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墓园:中琉友好交往的见证

日期:2023-10-13 10:58 来源:方志委
| | | |

  作者:刘丹 文/图

琉球人墓碑

琉球墓群说明碑

  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和琉球(今冲绳)建立宗藩关系,清承明制。双方交往期间,有大批琉球人来中国从事各种活动,其中一部分或因海难或因疾病不幸亡故。这些琉球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使团成员,一类是留学生,还有一类是漂风难民。由于中琉航道艰险,巨浪滔天,再加上当时造船和航海条件的限制,他们的遗体无法运回琉球,便只能埋在中国。

  对于这些在中国病故的琉球人,朝廷一贯采取厚恤政策。清顺治元年(1644年)准议:“外国贡使,或在途病故,由部具题,令内院撰拟祭文,所在布政使司备祭品,遣官致祭一次,仍置坟茔,立石封识。如同来使人,自愿带回骸骨者听。若到京病故,给棺木红缎,遣祠祭司官谕祭,兵部应付车马人夫,其应赏等物,仍付同来使臣颁给。若进贡从人在京病故者,给棺木红绸。在途病故者,听其自行埋葬。”

  清朝皇帝还时常赐以谕祭御碑,“建于墓左,永为荣光”。王怀楚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任紫金大夫,随其舅毛国珍率谢恩使团入京,在返程途中于福州病逝。康熙帝特颁旨钦赐祭葬,碑刻“钦赐祭葬琉球国紫金大夫怀楚王公墓,康熙丙寅岁(1686年)孟夏吉旦立”。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由清朝皇帝赐予琉球使臣的谕祭御碑。

  琉球人在华活动范围十分广泛,因此琉球人墓也遍布各地,有些地方还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墓群。福建福州、北京张家湾、江苏苏州和浙江兰溪等地都发现了比较集中的琉球墓群。

  明中期,福州被指定为中琉交通唯一开放的口岸,成为琉球人来华的第一站和离开的最后一站,同时也是琉球人在华的主要聚居地。由于舟车劳累、水土不服等缘故,不少琉球人不幸病故,他们去世后大多数由亲友契买山地,安葬在福州。据载仅在清代,客死福州的琉球人前后有578人。福建官府指定福州南门外的吉祥山、东门外的金鸡山和仓山的白泉庵一带为琉球人墓葬区。

  闽江口入海处的闽安镇,为琉球人来华的第一站,目前那里有一座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琉球墓群,葬有260多人。此外,连江县海筱埕镇和平潭苏澳镇也有不同规模的琉球墓。位于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后白泉庵的琉球墓园,为目前中国保存最多、最完整的琉球墓群之一,1986年正式围墙建成陵园,占地面积3120平方米。

  琉球墓园内原有7座琉球墓,1987年从福建省邮电学校操场附近迁入2座,2006年从白泉庵附近迁入1座,现存共计10座。墓园入口处东侧集中安放了6块墓碑,西侧并排有3座墓,其中一块“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的墓碑在全园中年代最为久远。墓园正面即北侧并排有6座墓,其中一块“道光十六年(1836年)”的墓碑年代最近。墓园正中有1座四角亭和1个香炉,香炉上刻有“琉球墓园”四个大字,旁有1块“琉球墓群”说明碑。

  琉球墓多为单冢,形状大体上与明清时期福建通行的龟甲墓相同,由供案、碑牌、侧屏、宝顶、山墙等5部分组成,远看宛如一张“太师椅”。碑牌书汉文,碑额横刻“琉球国”三个大字,碑面竖刻死者姓名、官职、住址、生卒年月及墓地尺寸等。

  琉球人的姓名包括童名、家名、爵号、名乘、唐名。童名是琉球人本来的姓名,也是平民百姓使用的名字。家名即家号,来自领地或祖先的领地名。爵号是士族身份的标识,出现在墓碑上较多的有“亲云上”“里之子亲云上”“筑登之亲云上”“筑登之”等。名乘只有在正式场合才使用,是男子二十岁成人时取的名字。名乘以二字组成,前一个字犹如中国家族姓氏中的字辈排列,固定不变。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中琉封贡贸易体系逐渐形成后,琉球人开始使用唐名。此外,记载墓主辞世时间时使用了中国年号,也反映琉球人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安葬在琉球墓园里的有进贡正使、副使、担任朝贡翻译业务的通事、进行封贡贸易的商人、进贡船船主、水手、留学生和漂流到福州的琉球难民等。比如一墓碑上刻有:“琉球国,道光十六年丙申十一月十八日卒,小唐船胁五主,夏姓新垣筑登之讳善述,墓地长二丈四尺,横一丈二尺。”其中,“小唐船胁五主”是官职,“新垣”是家名,“筑登之”是爵号,唐名为“夏善述”。碑文大意可解读为:“琉球国人,来华时任小唐船胁五主一职,领地或祖先的领地名叫新垣,生前所获的最高爵号为筑登之,唐名叫夏善述。死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墓地规格长二丈四尺,横一丈二尺。”

  琉球墓园里还有一座琉球国王府财政官向维藩的墓。墓碑上刻:“琉球国,康熙五十七年岁次戊戌,才库官源河亲云上向公讳维藩墓,子页求旬吉旦立。”此墓的主人为源河朝忠,“才库官”是他在琉球国王府所任的官职名,“源河”是家名,唐名为“向维藩”,“亲云上”是爵号。清乾隆五十六年(1717年),源河朝忠受琉球王之命来福建接贡,途中不幸染疾,翌年病死榕城,被安葬于市郊的仓山附近。

  源河的后裔曾多次来闽寻其墓葬都无果而终。2006年8月,时年65岁的源河朝德带领亲族再次来福州寻找,依然杳无音信。准备放弃之际,却无意间在荒野蔓草中发现了源河朝忠的墓碑。应其家人之请,福州市将荒野里的源河朝忠之墓迁到白泉庵的琉球墓群里。

  福州的琉球墓园可谓是福州和冲绳友好往来的见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也已成为冲绳人来福州必去的祭奠和参观之处。

  《福建日报》(2023年4月18日 第12版:理论周刊·文史)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