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茶行天下

日期:2024-09-13 10:21 来源:福建日报
| | | |

  作者:郑亮 汪子田

  “福茶”之路历史悠久,然而根据陈椽在《茶业通史》中的考证,上古时期福建并不产茶,直到魏晋前后才由江苏或浙江引进。但福建地区日照充足、降水丰沛,凭借这些自然条件的优势,茶叶的产量与质量双双后来居上,八九世纪时已经小有名气,宋代鼎盛时期的建州北苑茶更是一跃成为皇室贡茶。

  北苑茶作为古代福茶品质之高的缩影,不仅体现在“头进英华尽,初烹气味醇”(丁谓《北苑焙新茶》)的滋味上,更在于其精良的制作工艺,北苑茶中曾被宋徽宗评价为“名冠天下”的“龙团凤饼”,即在表面装饰有龙凤纹路的饼状茶团,瑞兽图案的印制既丰富了茶文化的艺术特色,更集中体现了对吉祥如意一类“福气”的美好寄托。百余年间历经大龙团、小龙团、密云龙、龙团胜雪等多次改制,不断加深烙印其中的福气彩头,让北苑茶在皇室与民间双双赢得良好口碑,福建茶业随之进一步得到发展,明代“罢龙团,改制散茶”后,仍然形成了以武夷茶为首,红、绿、白、乌龙四类皆精,独具地域特色的“福茶”文化。

  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佛教大力发展后,佛理与禅趣的融入有着直接关系。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等都是千百年来有名的制茶古刹。当然,寺庙产茶并非福建独有,省外的许多寺庙都有自己的茶园。不过相较而言,由于诸多历史原因,福建省内的信仰十分复杂,武夷山及其附近村落逐渐演变成三教合一的风俗占据主流,常能见到孔子、老子、妈祖的雕像共处一室(例如下梅村镇国庙),因而福茶中蕴含的佛教理念反而要清淡许多,较少谈及高深莫测的哲理,却多一些武夷君献茶、武夷茶洞这类悲悯苍生,更具人文情怀的奇幻故事。

  万里茶道与海上丝绸之路是让福茶走向国际的最负盛名的两条商路,前者通过陆路向北,后者则利用海路向南,联袂构成了我国古代福茶外运的航线体系。

  万里茶道指古代中国、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茶商以武夷山麓下的下梅村为起点,一路北上横跨将近5000公里,最终抵达俄罗斯边境的贸易重镇恰克图。这是西伯利亚铁路开通以前中国茶叶输向俄罗斯的重要路线,茶叶在抵达恰克图后继续前往中亚与欧洲大陆各地,距离起点福建的总路程达到一万公里以上,是当之无愧的“万里茶道”。

  下梅村发展成为“万里茶道”的起点,首先源于其便利的水陆运输状况。下梅连同附近赤石、星村等处,俱是产茶宝地,所生产的武夷茶品质上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受到以晋商为代表的外地客商的青睐,据当地人介绍,当年晋商初至时,由于旅途劳顿,衣生虮虱,不免身体颤动,茶户们听到晋商身上银钱相击声,有意卖茶与他,但仍有所坚守,不改待客之道,悉心款待之,为晋商清洗了衣物,也未趁机昧其银钱,晋商感受到了诚意,两个群体方才通力合作,可以说正是福建茶户自古以来与人共谋福利、互惠互助的胸怀,才最终催化了“万里茶道”的百年兴盛。

  另一方面,福建茶送往欧亚大陆之外的区域,则是通过茶船古道完成的。茶船古道以福建为中心,包括浙江南部、江西东部等茶叶产区,由东南山区间的古道、以闽江等内河航道和东南海航线组成水道,形成茶贸易运输线路,通过港口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衔接。

  自唐末以来,茶船流动性就展示出旺盛的活力,福建出产的茶叶及其他农副产品、手工业品开始源源不断运销海外。至宋元时,福建商业活跃达到顶峰。清中期后,《清史稿》记载福州是当时的三大茶市之一,并且“福州红茶多输至美洲及南洋群岛”。同时,由于英国、荷兰加上法国的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活动频繁,把大量的茶叶带入欧洲,以至当时纵观全球,茶叶的种植和生产基本都在中国,其中相当一部分,包括18世纪确立为英国国民饮料的红茶,正是来自福建的武夷红茶。直到20世纪初,中国红茶才被印度红茶取代了在国际上的地位。

  福茶出港后,东至日本,南至南洋,更远者则继续漂洋过海,一路到达西欧和北美,福茶背后蕴含的福文化被一并介绍进了世界各国人们的厅堂中,也就显得更加珍贵了。福建茶在风靡海外后还诞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当时欧洲一些医生认为茶可以治病,并将茶的药用确定在民众的观念里,1697年荷兰医生庞德戈曾经郑重建议病人连续喝五六十杯甚至100杯武夷茶进行调理,尽管这样的饮用方法在今天看来并不科学,甚至十分夸张,但无疑仍然代表着福茶所蕴含的健康理念早期向海外流播的一个实例。

  福建各地同样包含多种多样的茶俗项目,仅南平一市就有茶百戏、茶灯戏、喊山祭茶、政和新娘茶、红园摆茶等茶俗,其主旨不外乎都包含对日常生活祈愿式的呼唤。

  所谓福茶文化,正如冰心在《还乡杂记》中说的,“我所到过的亚、非、欧、美各国都见到辛苦创业的福建侨民……在她们家里、店里,吃着福州菜,喝着茉莉花茶,使我觉得作为一个福建人是四海有家的。”茉莉花是福州的市花,茉莉花茶是世界各地福州人印象里故乡的味道,而福茶其实就是福建人共同记忆中一个大写的文化符号,尽管今天她被赋予了一些新的意义,却毫无疑问仍然归属于社区街心,时刻静候每一个福建人驻足歇息,那腾着烟火热气的一间间老茶摊。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