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卫健委:守护人民健康福祉擘画健康福州时代坐标

日期:2024-09-25 09:15 来源:福州日报
| | | |


孟超肝胆医院金山新院。

历史,总是在宏大叙事和个体故事的交融中,呈现出万千气象和温暖记忆。

“1949”和“2024”,原本普普通通的两个数字,因为标注着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串联起健康福州沧桑巨变的75年,见证了福州从赤脚医生到全科医生、从“小病拖、大病扛”到“看上病、看好病”、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奋斗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市卫健委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初心不忘、步履不停,持续推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人民群众健康幸福的成色更足、满意度更高、获得感更强。


孟超肝胆医院推行“一号管到底”,护士指导病人快速复诊。

深化医改

群众看上病看好病

一面是绝大部分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一面是好医院人满为患、大专家“一号难求”,长期以来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如何破解?为超大规模人口提供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破解优质医疗资源“中梗阻”,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也是中国深化医改的必答题。

“以前是病人跑,现在是专家主动‘找上门’。”不久前,75岁的俞依姆因右腿骨折,在福清市第三医院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的主刀医生是来自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的创伤骨科专家钟志辉。

俞依姆本打算到福州市第二总医院进行手术,但她最后选择留在“家门口”的福清三院,因为她得知“福清三院和市第二总医院有紧密合作”。作为首批加入市二总医院医疗联合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福清三院在为俞依姆检查后,向市二总医院发出会诊请求。市二总医院创伤骨科专家钟志辉应邀来到福清三院,与该院医疗团队就患者病情进行会诊,确定最优手术方案。

福清三院之变,折射出福州医改迈出的坚定步伐。去年6月,为了进一步让公立医院回归其功能定位,由单打独斗、无序竞争整合形成一个各自以功能定位为核心、相互协同配合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形成科学的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格局,福州市整合优化8家市属公立医院,组建市第一总医院、市第二总医院2家市级总医院,实施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和“九统一”运行机制。同时,各县(市)区、高新区至少组建1家县级总医院。目前,市县两级总医院运行平稳有序。

随着医改的深化,市属医院对县级总医院分片包干、兜底保障,实施“院帮院”“院包科”;推进基层联合病房、联合门诊、家庭病床扩面提质,打通双向转诊渠道,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完善基层片医联系制度,全市划定约5700个网格,设立健康网格员,加强“片医”联系……群众对病有所医的期盼,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市卫健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县域内住院量占比、基层诊疗量占比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8个百分点、3.2个百分点,切实推动“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


福清市中医院共享中药房终端内,医护人员根据药方抓药。

医疗强基层

群众少得病少奔波

如何让基层百姓少得病少奔波?“强基层”是关键。在“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推进中,福州基层医疗卫生网络愈发健全。

“小中心解决大问题,我还和医生建立了深厚友谊,家门口的‘医’靠稳稳的!”在仓山区金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77岁的郑依伯点赞道,从家里走路到中心不到15分钟,离家近、环境好、服务优,看病的心情变得轻松了。

郑依伯的就医“小确幸”,已在福州六城区全面铺开。近年来,福州积极配置15分钟就医圈,居民从居住地步行或骑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大大缩短寻医就诊时间。

不仅如此,为了让广大群众就近享受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福州在全省首创星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评选,评出25家五星级、61家四星级、454家三星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

家庭医生是“将患者留在基层”的重要举措,其中,基层医生是家庭医生的主力军。目前,福州市已实现所有县(市)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近2000个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特别是慢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包括长期处方、上门服务等在内的医疗卫生服务。

“血压、血糖保持得不错,秋季早晚温差大,要注意饮食均衡和保暖。”为一位慢性病患者做完家访,村医吴依钗收拾好医药箱,赶往下一户居民家中。作为东洛岛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一员,吴依钗每季度要完成近80名慢性病居民的回访。

东洛岛位于连江县黄岐半岛海域,是连江唯一的海岛行政村。从医50余年来,岛上每位村民的基础病都刻在吴依钗的心头。“他不仅是我们的家庭医生,更是我们信赖的家人。”村民们这样说。

医疗强基层,人才是关键。为进一步充实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输送年轻力量,让村医这份职业更有奔头、更稳定,今年上半年福州启动“2023届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就在不久前,首批4名大学生带编上岗,开启村医生涯。

福州还创新“人才资金池”制度,实施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等薪酬分配方式,在全省率先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分配与绩效激励机制,对紧缺急需岗位医护人员增加额外补助,不断提升医疗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


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内医护人员正在查房。


义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就诊市民在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咨询。

“服务网”愈发完善

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

在回应“人民群众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的期望中,福州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疗服务网络愈发完善。

先来看一组数据:福州市患者满意度逐年上升,2021年91.60分、2022年91.69分、2023年92.56分。这意味着,医疗服务流程在不断优化,医疗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面对看病“一天难看完”“重复挂号烦”,福州在全省率先推行公立医院门诊“一号管到底”便民服务。患者在一次门诊就医过程中,从挂号、就诊、检查检验到取药等环节,只需要挂一次号。因检查检验未完成导致当天无法解读报告、明确治疗方案的患者,在报告出具后3天内携初次未解读的检查检验报告复诊时,享受免缴普通门诊诊察费(挂号费)政策。开展5个多月以来,累计服务患者9.8万余人,为患者节约挂号诊查费303万余元。

——面对“一人住院,全家忙得团团转”窘境,福州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替代家属承担患者的生活照护责任,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为了扩大服务范围,福州将此工作推广到所有的三级公立医院,试行整体护理按床日收费政策,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此减轻患者负担。目前已服务患者2万余名,患者出院满意率97%。

——面对居民体验不佳、签而不约等问题,福州依托“榕医通”微信公众号和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在全省率先推广“积分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集智能签约、团队协作、医患互动、预约诊疗、医护上门、健康管理、积分增值、智能监管等应用为一体。居民通过线上完成签约即可享受网络问诊、医护上门、健康管理、预约转诊等服务,签约居民在平台上互动发问或者对医生的服务进行评价可获得相应积分,用来兑换健康检查、中医理疗等服务。

——面对患者多跑路、常迷路,福州试点推广“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将过去分散在医院各处的“住院服务中心”“医政服务中心”“客服中心”“咨询台”等职能中心全面整合在一起,通过梳理简化服务流程,让几乎所有需要盖章的业务,都可以在综合服务中心这个窗口办理,免去患者奔波之苦,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福州市中医院五四北院区(在建)。


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无陪护”病房内,护工与护士正在照顾病人。

“防护网”愈发紧密

为全生命周期护航

经济发展,健康跟上。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果敢中,福州的公共卫生防护网越织越牢。

“看病、检查、开药、建档、随访等环节一站式完成,这里解决不了的还能直接转到上级大医院,而且这里只针对我们慢性病患者,我们享受的是VIP服务!”在台江区义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困扰陆依伯的慢性病在“家门口”有了最优解。

慢性病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如何让慢性病患者就医诊治越来越便捷,真正实现医防深度融合?福州在全省率先开展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建设,首批提升建设25家试点单位,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探索建立整合型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唯有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才能发挥中医药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和重大疾病防治中的多元价值。

2023年底,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现了中医馆建设全覆盖,提供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其中,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3%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特色服务,福州开展市级精品中医馆建设,并按照“一馆一特色”探索基层中医馆特色诊疗服务。目前福州市已建设省级精品中医馆11家、市级精品中医馆16家,开展内涵提升的基层中医馆15家,台江上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在全省率先开设中医专科护理门诊。

老人和儿童是健康福州不可或缺的部分,站在全生命周期两端的他们,需要更多被看见、被关照、被保障。如何更好绘就“朝夕美好”的温暖画卷?请看福州答案——

作为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城市,福州已有安宁疗护试点单位29家,实现了安宁疗护服务县(市)区全覆盖。去年5月,福州将安宁疗护的触角往下延伸,依托社区力量,结合家庭病床试点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关怀服务延伸至患者家中,目前已设置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试点机构40家。福州市第一总医院作为省、市级安宁疗护培训基地,牵头成立福建省安宁疗护专科联盟,促进省内医疗资源的共享与优势互补。不仅如此,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在全省率先开设儿童舒缓病房,为处于生命末期的患儿提供止痛、镇静等治疗以及人文关怀。

福州探索多元办托模式,着力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2023年建设26家普惠婴幼儿托育机构,新增1760个普惠托位,实现普惠托育机构县(市)区全覆盖。到2025年,福州市将实现每千人口拥有0岁~3岁婴幼儿托位数不少于4.5个,全面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切实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满足福州市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福州日报记者 林文婧 图片由记者石美祥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