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14-05-14 10:26 来源:发改委
| | | |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在市委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监督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积极主动、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4700亿元,增长115%;公共财政总收入达68912亿元,增长15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45397亿元,增长188%;固定资产投资达383253亿元,增长18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成效
1、制造业转型调优。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653亿元,增长135%。新增2家百亿企业,冶金建材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全市千亿产业集群达4个。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倍增发展专项行动,科立视、星网锐捷等40个项目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计划。改造提升纺织、钢铁等传统产业,抓好工业锅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等50项技改项目,形成年节约8万吨标准煤的能力。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全年完成淘汰落后产能项目8项。预计全年完成技改投资720亿元,增长288%。
2、服务业壮大升级。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9%。出台《鼓励商贸限下企业发展为限上企业意见》(试行)等政策,促进小型商贸企业和个体户升级转型。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11亿元,增长156%。积极培育“两江四岸”高端服务业产业带,加快建设海峡金融商务区、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等服务业集聚区,新引进广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总部经济政策,新认定15家总部经济企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业态加快发展,五四北泰禾广场、苏宁广场、蓝海物流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三江口文化旅游城等22个大型旅游项目加快建设,我市荣获会展业金海豚大奖和年度中国品牌会展城市称号。
3、农业增收提质。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6%。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标,加快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高附加值、多功能农业发展,水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干鲜混合)、茶叶等主导产业产量分别增长65%、55%、108%、108%、12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10家企业入选省定上市后备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额突破500亿元。
(二)项目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支撑。“五大战役”项目和市级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预计“五大战役”完成投资1900亿元,达年度计划的1346%。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170亿元,达年度计划的1255%。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143亿元,增长22%,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264%,比2012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类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建成或部分建成螺洲大桥、通用航空产业基地、长乐恒申合纤等项目,开工建设神华煤港电一体化、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南街项目、巴陵石化等项目。建立重点项目服务团,召开37次重大项目协调例会,对145个重大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征地拆迁、前期手续报批、资金筹措等问题进行了协调,罗源火电厂一期、福清中石油LNG接收站、申远化工可门己内酰胺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大都市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1、谋划建设福州新区。市委、市政府出台《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意见》,着力在沿海新增长区域实现重大突破,努力把福州新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海西发展新增长区、平潭开放开发协作区、闽东北城市群中心区、海峡蓝色经济核心区和绿色发展示范区。启动编制《福州新区发展规划》和《福州新区空间发展规划纲要》。马尾新城建设持续推进,琅岐闽江大桥建成,琅岐环岛路建设加快推进。完成马尾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化快安、马江、亭江、琅岐岛四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三江口组团、闽江口组团城市设计。
2、有效提升城市功能。城市路网进一步优化,重点完善二环、三环沿线节点及进出城通道,加快东部新城、奥体中心周边等重点区域配套路网以及中心城区路网建设,新改扩建城市道路20条。加快建设地铁1号线,全面推进地铁2号线前期工作。新增更新公交车779辆,新辟和优化公交线路69条。对外联接通道进一步拓展,螺洲大桥、福永高速公路、向莆铁路建成通车,“县县通高速”目标全面实现。
3、加强区域协作。进一步完善县(市)区对口协作机制,4个对口协作组开展全方位协作,达成95个协作项目,总投资384亿元。推动福莆宁同城化,开展《福莆宁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福平莆宁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成功举办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议。全力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探讨产业互补联动,在调水工程、电力专线上岛工程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
(四)改革开放持续推进
1、持续深化改革。构建形成以“四大投”与三个专业公司为构架的国资管理运作新体制。开展新一轮简政放权工作,启动建设市民服务中心,行政审批项目减少为287项(含国家、省级97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广BT、BOT等模式,四大融资平台累计融资超过300亿元,城乡建总、交建集团、三坊七巷公司开展发行企业债前期工作。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城区保洁市场化全面推进,垃圾收运市场化试点工作加快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等取得新进展。
2、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劳动力成本优势渐失、贸易壁垒加剧、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多重不利因素,加大外贸出口扶持力度,预计实现外贸出口192亿美元,比上年实际数(剔除政策性因素)增长6%。加强招商引资,预计按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1406亿美元,增长5%。普洛斯物流、法液空合成氨等项目陆续获批。法液空合成氨项目为我市引进的投资额最大的世界500强产业项目。深化榕台交流,开通首条横跨海峡的“福州—台北淡水”海峡光缆1号,成功举办首届“海峡青年节”、福州国际招商月20周年回顾展等,“三坊七巷”被确定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五)生态环保建设深入开展
1、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围绕建设绿城、花城、水城目标,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观,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福州荣膺“绿色城市”称号。闽江经光明港至八一水库步行道全线贯通,新增城市绿地567万平方米,建成505公里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人均公园绿地达128平方米。综合治理光明港、大庆河鼓楼段等23条内河,内河整治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生态市”创建步伐加快。全市涉农县(市)区全面开展生态创建工作,马尾、福清、长乐、永泰等县(市)区通过国家级生态县(市)区评估,新创建5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79个市级生态村。开展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氮氧化物减排治理取得较大突破,全市火电机组全面建成脱硫脱硝设施。继续深化饮用水源保护,完成闽清县3个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
(六)民生保障进一步增强
1、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收入,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130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870元,增长12%。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7%。
2、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86个农村义务教育教学点列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覆盖范围。新建、改扩建45所公办幼儿园,扩容中小学学位102万个,进一步放开省一级达标学校的报考限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启动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更新,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6大件基本诊疗设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筛选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健康小屋”的试点。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市工人文化宫建成投入使用。开展文化“三下乡”、公益性文艺演出和文化惠民“六进”活动超过1000场,举办图书捐赠、读书讲座等70多项读书宣传活动。完成40个激情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建设,全市示范点达80个。加快推进闽台(福州)文化产业园等4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整合提升形成22个文化创意产业园。
3、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和稳定就业,预计城镇新增就业达1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连续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现月均水平达184551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55元提高至85元,永泰、闽清由市财政给予40%补贴。启动建设农村敬老院17所。从被征地出让金收益中提取1%,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金和养老补助金提供资金支撑。在全省率先出台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办法,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300元,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报销封顶线由14万元提高至24万元,城镇职工大病保险报销封顶线由25万元提高至30万元。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998%,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在全省领先。“菜篮子”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福州成为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受宏观形势的影响,外需市场疲软乏力,人民币持续升值,造成传统产品低成本优势减弱,出口持续低迷;由于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经营较困难,电子信息、汽车等重点行业增长缓慢;工业大项目多在建设阶段,新增产值规模较小;财税收入主要依赖于房地产及建安行业,增收后劲不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卫生、就业、保障等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任务仍然艰巨等等。这些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措施
2014年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进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重要一年。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目标,根据我市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5%;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491吨标煤/万元,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确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在新的一年,我们要扎实推进以下各项工作:
(一)着力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一是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加快龙头大项目跟踪、落实,着力提高履约率、开工率,动工申远新材料等项目,加快神华煤港电一体化等在建项目建设,争取建成福清核电站1号机组、天辰耀隆己内酰胺等项目。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鼓励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推进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全面加大机械、纺织、冶金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两化融合”,推动兆元光电、福顺晶圆等项目建设,突破面板、芯片、集成线路等核心技术瓶颈。强化创新驱动,扶持实施50项以上区域重大科技项目。力争新推荐50家以上的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充分利用“6·18”项目成果交易平台,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技术需求对接。加快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三是加快推进工业载体建设。抓紧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福州高新区海西园、临空经济区、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等以高端研发、科技孵化、先进制造和总部经济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2、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一是积极推动生产服务业。加快交通运输、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发展,培育和发展物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扶持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大力推进榕台物流业交流合作。二是加快发展生活服务业。拓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继续推进连江路生产资料专业市场搬迁工作,培育建设仓山区福湾片区专业市场群、青口海峡汽车文化广场及南通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群。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办好第16届中国连锁店展览会等大型展会。鼓励发展健康、养老等服务业。三是培育壮大高端服务业。全力推进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海峡金融商务区等建设步伐,积极引进更多世界500强、国内百强企业的总部或分支机构进驻,促进新兴服务业和城市商圈建设互动发展。引导传统工业企业转变营销模式,优化电子商务园区布局,推进台江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二期等项目建设。做大旅游品牌,推动“三坊七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华侨城、桂湖、贵安等一批高端旅游综合体建设和旅游片区开发,打造海西重要旅游目的地。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水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为重点,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化基地、科技创新、品牌创建、标准化生产、市场营销融资等方面建设,力争全年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额达600亿,销售额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10家。二是加强榕台农业交流合作。继续推进海峡农业合作试验区新一轮建设,加快榕台农业优势产业合作,突出抓好渔业合作交流,努力在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贸易、苗种繁育、休闲渔业等方面开展广阔合作。加快福清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打造榕台农业合作亮点。
4、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一是调整优化海洋经济产业布局。积极引导装备制造、港口物流、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向南北“两翼”集聚。着力建设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连江现代渔业产业园等海洋产业聚集区。加快推进马尾船政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园区特种船舶等产业项目、罗源火电厂一期等能源项目、将军帽15万吨级码头等港口项目建设。二是构筑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围绕高端船舶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吸引国家级、港澳台和国外高层次科研院所来榕落户,设立高水平海洋科研基地,促进传统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着力改革开放,努力增创发展新优势
1、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协调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改革,认真组织实施《2014年福州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点》。一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减少或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开展重大项目审批“直通车”服务,试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积极稳妥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明确四大投资集团和马尾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战略定位和主业方向,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非公资本投资城市道路、广场、地下管网、公共停车场等市政工程和学校、医院、养老院等社会公益项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着手设立市属金控集团和创投公司,抓好海峡环保等市属企业上市工作。二是深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深化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改革,推进农村薄弱校“委托管理”。探索政府以购买方式,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总结推广福州市第一医院医疗联合体、福州市第二医院托管马尾区医院的合作模式,推动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牵头组建精神卫生医疗联合体。实施闽都人才集聚工程,吸引国(境)内外优秀人才来榕创业发展。三是创新文化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已转制文化企业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国有文艺院团改制经营。加快报纸广播电视事企改革。四是完善市级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闽江、敖江、大樟溪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政策。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纳入红线保护区。
2、持续扩大开放。充分利用“5·18”海交会等平台,持续加大与央企、外企、民企对接,引入更多更好的“三维”项目,力争2014年引进世界500强、台湾百大、全球行业龙头企业3—5家。深入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引导在外榕籍企业以总部回归、项目回迁、资金回流等方式,在福州投资创业。实施鼓励扩大出口的扶持政策,用好“风险资金池”融资平台,帮助外贸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充分利用ECFA协议及我市对台优势,鼓励发展对台贸易。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加工效益,逐步向研发、设计、制造、物流、营销等环节提升。打造总部型、供应链管理型外贸龙头企业,力争年出口额超亿美元企业达5家。充分发挥福州保税港区、江阴国家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政策功能优势,积极发展国际中转、采购、配送和转口贸易。推动福州口岸开放,营造良好通关环境。
(三)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投资拉动作用
1、扩大消费需求。稳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健全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做好企业薪酬调查监测,适时发布重点行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在纺织化纤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率先推动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化建设,切实推进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结合城市综合体、大型商场建设,促进百货、家居等零售业态向中高端、大型化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消费,完善鼓楼物联网示范区。强化价格监督检查,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2、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强化项目带动,发挥重点项目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拉动作用,特别是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导向作用。加大对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协调力度,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协调周例会制度,发挥重点项目服务团作用,积极破解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困难。
2014年市级重点项目初步安排361项,年度计划投资约1213亿元。继续实施深化“五大战役”重点行动计划,即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城乡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行动计划、民生工程行动计划,精选出100项重大项目作为明年我市着重推进的项目,年度计划投资7015亿元。高速公路方面,推进京台线建闽高速公路福州段、长平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等项目建设,加快长乐前塘至福清庄前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铁路方面,推进合福铁路、福平铁路等项目建设,加快长乐松下港铁路支线等项目前期工作。机场方面,推进机场扩能及机场二期项目填海造地工程各项前期工作。能源方面,推进国电江阴二期、可门华电三期、福清中石油LNG接收站等项目前期工作。
(四)着力城乡统筹,全力推动福州新区开放开发
1、推进新型城镇化。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基本原则,着重解决好“人进城、建好城、管好城”的问题。完成福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以规划引领全市城镇化发展工作。推动县(市)城关扩容提质。进一步加快13个省、市试点小城镇建设。在青口、龙田、金峰等条件较好镇试点开展适应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改革。科学制定差别化的户籍落户政策,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建设新区促发展。充分发挥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完成福州新区发展规划和空间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启动福州新区报批工作,力争福州新区完成投资1000亿元。加快福州新区核心区马尾新城建设,大力推进三江口组团、闽江口组团等建设,努力把马尾新城打造成福州新门户。推进罗源湾、福清湾两翼发展,依托长乐航空新城、福清海港新城、环罗源湾地区,构建“一核、两区、三轴”的空间结构,形成沿江与沿海相得益彰、蓄势待发的空间发展格局。积极争取福州新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争取国家支持福州新区在涉外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
3、完善设施增功能。完善中心城区路网,提升两环间道路通行能力,加快中心城区与外围交通对接,完善过江通道,打通断头路,推动马尾大桥、金山大桥及南北立交拓宽改造、福湾路提升改造、福马路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完成地铁1号线沿线站点土建工程,动工建设地铁2号线。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新增更新公交车400辆,新辟和优化公交线路20条。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继续打好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深化海峡会展中心、海峡奥体中心周边区域等重要地段和节点的景观设计。加大城区内河截污和南台岛内河整治力度,加快实施内河生态补水工程。对具备条件的各类桥梁、地下通道口、绿地等实施花化彩化,建设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100公里。
4、加强统筹促协调。健全县(市)区对口协作机制,完善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开展新一轮“百村竞赛”活动,重点抓好5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五个一”示范工程,全面清除农村“脏、乱、差”现象,实现山区30公里范围、平原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垃圾均纳入县(市)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推进农村交通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00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700公里,危桥改造18座,撤渡建桥1座。
5、促进同城谋共赢。加快推进福清、长乐、闽侯、连江等县(市)融入福州中心城区,完善我市规划、布局、建设、管理、政策等方面对相关县(市)的统筹。继续推动福莆宁同城化建设,完成福莆宁同城化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完善福莆宁同城化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合作互利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积极对接平潭开放开发,主动争取平潭综合实验区优惠政策辐射。加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14个城市和海峡西岸20个城市经济协作格局。
(五)着力民生优先,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和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深化劳务协作、校企对接、校校对接工作机制,切实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工作。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为重点,健全就业援助工作机制,持续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加强县(市)区、社区公共就业服务网点和窗口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
2、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社会事业优质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布局,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和公用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教育,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中小学10所,分别扩容学位3000个、5000个。启动中小学社会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建成海峡图书馆。设立一批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提升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继续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提升群众文化品牌,培育福州文化艺术周、闽都书场、左海讲坛等新品牌。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和全民阅读活动。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标准化配置,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达标建设。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市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同比增长3%以上。巩固完善与广州、上海异地就医费用即时结算工作,启动泛珠三角地区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医保基金实时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和档案库建设。加快制定生育保险配套政策,推进生育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分析比对和安全预警机制,确保基金运行的规范安全持续。巩固完善新农合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新农合年人均筹资水平,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加快建设市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康复就业中心以及福乐家园。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7850套保障性住房,力争建成8000套保障性住房。继续实施“菜篮子”工程,加强食品监管,坚决治理“餐桌污染”,新建蔬菜基地6000亩,完善肉菜食品安全信息可追溯体系和监测公示制度。
(六)着力生态文明,持续建设“美丽福州”
1、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管理。实施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加快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减排,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基本实现全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规范化处理,加快印染、造纸行业按新标准实施废水深度治理,推动福清第二污水处理厂、浩伦生物废水深度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切实提高脱硝设施投运率和综合脱硝效率,新增低氮燃烧改造机组2600MW。继续推进福清江阴工业区、元洪工业区、长乐滨海工业区集中供热工程。有效引导建陶企业的整合、升级,全力推进闽清县建陶业整体煤改气工程。
2、改善提升生态环境。加快国家生态市创建,巩固提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深入开展闽江、敖江、龙江、大樟溪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闽江流域干流(福州段)和敖江(福州段)各断面水质达标率达95%以上,龙江流域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达85%以上。加强海域、海岛、海岸线修复与保护,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闽江下游溶解氧和山仔水库、东张水库藻类监测监控,强化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污染控制,市、县(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95%、90%、85%以上,近岸海域水质得到改善。提升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城区空气质量全年Ⅰ级和Ⅱ级天数保持90%以上,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低于60分贝,交通噪声低于70分贝。
各位代表,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主动接受市人大监督,稳中求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共同努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