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潘炳年
潘炳年(1844-1919),字耀如,号退庵,长乐三溪垹上人。其父潘茂架迁居福州都司巷。潘炳年幼年丧父,16岁中秀才,未及弱冠之年便在省城开馆授徒自谋生计。同治三年(1864年)赴乡试中举,同治十年(1871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光绪八年(1882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后又任国史协修,功臣馆纂修,总纂,广西主考,四川夔州知府,署成都府。
潘炳年生性耿直,为官清廉。光绪十年(1884年),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领二十余艘战舰强行驶入马尾港。当时船政大臣何如璋、福建海疆大臣张佩纶(系李鸿章女婿)奉军机大臣李鸿章的密令:“不如赔款以保和,一开仗即不可收拾,与之战,法始必败,既必败,终必款。”并三令五申:“不准水师先行开炮,违令者虽胜亦斩!”结果仅过半个小时,福建水师即遭全军覆没。
当年潘炳年正在北京,区区六品官,闻讯后怒火填膺,不顾与张佩纶同榜进士的友谊,联合在京闽籍官员弹劾张佩纶、何如璋,奏折如下:
为臣玩寇弃师,偾军辱国,朋谋罔上,怯战潜逃,请旨查办,以伸国法,以服人心,恭折仰祈圣鉴事。
臣等于马江败后,迭接闽信,皆言张佩纶、何如璋闻警逃窜。窃以挫败情形,众目昭著,朝廷明见万里,谅诸臣不敢再有捏饰,是以未敢率行上闻。读八月初一谕旨,方审读大臣前后奏报,种种虚捏,功罪颠倒,乖谬支离,与臣等所接闽信判然歧异,不得不为我皇太后,皇上披沥臣之。
初一日,法人递战书于杨武馆驾张成,张成达之何如璋,秘不发。初二日,各国领事,商人均下船,众知必战,入请亟备。张佩纶斥之出,军火靳不发。嗣洋教习法人迈达告学生魏瀚,明日开仗。魏瀚畏张佩纶文暴,不敢白。初三早,见法舰生火起碇,始驰告,而法舰已照会,未刻开战。张佩纶怖,遣魏瀚向孤拔乞缓,以诘朝为请。比登敌舟,而炮声已发,战舰犹未起碇装药。敌开炮七,福星、振威、福胜、建胜殊死战,船相继碎,余船放火自焚。是役也,毁轮船九艘,龙槽船十余,小船无数。伏波、艺新二艘均逃回,自凿沉于林浦,陆勇尽溃,而法舰仅沉鱼雷一艘。此初三日大败之情形也。张佩纶,何如璋甫闻炮声,即从船局后山潜逃……
臣维法事之起,督扶并未带兵出城,该大臣既统兵权,相持一月余,不得谓筹备不及;战书既移,学徒既白,不得谓事发仓猝;轮船十一,水雷二百,兼以舰船露勇,不得谓无兵、无船、无械。谁为厉阶,乃一败不可收拾,非张佩纶、何如璋之罪,而谁罪乎?
若不予严惩办,何以谢死事二千余人?何以儆沿海七省之将领?何以服唐炯,徐延旭之心?何以塞泰西揶揄之口?
臣等既有所闻,理合据实公揭,谨绘图贴说,附呈军机处恭候御览。恳吁密派公正大臣,如彭玉麟等驰往查办,据照各节,彻底根究,福州绅民、船政员弁、工匠,必能言之历历,应请饬下钦派大臣,逐一传问,自可得其罪状。臣等疏逖微员,何敢冒昧渎陈,第以闽事糜烂至此,父老子弟哀痛迫切之情,不得不上陈凿甫座,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施行,无仼惶恐待命之至,谨奏。
奏折言词恳切慷慨,正气凛然。可谓披沥陈之。
当时慈禧主政。其实李鸿章也是秉承她的求和旨意。潘炳年不顾个人安危敢上老虎嘴中拔牙,能称得上胆大包天了。面对这样忠直的臣子,慈禧也不得不作出一点让步:张佩纶终被遣戍。
辛亥革命后,潘炳年以清朝老臣自居,隐居不出,意志消沉,于民国8年(1919)4月病逝,著有《使粤日记》二卷。今三溪潘氏宗祠仍存有潘炳年楷书中堂六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