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劝农

日期:2017-10-13 15:29 来源:方志委
| | | |

    “迎春”在福州是迎接“立春”节。“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常年在正月交“春”,闰年则一岁二“春”  (即正月交今年“春”,到同年十二月则交明年“春”)。则公历每年是在二月四日前后,它标志着“春”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因而,我国自古以来对这个节日却十分重视。秦汉以来,历朝统治阶级沿袭了周朝“劝农”制度,所谓“天子耕藉田(《礼记》(月令)载:“盂春,天子亲载来耜,帅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诸侯九推”)的礼节”;随着时代的变迁,“劝农”形式也不断翻新;从过去组织庶人进行生产劳动,逐渐变成仅仅在耕种时去带头推一来,或发一盂土。迨至明清,在福州已成为迎春的习俗。据《福州地方志》载:“立春前一日迎土牛,州人聚观,太守(知府)祀于东郊(今东门春牛亭),鞭土牛而行谓之(宾春)”。《闺小记》载:“会城”(迎春)必于忠懿(庆城闽王祠)庙前乞土作牛始成(纪念开闽王王审知的功绩)”。明代万历进士、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文学家曹学俭对榕城“迎春”睛景,也写过“从太守分骖去,牛向前王乞土来”的诗句。 

  相传:前清时代,每逢立春前一天,在福州东门的春牛亭内,安放着竹骨土身、颜色黑黄、牛角、鼻、嘴,都能活动的春牛。专候着地方官员祀之。 

  当天,福州知府和闽县知县奉上宪谕,代表满清皇帝“迎春”。他们威风凛凛,坐上车銮,三班六役,前呼后拥。在车銮前,分立着府差、县差把黑羔皮袍背着里穿;左执长春花,右拿执事(《回避》、《禁止喧哗》)版,呜锣开道,从府县衙门会齐,排道直到东郊,在春牛亭内举行“迎春”、拜春牛的仪式后,由知府率领,骑着高头骏马走在前列,公差跟着扛“土牛”而行,后面还有近郊各乡社农民代表护送春牛。在这个队伍中还参插笙箫鼓乐以及梨园百戏和彩旗飘扬,游遍城内主要的街路后转向农村,至傍晚才回城。一路上公差用鞭打土牛,而观牛的群众若拾“土”养猪,谓之“利益”。当时夹道观牛的群众,扶老携幼,争先恐后,热闹非常。正如《游寰记闻》载:“三山之俗,立春前一日,出(土牛)于鼓门之前,倾城而出,云看牛则一岁利市”。 

  随着辛亥革命后,乞土仪式不再举行了。因而,民间习俗的“迎春”,就合并在春节期间举行了。 

  “春牛亭”现是福州市东门街道一条学庆城的文明里弄。由于弄口有座古迹四柱亭,过去因迎春的放春牛而得名。随着新建三八路左边被拆,剩下的亭被辟为街道工厂门市部。昔日迎春的古迹虽已不见,可是,作为一个地名来说,“春牛亭”仍然长存。 

  (本文摘自:《闽海夜谭选萃》) 

  (《涌泉乡音》l997年2月28日三版)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