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陂对福清文化的影响
作者:林秋明
2020年12月8日,北京传来喜讯:福清的天宝陂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个喜讯使存在了1000多年的天宝陂,登上了世界遗产的舞台。两年过去了,如今回望天宝陂,笔者认为它对福清文化产生了重要又深远的影响。
天宝陂:唐代水利工程
天宝陂位于福清市龙江街道观音埔村,始建于福清置县43年后的唐天宝年间,故称天宝陂。引水坝系河卵石砌筑,长219米,高3.5米,集雨面积85平方公里。宋祥符年间,知县郎简重修,后为洪水所毁。宋熙宁五年(1072年),知县崔宗臣鸣鼓兴筑,有不至者则罚之,圳长700余丈,灌溉田千余石,后又毁。
宋元符二年(1099年),知县庄柔正主持重修,以铁汁锢其基,灌溉今龙江街道西霞楼村至海口镇梧屿村的十洋之田,更名“元符陂”。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按察司佥事陈灏又募众重修。
明万历年间,知县欧阳劲、王命卿先后主持修复。清咸丰十年(1860年)秋,洪水暴发,天宝陂被冲决,直至清咸丰十五年(1865年)开始修复,曾改名“咸丰坝”。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夏,遭遇大旱,天宝陂却因年久失修,丧失拦水功能。知县石鸣倡紧急发动群众抢修,使得天宝陂灌区的旱情得到缓解。1948年,又遇大旱,在福清各界名流呼吁下,国民党省政府迫于社会压力,才拨款再修天宝陂。
新中国成立后的次年,福清县政府对天宝陂加固重修。大坝外坡改为浆砌条石滚水坝,灌溉面积8000亩。1951年,成立天宝陂水利管理委员会,配备专管人员,加强工程的管理养护。
70多年来,天宝陂几经改建,现正常引水量为每秒1.5立方米。音西、宏路、海口3个镇街17村居及东阁农场受益,灌溉面积1.36万亩,并向八一钢铁厂等7个工业单位供水。
1000多年来,天宝陂经过风风雨雨的考验,至今依然造福于福清人民。2001年列为福建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首批福建省水文化遗产。2020年跻身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天宝陂曾经是福清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式工程,如今已超越原先的水利建设范畴,成为龙江湿地公园和林则徐公园的一部分,也成为正在建设的龙江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福清历代
水利思想的影响
历史上的福清“十年九旱”。福清人民对缺水后果有着切肤之痛,因此十分珍视水资源,对水利建设更是十分重视。从福清走出的不少官员,也都十分重视水利建设。
明代礼部主事施千祥是治理都江堰的大功臣。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施千祥任四川按察司佥事期间,主管水利。为了治理都江堰的水患,他采用铸造铁牛的“以铁治堰”之法,成功治理了都江堰水患,得到百姓的好评。
北宋同知枢密院事(相当于副宰相)林希是苏东坡的好友,他接替苏东坡任杭州知府后,曾多次发动百姓疏浚西湖,还把长堤命名为“苏公堤”。“苏堤”由此得名。
明代宰辅叶向高不但参与天宝陂修建工作,还亲自撰写了《重修天宝陂记》,成为历史的见证,也成为福清的文学名篇。叶向高父子还积极参加峡江渡的改道工作,使其造福于民。
对福清海丝文化的影响
福清是著名侨乡,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之一。宋淳熙年间,由梁克家编纂的《三山志》曾记载了福清古港与海事。
福清置县已有1300多年历史,自古良港密布,千帆竞渡,不少乡镇因百泊云集、水陆衔接而形成,如东张、高山、海口、上迳等镇,因海上丝路而繁荣数百年。早在唐代,福清即开辟了通往今越南的航路。南宋,福清已开辟了通往今越南、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航线。元代,福清至东北亚、东南亚的航线已相对成熟。晚清福清已有通向东南亚、东北亚和美国、加拿大、英国、古巴的航线,并开通了福清至东南亚的班轮。
龙江是福清最大的河流,也是福清人民的“母亲河”。发源于莆田,全长62公里,流域面积538平方公里。天宝陂系龙江最重要的拦水工程,至今还在造福福清人民。
由天宝陂东去的河水,流经千年古镇海口镇后,汇入东海。历史上的福清人下南洋,海口镇是最重要的出海口之一。口岸附近的龙江桥,早在1961年就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江桥与龙海江东桥、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合称“福建古代四大桥梁”。
历史上福清另一个千年古镇东张镇的东张宋窑是南宋时福建四地(同安、泉州、福清、连江)主要生产窑之一,也是福建四大民窑之一。该窑遗址约2平方公里,目前是福清市文物保护单位。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在《中国历史纲要》对东张窑作了记载。有专家称,东张窑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考古挖掘,“是当时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一次配合基本建设的抢救性发掘……对构建福建史前史武艺具有重要意义”。当时,大量的东张窑产品和福清茶叶源源不断地从海口镇,走上了海丝之路。
对福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
天宝陂不但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由此延伸出来的精神产品,成为了福清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叶向高治水》《天宝陂与“田螺精”的传说》《天宝陂的传说》《“天摩边”的由来》等民间故事和传说,情节动人,富有地方风情,至今仍在福清广为流传,成为舞台戏剧和民间民俗表演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此外,与天宝陂相关的童谣、谚语等也大量存在,并在民间流传。有关天宝陂的文创品、卡通形象、童话绘本等也相继面世。
《福州晚报》(2023年2月19日 A07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