会对其他型别提供保护。同时,这种免疫力的维持时间很短,所以反复感染鼻病毒是很常见的现象。

  02人偏肺病毒

  人偏肺病毒(简称HMPV)是一种会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发病时,症状与流感相近,但是人偏肺病毒感染的主要表现为感冒,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流感病毒则会出现高热和全身乏力等。目前,人偏肺病毒尚无疫苗和特效药物,治疗措施多为对症支持治疗。

  数据显示,儿童感染人偏肺病毒发展为肺炎后,发生重症的比例约为6%。值得注意的是,人偏肺病毒可反复感染,虽然全年都可患病,但是冬春季是高发期。

  03呼吸道合胞病毒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全世界范围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也是导致1岁以下婴儿罹患ALRTI住院的首要病毒,占所有儿童ALRTI的22%,占所有死亡病例的3%~9%。RSV感染在全球广泛流行,导致5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的疾病负担较重。

  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非常相似,但部分患者病情可能加重,特别是婴幼儿等高危人群。轻度症状(多数情况)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喉咙痛、伴或不伴发热、声音嘶哑等。重度症状(需警惕、及时就医)表现为咳嗽加重、喘息、呼吸急促、三凹征、鼻翼扇动或呻吟、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等。婴儿可能表现为吃奶减少或异常哭闹。

如何及时发现患病的儿童和学生?

  在呼吸道病毒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应严格执行以下措施:

  1、做好晨午检:及时发现学生是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2、应急处置:发现学生出现症状时,立刻为学生科学佩戴口罩并与家长联系,建议孩子居家观察或及时就医。

  3、登记缺勤原因:按要求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记录并上报。

发现病例怎么办?

  当班级内有实验室确诊的鼻病毒、人偏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病例时,需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病例管理:患者居家或及时就医,避免病毒传播。

  2、环境消毒:重点对教室地面、桌椅、教学设备和高频接触物品(如门把手、电灯开关)等,采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2000mg/L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如何做好校园卫生防疫措施?

  做好校园卫生防疫措施对预防病毒传播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通风换气: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2、勤洗手:教育指导儿童和学生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和工作人员也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物品消毒:疑似病例和与病例有近距离接触人员的生活用品和随身物品可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家长和学校如何配合?

  学校要做好健康宣教: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让学生和家长了解人腺病毒及其预防方法。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尽早采取居家观察;如果发现呼吸困难、高热不退等严重情况,应立即送医,康复后再返校。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托幼机构作为低龄儿童聚集的场所,必须高度重视预防工作。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加强健康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同时,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也至关重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供稿:急性传染病防控科

  一审:姚丽钦

  二审:詹文青

  三审:罗柏友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