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送粥报孝
农历正月廿九,乃榕城特有的“拗九节”,又称为“孝顺节”、“送穷节”。当天清晨,家家户户用糯米、红糖,加上花生、红枣、桂圆、荸荠、红豆、芝麻等配料煮成“拗九粥”,用来祭祖和馈赠乡邻戚友。届时,已嫁的女儿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因而,又叫“孝九粥”。这个习俗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来自“目连救母”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个目连,其母凶悍,得罪乡邻,死后被关在地狱挨饿。目连每天给母亲送饭,都被小鬼吃掉,唯有一天他送了一碗颜色黝黑的稀饭。小鬼怕脏不吃,其母才能得食。因为这天正是正月廿九日,闽俗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又叫“拗九粥”或“孝九粥”。但是,福州人岁数逢“九”,认为是厄难的岁月,凡父母长辈年纪逢九或逢暗九,做晚辈的,特别是出嫁的女儿,正月二十九日这一天须向父母及长辈“送九”,除送拗九粥外,还加猪蹄、太平面等,为他们除灾去难,以表孝顺之心,因而,这一天又称孝顺节。清叶梦君《孝粥》诗云:“怀桔蒸梨意不同,一盂枣粟杂双方,年年报哺同乌鸟,此意榕城有古风。”另一说来自福州俗语“逢九必穷”,认为人的年龄上的“九”或“九”的倍数,必须设法送穷。于是利用拗九节这天,打扫室内尘秽.送穷迎富,沐浴洗垢,“垢”与“九”谐音,吃拗九粥,可保平安。所以又叫“送穷节”。清林祖焘在《闽中岁时杂咏》写道:“相传拗九饴芳辰,各煮粥糜杂枣榛,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
(本文摘自:《闽海夜谭选萃》)
(《福州掌故》“岁时节俗”l91页,l99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