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将张经

日期:2021-12-02 10:28 来源:方志委
| | | |

  张经(14921555年),明抗倭名将。字廷彝,号半洲。闽侯县人。勤奋好学,有文武之才。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及第,历任知县、吏部给事中、太僕寺卿,右副都御史、兵部尚书等。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弹劾不避权贵。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犯境,张经受命七省总督,亲临前线指挥,先后在石塘湾、三泾江大获胜利,斩寇1900余人,又焚溺倭寇者不计其数,史称“东南战功第一”。因与督师赵文华不睦,而赵文华窃取他的功劳欺上,他于卅四年十月被冤杀,直至隆庆初年,其孙张懋爵上疏诉冤,朝廷才为其平反,恢复原官,赐谥“襄愍”

  勤奋攻读 巧对受赏

  张经幼年时在妙峰寺读书。相传,有一天,侯官县令梁兆平到寺行香求吉,径到偏殿见城隍塑像嘴里却塞着一只蓝色的书包,勃然大怒。塾师朱文彬吓得心惊胆战。张经见势头不妙,便挺身而出,向县太爷先施礼后开言:“父母大人,学生供奉孔夫子的糖饼,摆在神案上,昨夜却被城隍爷偷吃掉,学生一时性急,将书包塞进城隍爷的嘴里,请大人明察。”这位县令是进士出身,对孔子是十分崇敬的。

  他想:既然这个学生要责备城隍,本县也不便加以干预。倒不如出个“对”,让其对一对。于是,便对张经说:本县有一“对”,汝能对上,就算汝专心读书、崇敬孔夫子,倘对不上应罚汝在孔夫子前跪香。张经听了,点点头说:请父母大人赐题。梁知县随口而说:“蓝蓝书包塞城隍嘴,欺神敬孔子。”张经听后不慌不忙答道:“红红凉伞遮知县头,幔天爱黎民。”梁县令大喜,认为对得好,可算妙对,便唤随从,拿出白银五两赏与张经。

  恢复原姓 为官刚正

  他在洪塘时,曾叫“蔡经”,由于其父幼孤,寄养于外祖蔡家,故袭用蔡姓。正德十二年他中进士后,奏请复“张”姓。明王朝授他为浙江嘉兴知县。嘉靖四年,张经入京任吏部给事中,十六年,世宗皇帝以他镇压瑶民反抗有功,升为太僕寺卿、右副都御史等,三十二年为兵部尚书。他为官刚正不阿,弹劾不避权贵;关心民间疾苦,重视国家安危。

  受命御倭 慷慨起程

  嘉靖三十三年,他丁忧在家,年已63岁。当时倭寇猖獗犯境,东南沿海各省纷纷告警。张经受命七省(直隶、山东、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总督,统筹御倭全责,他慷慨起程。临行前,一些亲友就在金山塔寺为他设宴饯行。席中,他眺望壮丽的故乡山水,留恋着亲密的故人情谊,怀念着国土的安全危急,便吟赋了七律一首:

  鳌背雄山控急湍,浮踪何处更奇观?

  云峰南去金陵近,潮水东流玉柱寒。

  楼阁几曾摩日月,江湖千古集衣冠。

  凭高北望群星拱,永祝舆图万代安。

  开创东南战功第一 一代英雄含冤九泉

  同年五月,张经亲临前线指挥广西“狼兵”,联合北军,夹击占据拓林川沙洼(今上海市川沙县)的倭寇,先后在石塘湾、三径江大获胜利,斩寇1900余人,又焚、溺死倭寇者不计其数,这一辉煌胜利,震动全国,史称“东南战功第一”。但因工部侍郎赵文华与他不睦,以“督师”名义与浙江巡抚胡宗宪疏劾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并窃取他的功劳欺上。世宗皇帝问严嵩,严嵩对如文华之言。世宗深信谗言,张经被逮至京,他奏述此次歼灭倭寇经过,并奏接任总督以来,前后俘斩倭寇五千多人,恳乞宽恕。但世宗不容置辩,于三十四年十月冤杀了张经,终年64岁。

  由于一代民族英雄就此含冤而死,天下人均为他不平。直至隆庆初(15671568年),张经的孙张懋爵上疏诉冤,朝廷才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原官,赐谥张经为“襄愍”,祭葬于福州原厝村黄店山。石坊额题“东南战功第一”。其故乡洪塘村建有“张经祠堂”。乡人为纪念他为官清廉,忠正刚直与抗倭的显赫战功,将他居住过的地方更名为“半洲街”。著有《半洲诗集》传世。(林炳钊)

    (来源:《可爱的福州丛书之三 福州人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