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海军名将曾以鼎
作者:李厚威
说起新中国成立后仍活跃在政坛上的闽籍(或称闽系)旧海军领导人,大家首先想到的是1949年在福州迎来解放的萨镇冰(1859—1952)和陈绍宽(1889—1969)。而稍早些在上海迎来解放的曾以鼎(1892—1957),则是一位较为特殊的海军界元老。虽然他的年龄小于陈绍宽,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生活的时间也较短,但他立下特殊功勋,在已是人民海军正军级首长的基础上,1958年2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公墓。这恐怕是旧海军起义人员中唯一的一位,是其殊荣,也是福州家乡人民的荣耀。
曾以鼎,字省三,清代闽县(今福州)人,祖籍在南台岛上的洪塘鹗里,为林则徐的表玄侄孙。其家住东街孝义巷口东边的曾宅(今已不存)。他生于1892年1月19日,卒于1957年11月2日。他的高祖父曾晖春(1770—1853),是林则徐亲表哥。曾家四代直系接连考中进士,即:晖春一元炳一兆鳌一宗彦。他们分别是曾以鼎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伯父。他们家还有五世蝉联举人,即:晖春一元炳一兆鳌一宗诚一毓隽。后二者分别是曾以鼎的父亲、长兄。被称为洪塘鹗里“伯侄三杰”者,即:近代中国陆军之父曾宗彦(1850—1912)、段祺瑞“三造共和”的两位军师之一曾毓隽(1875—1967),另一位就是抗日海军名将曾以鼎。
抗战时期,在长江上指挥抗日作战的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1883—1945),是第二舰队司令曾以鼎的表叔。因为曾晖春之母陈帖(1740—1831)与林则徐之母陈帙(1759—1824),均是陈季良高祖父陈兰泰(1751—1834)的胞姐妹,皆为陈季良的高姑祖母。因此,三家后裔之间仍常有来往。
留英学习制造船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曾以鼎毕业于烟台海军学校第二期。宣统元年(1909年)农历八至十二月,海军大臣载洵、萨镇冰出洋时,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学生廖景方、曾以鼎、叶在馥、曾贻经、王助、陈藻藩、王孝丰、巴玉藻随往英国,留英学习制造船炮。
1918年1月,马尾福州船政局成立飞机制造工程处,巴玉藻担任主任,王孝丰、王助、曾贻经担任副主任。他们早年皆与曾以鼎同批同时留英,都是老相识。难怪往后王孝丰成了曾以鼎的侄女婿,即其兄曾毓隽的女婿。这说明曾氏弟兄不但历来重视海军,在彼时也已盯上了空军,来壮大自己家族的陆海空三军背景。
1923年4月8日,曾毓隽幕后策动的海军“沪队独立”,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支持。这一事件最终虽然失败了,但曾以鼎作为当时掌握实权的沪队“领袖处”参谋长,在政坛上有了一次极好的历练。
誓死保家卫国
解放前,曾以鼎历任“江利”舰、“永健”舰、“海容”舰舰长,鱼雷游击舰队、第二舰队司令,江阴江防副司令、海军江防副总司令,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全国海军接收专员等要职,军衔中将。他参加过很多战役,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尤其在抗击日寇的侵略战争中,表现出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曾以鼎离开福州,率领第二舰队奔赴长江前线,与日寇海空军进行浴血奋战。抗战期间,他经常激励将士们说:“我们绝不能再让敌人拿下武汉,又来一次像南京那样的兽行,残杀我们数十万的无辜兄弟姐妹。我们一定要坚守阵地,寸土不让,坚持循着抗战到底,直到最后胜利这一条路走下去!”曾以鼎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身先士卒地起着表率作用:当其军舰被日机炸沉,身为江防副总司令的曾以鼎拒绝后撤。他说只有战死,没有降将。直至江防总司令刘兴下令撤退,他才最后离开阵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全国海军总接收员的曾以鼎,与时任海军总司令的陈绍宽协商,派出了福州长乐人李世甲,去负责接收在台湾地区的日本海军。
参加新中国海军建设
随着祖国大陆的逐步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只有陆军,逐渐向同时拥有海、空军的力量而迈步前进。初创期间,不少国民党旧海军起义人员参加了新中国的海军建设。1949年12月,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张爱萍在南京设立华东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以曾以鼎为主任,郭寿生、金声为副主任。1950年4月14日,中央军委决定,把华东海军司令部升格为中央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5月1日之后,曾以鼎等人奉命赴北京,其任中央军委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主任(正军级),郭寿生等仍为其副手。
据海军研究委员会委员陈书麟之子陈仲雄回忆:海研会会址靠近西城区和平门,设在旧王府之类的大四合院里,门口挂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的牌子,有卫兵站岗。曾以鼎伉俪(另据曾以鼎族侄曾克沂生前介绍,此为曾以鼎的继娶妻秦氏,系张学良夫人赵四小姐的表妹,无生育)身边没有孩子。事实上,曾以鼎早有子孙后代在上海,即曾以鼎与早故的结发妻、福州人张玲琏的后裔。曾以鼎及其继娶妻对待下属同事们的孩子都非常和蔼与疼爱,孩子们也亲热地称呼他俩为“伯伯、伯母”。
曾以鼎在大陆的同事,例如其生前在海研会的下属(绝大部分也是旧海军人员出身),在其身后因离退休而回到福州定居,计有8位,集中安置在湖东路附近的广积营“海军村”生活。
助推航空事业引进人才
曾以鼎的独子曾克京(1915—2012),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西南联大电机系,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一机部上海材料研究所研究员。其妻兄吴仲华(1917—1992),是祖籍苏州的上海人,为我国著名的工程热物理学家。1940年,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任教授。他在曾以鼎、曾克京父子俩的动员下,冲破层层阻力,于1954年回国,曾任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共3人,即严济慈、李昌、吴仲华),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等职。1957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福州晚报》(2023年10月4日 A07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