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境外返乡,谨防输入性疟疾

日期:2025-01-25 09:13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 | | |

  2025年春节临近,忙碌了一年,离家在外的人们都归心似箭,渴望早日与家人团聚。特别是身在异国他乡的亲人们,长期在国外工作生活,尤其思念家乡。

  但从非洲、东南亚、中南美洲等地回国的亲人们,也得重点提防一种古老而又凶险的疾病——疟疾。

  1.疟疾是什么?

  疟疾是由人体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

  疟疾在我国古称“瘴气”,史书上记载,汉武帝征讨闽越时,士兵因感染疟疾死伤惨重。清乾隆年间,曾数次进攻缅甸都因疟疾的严重流行而无功而返。

  疟疾曾是严重影响福建省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传染病。1954年和1972年,先后经历了2次全省疟疾暴发流行,年发病率分别为266.43/万和238.25/万。2005年以后,福建省未再有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道2019年3月,经国家评估组评定,福建省通过了消除疟疾终审评估。

  据世卫组织《2024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疟疾病例数达到2.63亿例,比2022年增加约1100万例,其中有59.7万人因疟疾死亡,约95%的死亡病例发生在非洲区域。

  所以,前往疟疾流行区工作、经商、旅游的人们应特别注意预防疟疾感染。

  2.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疟疾主要通过阳性雌性按蚊叮咬传播,少数病例可因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或经母婴传播。

  按蚊叮咬疟疾患者之后,适宜条件下,疟原虫经过发育形成子孢子并进入蚊子唾液腺,在蚊子再吸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传播疟疾。

  从以上传播途径看,预防疟疾的核心就是在疟疾流行季节,预防按蚊叮咬。

  野外工作时:注意穿长裤长袖,皮肤裸露处涂抹驱避剂。

  晚间睡觉时:注意关闭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做到以上措施可最大限度地预防蚊虫叮咬。

  3.感染的临床表现

  疟疾有哪些症状呢?

  老一辈人有印象,俗称“打脾寒”“打摆子”,就是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出汗,同时伴有头痛、不适、食欲不振、呕吐及关节酸痛等症状。

  疟原虫分为5种,有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卵型疟和诺氏疟原虫,其中以恶性疟原虫最为凶险。

  由于疟原虫会破坏人体红细胞,进而引起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如果感染恶性疟,未及时诊治,一旦延误,病情进展迅速,极易发展成为重症甚至死亡。

  所以不能把疟疾当作普通感冒,但也不必过分担心,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重症发生。

  4.出现相关症状怎么办?

  回国后如果出现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出汗等疟疾典型症状,请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境外旅居史。疟疾是可防可治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将缩短病程并规避死亡。福州市疟疾救治定点医院为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地址:福州市鼓楼区西洪路312号)。

  若一旦诊断为疟疾,建议患者须谨遵医嘱,全程、规范服用抗疟药,才能把健康损失降到最低。切勿自我诊断,自行服药,从而耽误了最佳的诊治时间。

  如果您在境外出现疟疾相关症状,可就近前往当地医疗机构就诊。

  5.特别提醒

  各级一线医务人员应保持疟疾警觉,主动询问发热病人流行病学史,及时规范进行疟疾诊治。不具备检测和治疗能力的,应及时寻求协助或进行病例转诊。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福建疾控、湖北疾控、世界卫生组织

  供稿:应急处置科

  一审:谢德雄

  二审:詹文青

  三审:谢兆勋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