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春

立春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在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开始。明代王象晋的《郡芳谱》释义:“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可知,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福州民俗,在明清两代,立春日民众迎春牛,以盼新年耕种的丰收。《福州百科全书》介绍:立春前,民众纷纷入庆城寺闽王祠前取土,以捏制泥牛,表示准备春耕,答谢开闽王审知的历史功绩。乞土仪式,辛亥革命后不再举行了,闽王祠内“乞土胜地”石碑仍存。立春日,郊外民俗派出农民代表进城,集结在知府衙前,群众奏乐响应,俗例要由知府骑马领队,农民们抬着春牛随后,再后是彩旗、十番伬、彩坪、梨园百戏表演等,在爆竹和鼓乐声中,沿街转巷,从东城行春门出城。事先选定在某乡村,由知府亲自扶犁耕田,举行隆重的仪式,礼毕回城,历时一天。迎春日,万人空巷,观看迎春牛,热闹。街市上也有泥塑小春牛,版画《春牛图》等出售。
今年的立春节气不同于往年,人们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度过春节,还将在抗击疫情中迎来立春节气,但不管如何,春天就要来临,鲜花会应时而开。
因为防控疫情,人们只能在家中,等待着春天到来,等待着疫情被控制。
“若到雪消去,自然春到来”,立春到了,冰雪消融,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定会胜利,到时“山河大地一齐新”,神州大地的春光依然无限美好。等到烟消云散,拥抱春暖花开。
(资料来源:《福州习俗》、“人民网”微信公众号、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