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文件(十一)
关于福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8年1月27日在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林钟德
各位代表:
我受福州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关于福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达197459亿元,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2152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92145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83790亿元,增长13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9:4667:424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357亿元,增长5%;全部工业总产值308073亿元,增长2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75170亿元,增长233%;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24756亿元,增长245 %,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4656亿元,增长26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145亿元,增长3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4099亿元,增长2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4%;出口总值12318亿美元,增长131%;实际利用外资70亿美元(验资口径),增长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42元,实际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6286元,实际增长75%。以上指标除物价指数受全国性食品价格上涨影响超过预期目标外,其余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预期目标。三个节能减排指标,其中,化学需氧量下降能够完成年初计划目标,由于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基数相对较低以及2007年江阴、可门两个大型火电项目投产,预计2007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目标较难实现。如扣除两个火电厂的影响,节能减排指标可以完成。
200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种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水产、畜牧、果蔬、食用菌与茶叶、花卉与竹木等五大优势产业发展良好,主要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水产品总产量17771万吨,增长21% ;水果产量3107万吨,增长71%;蔬菜产量26172万吨,增长15%;肉蛋奶总产量4986万吨,增长41 %;食用菌产量790万吨,增长90%。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投入加大。实施新农村建设“双百工程”和“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服务业加快发展。
工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电子、机械、纺织化纤等主导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强。电子工业总产值54042亿元,增长113%;机械工业总产值48984亿元,增长335%;纺织、化纤、服装工业总产值38281亿元,增长239%;冶金工业总产值21290亿元,增长364%。工业布局进一步向“南北两翼”集聚,“两翼”四县(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近50%,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79%。城区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高新技术工业产值达920亿元,增长176 %。
商贸业蓬勃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增幅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住宿业增加值分别为1709亿元和3678亿元,增长158%和120%;金融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7385亿元,增长135%。物流、信息、法律服务、中介代理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净增269亿元,增幅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投资总量超过1997至2000年四年的投资总和,比2003年翻一番。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65亿元,增长35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765亿元,增长25%。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以上工业投资完成2565亿元,增长364%,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887亿元,增长612%。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投资力度加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931亿元,增长38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758亿元,增长105倍。
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4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2%,比上年增加143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04%,同比上升84个百分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779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的256%,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72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554亿元,占年度计划1137%。建成或基本建成江阴港区2#、3#泊位、国电福州发电厂一期、力恒锦纶二期、永怡工业园、闽江学院四期等项目20项,加快推进温福铁路、福厦铁路福州段等在建项目建设。79项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137亿元,向莆铁路、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平潭海峡大桥、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鼓山大桥、福峡路、中铝瑞闽高精铝板带等58个项目已动工或部分动工,开工率达7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92项预备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有18个项目提前动工,完成投资121亿元。福州至永泰高速公路、可门和江阴铁路支线、火车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对外开放继续深化。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化项目审批手续,511项项目推行网上审批。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健全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2007年共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205亿元。积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做好企业境内外上市工作,有5家企业在境外成功上市,4家企业完成国内上市准备工作。农村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步伐加快。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外贸结构优化,一般贸易出口超过加工贸易。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34项,合同外资金额1324亿美元(验资口径)。利用外资质量提高,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在榕投资日趋活跃,先后有排名第一的埃克森美孚、美国第二大数据库软件公司甲骨文和思科等相继在我市投资落户。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新进展,我市境外投资企业数位居全省第二,投资总额位居全省第一。加强对外联络,正式开通了福州至日本大阪的国际航线。
(五)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幅度分别比上年提高12和14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2万人,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和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804万人、6758万人和7947万人。城镇农村低保实现动态下的应保尽保,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继续提高。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提高城区贫困群体医疗救助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全覆盖11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合率达87%。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启动实施。开工建设250万平方米社会保障房,竣工169万平方米。
(六)社会事业发展协调推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的建设,新增纺织、漆器、水产品深加工3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完成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规划,落实城区中学“同城同待遇”政策。免除农村学校423万个学生学杂费,全市14300个贫困生享受到“两免一补”政策。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和社区、乡镇卫生工作。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实施“三坊七巷” 保护修复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取得新成果。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步形成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体系。
积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推进电力、冶金、建材等重点高耗能产业节能,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对塑胶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施节能技改,推进火电行业及耀隆化工、福抗药业等企业脱硫设施建设。洋里污水处理厂二期、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入运行。继续推进闽江、敖江、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闽江、敖江福州段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要求的地表水Ⅲ类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居全国前列。
在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高优农业比重仍偏低,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不够发达,农民增收未明显提高。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县域经济有待进一步壮大;重大支柱产业项目还不多,招商引资工作需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竞争力较弱;节能减排、土地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传统服务业有待提升,现代新型服务业规模偏小;关系民生的社会事业需要进一步完善等等。对这些问题,将继续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措施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实际执行中,力争更好更快些。三次产业方面,农业投入继续加大,将保持平稳增长,预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工业随着结构调整优化、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预期第二产业增长13%,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商贸、港口物流优势继续发挥,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预期第三产业增长13%;财政收入方面,经济发展将为财政增收奠定坚实基础,预期财政总收入增长135%,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45 %;三大需求方面,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加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20%;着力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消费升级步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 17%;继续优化出口结构,拓展出口市场,外贸出口预期增长10%;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预期达68亿美元;民生方面,经济增长将促进就业增长,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预期城镇可新增就业1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预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节能减排方面,将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各项措施,确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8%,化学需氧量减少02%。
为完成2008年的预期目标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新的一年,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快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科技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软件、光电、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动漫游戏和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发展和软件产业国际化。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依托“6·18”平台,常态化开展多形式、多层次、专业化的项目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要加快工业结构优化提升。完善产业区域布局体系,加快“两翼”发展战略实施,重点推进江阴工业集中区、罗源湾南北“两翼”工业集中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整合、建设发展市级工业集中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一步壮大机械、电子信息、冶金等主导产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加大重点技改项目的扶持力度,提升汽车、纺织、船舶修造、食品等制造业生产控制和技术装备水平,改造纺织、冶金、建材、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品牌带动提升工业经济水平,争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培育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
三要加快服务业发展。积极推动为生产服务的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发展,培育和发展物流龙头企业,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规划建设以港口、铁路、空港枢纽为依托的若干物流中心,扶持一批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为一体、提供“铁海航公”联运、“无缝链接”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积极推进马尾水产批发市场和福州农副产品物流批发中心建设。加快发展生活服务业,打造全省物流消费中心。加快八一七历史文化中轴线改造与历史风貌街区修缮的进度。加快培育具有我市鲜明特色的闽都文化、温泉生态、滨海休闲等系列旅游品牌。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使其在改善居民生活、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固定资产投资。
强化项目带动,继续加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节能减排、创新创意和关系民生的项目投资力度,科学调控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保持适度开发投资规模。继续提高重点项目“两个比重”,确保质量和年度投资高于上年水平。2008年初步安排市级重点项目253项,总投资约269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 32678亿元。其中,在建项目89项,年度计划投资22226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74项,年度计划投资10452亿元;预备前期项目90项。大力推进温福、福厦、向莆铁路福州段及湾边大桥、机场高速公路二期、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平潭海峡大桥等一批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三环二期、林浦大桥、螺洲大桥、福泉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福清渔溪至平潭海峡大桥高速公路、江阴和可门港铁路支线等项目。跟踪服务一批重点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尽快建成金纶石化二期、德盛镍业、海峡西岸软包装二期,加快戴姆勒汽车、中铝瑞闽高精铝板带工程、迅捷光电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福州市轨道交通、福清核电、闽江北港南岸防洪工程、马尾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壮大优势特色农业,重点扶持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名牌农产品和精深加工业。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培育壮大榕台农业合作龙头企业。加快城乡一体化的供水、道路、绿化、电网、广播电视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改造3万平方米新增农村中小学危房,完成37万平方米农村初中学校寄宿制工程建设。抓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推进“双百工程”建设和“农村家园清洁”行动。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
一是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优先发展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配合城区扩展和旧城改造,加快中小学建设和布局调整。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加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建设文化强市,积极推进“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和昙石山遗址公园、船政文化二期等工程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植一批有影响的文化产业基地,弘扬传统文化,发展繁荣文艺创作。实施完善全民健身工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体育产业。
二是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完善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转移就业政策。力争全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
三是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深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镇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健全完善被拆迁群众的合理补偿机制,妥善解决被征用地农民的就业、生活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社会保障房建设力度,新开工建设150万平方米。
(五)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对外对内开放水平。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项目,推进审批流程的改革和创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机制。组建交建、水务、基础设施、房地产等投融资平台。积极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拓展直接融资。推进创业风险投资发展,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实行内外资并举。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招商力度,鼓励软件等企业加快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完善“走出去”政策和服务体系,重点支持一批优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继续深化榕台合作交流,加快台商投资区扩区建设和榕台产业对接,拓展新兴服务业等领域合作。加强民间文化交流,扩大两岸海上直航试点和“两马”交流成果。
(六)狠抓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把好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强化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100家重点工业企业节能降耗任务,推动六个重点领域节能方案的实施,推进冶金、电力等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抓好三个火电厂和钢铁企业节能项目以及冶金、建陶、化工等非电行业工业脱硫项目建设。强化纺织印染、畜禽养殖、建陶、石板材等行业化学需氧量的削减。推进洋里、连坂、县(市)城关、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
(七)提升城市品质,努力建设宜居城市。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加强城镇、农村规划建设。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严格城市规划控制;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老城区综合服务功能,高起点建设东部新区。加强生态建设,推进生态示范区、绿色社区和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加快动物园搬迁,建成新动物园,改造提升左海公园,扩建温泉公园。推进市区内河整治,美化内河景观。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与重点部位生态治理,加大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
积极做好与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科学划分我市主体功能区域。做好“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适时启动“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
各位代表,200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和九届六次全会的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努力在建设“两个先行区”中作表率、走前头、树形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二○○八年一月二十六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