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年仪式之后,合家稍事休息,吃了“太平面”。待天将明,家长守岁毕,便坐在厅堂中央,开始了元日的序拜,以贺年禧。
《八闽通志》记载:“闽俗最重元日,黎明各盛服,飨祀毕,序拜称觞,祝尊者寿,然后出拜亲族邻里,往返更谒,尽节假乃止。”盛服,指男女老幼穿上迎年的新衣服,各饰所好。多数民间人家,一年缝一套新装穿上,禁忌补衲旧衣,以避晦气。向家长贺年致礼,还斟杯酒以祝尊者长寿。这一仪式,严格按照辈分,先子后孙、曾孙、玄孙、来孙……男性贺毕,接着,女性依序贺年。贺年时,男左女右,排列厅旁,俟礼毕各归房里。家长一一向子孙辈发红包,这便是俗谚“拜年拜年”,掏橘分钱。“大户人家,分的是银圆;而平民户里,分的是铜元。多少不论,轻重不计,但总要有一个”意思“,以示年禧。
据旧地方志记载,这一序拜礼俗,宋代最盛,南宋之后,逐渐简化,从元至明,虽有流风余韵,却不失闽俗贺年的敬长爱幼的传统。
家庭序拜之后,便发鞭炮,开大门,以示”新年大吉,开门进益“的例俗。
至于出拜亲族邻里,一般先亲族而后疏族,先邻居而后远戚。这不一定都在正月初一一天内办,分别远近,不超正月初四开假之后。民间,亲族聚居一村,多在初一上午贺年。出村的,另定时日,有的举家出动,有的选派代表,由家长而定。亲族邻居之间,还有回拜习俗。
(本文摘自《福州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