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园木雕工艺

日期:2018-12-04 10:51 来源:方志委
| | | |

林学善木雕作品《创业艰难百战多》

  福州的木雕技艺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清朝,在福州的象园村达到了顶峰。

  清嘉庆年间(1796~1820),福州象园村一带木雕艺人以茶树根和樟木的自然形状雕刻人物、走兽作品。其中,象园村艺人柯传钟,以雕塑人物自然逼真闻名,人称“塑佛钟”,他精于木雕技艺,不仅在象园村收徒传授木雕技艺,还传艺于邻村。清朝象园地区雕刻名家柯世仁的草虫、花卉雕刻玲珑细致,人物衣纹柔顺,表情逼真。清末,象园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木雕之地。象园村已有300多人以雕刻为业,此后专营木雕生意的“古董商”也应运而生。当时的福州正是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福州木雕也由此销往全世界。民国初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在象园头开办福州工艺传习所,聘请象园派陈春润等传习师教授木雕技艺,培养了大量的木雕传人。民国25年(1936),福建省教育厅开设雕刻科,聘请象园派名艺人柯经煊出任专职木雕教员。柯经煊的高徒有后来木雕界大师阮宝光、柯依斌、阮文瑞等。而柯经煊更是盛名远播,还曾被请到台湾授徒。20世纪60年代,象园、大坂、雁塔三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做木雕,形成前店后作坊的格局。只要走近象园头,隔着老远就能听见各家各户敲击木头产生的清脆有节奏的斫击声。

  其主要材料为龙眼木、黄杨木。作品多为人物和动物。龙眼木雕作品古朴大方、粗犷别致、人物造型准确生动。黄杨木雕则风格细腻逼真,传神洗练。

  以象园为中心的象园、大坂、雁塔三大流派的艺术各具特色,世代相传。象园流派,人物动态逼真,讲求面部神韵,衣纹柔软,有风吹水面波纹之感。动物类品种丰富,人物面具更是独家所有。大坂流派以人物雕刻见长,作品神形兼备,人物内心细腻丰富。其雕刻的仕女脸型古典、圆润高雅、温柔多姿;仙佛表情丰富,衣纹飘动有力;武将富有气魄,盔甲花饰变化多样。雁塔流派则与漆器完美结合,擅透雕、薄雕及镶嵌,讲求布局和透视,立体感强,刀法灵利,雕镂玲珑剔透,人物雕刻刀路薄浅,衣纹平顺,面部表情圆润丰富。

  2007年8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来源:《福州市名产志》)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