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20-2035年)》批后公布
2022年9月24日,《福州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20-2035年)》获得市政府批复(榕政综[2022]208号),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将规划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布。
一 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福州市行政辖区范围(不含平潭综合实验区)。本次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与国土空间规划一致。
二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0年至2035年,近期为2025年。
三 总体发展目标
到2025年,构建国际机场、港口、对外综合交通枢纽等构成的区域性运输枢纽格局,重点提升沿海轴线与京-福-台轴线的交通服务能力;强化面向福州都市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动一体化发展;以骨干道路和轨道为引领,基本形成城市东进南下骨架格局;城区交通拥堵得到一定缓解,交通品质明显提升,城乡交通服务进一步改善。
到2035年,构建成为面向全球的国际运输枢纽,以机场和港口为主要抓手,推动福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全面提升,争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引领周边的区域交通中心,加快区域融合和市域统筹,提升福州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优化交通结构,突出轨道骨架作用,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支持用地的轴向扩展和开发;提供均衡优质的多元出行服务,各种城市交通方式合理分工、紧密协调,协同提升交通资源使用效率。
1.对外交通发展目标
构建1-2-3出行交通圈:1小时覆盖福州都市圈;2小时通达省域全部地市及外省周边地级市;3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及周边城镇群核心城市。
形成全球1-2-3物流圈:1天通达全国主要城市、2天通达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3天通达全球核心城市。
2.城市交通发展目标
建成区道路网密度不低于8公里/平方公里,骨干道路运行速度达25公里/小时以上。实现中心城区轨道站点800米覆盖人口和岗位超过55%;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5%,公共交通在跨江等关键断面客运通道中分担率达到60%以上。
四 重大交通设施与指标体系管控规划。
综合交通规划提出预控区域交通走廊7条、市域交通走廊6条,中心城区交通走廊11条,通过复合型廊道的预控支撑城市空间发展格局;预控6个重大客运枢纽和9个重大物流园区,保障重大交通设施用地落实。
类型 |
名称 |
重大客运枢纽 |
长乐机场枢纽、福州南站枢纽、福州站枢纽、福州新区站枢纽、琅岐对台客运码头、预留福州西站枢纽 |
重大物流园区 |
连江现代物流城(园)、福州高速物流园区、永泰物流园区、杜坞物流园区、罗联物流园区、长乐空港物流园区、罗源湾物流园区、江阴港物流园区、松下港物流园区。 |
以可考核、可感知为原则,提出15项评价指标,分为约束型和参考型两大类。
五 区域和对外交通发展规划。
1.航空运输
加强空铁联运,推动高铁进机场项目,争取第五航权,培育航空货运,构建海丝航空门户枢纽;
2.铁路系统
推动沿海高铁通道建设,预留昌福、龙福等通道,推进海铁联运,强化福州铁路枢纽对外辐射能力,规划形成“客内货外”的网络架构。
规划形成以福州站、福州南站为主,福州西站、福州新区站为辅的“两主两辅”铁路客运枢纽体系。构建以丹阳站为主,杜坞站、渔溪站、罗联北站为辅的“一主三辅”铁路货运枢纽体系。近远期分别利用樟林站、丹阳站作为货运编组站。
3.公路系统
完善国家及区域干线公路网,协调用地与公路关系,强化重要通道通行能力,规划新增滨海新城高速、福州至福清高速、福州至宁德高速等市域高速公路骨架,新建和改造G316、G324、G104、G228、G355、G534、G639、S209、S211、S213、S308、闽侯荆溪至长乐江田省道等国省道项目,提供网络化、开放化、均等化的公路服务。
4.港口运输
优化港区分工协作,完善集疏运设施,推进海铁联运,打造以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现代化、综合性国际航运枢纽港。发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势,以保税港区为基础,与厦门共建自由贸易港、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5. 都市圈交通一体化
整合都市圈机场、港口、公路、铁路等重大交通资源,推动都市圈完善都市圈交通协调机制,研究都市圈空铁联程一票制、海铁联运、口岸查验“一单制”的服务模式,推广都市圈内部“轨道/公交一卡通”服务,真正实现交通一体,服务同城。
六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1. 公共交通体系
构建以轨道为骨架,中低运量交通为辅助,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多模式、多层级的公共交通体系。
轨道交通:形成市域快线3条,市区线12条,总规模约623.4公里的网络(含F1、S1、S2),推动福州轨道“四网融合”,支撑空间结构“东进南下”。
公交廊道:规划中心城区公交优先通道规划规模将超过410公里。公交专用车道宽度不小于3.5米,并根据路侧和路中方式的设置,控制车站及进出车道空间。
公交场站:按照“高保集中、低保分散”的原则,规划2035年场站用地总规模达到约200-220公顷。鼓励场站综合开发。
2.道路交通体系
骨干路网:构建以快速路、结构性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支路为补充,功能分明、等级合理、具有一定弹性的整体道路系统,推动“高快一体”路网建设运营模式,形成“三环、三纵、五横”的骨架路网格局。
三环包括:二环快速路;三环快速路;四环快速路
三纵包括:国道324;猴玉快速路;泽竹快速路
五横包括:东部快速通道-机场第二高速(快速);机场高速(快速);滨海新城高速(道庆路);道庆洲大桥-东南快速路;青江快速路。
跨江通道:2035年中心城区范围内跨江通道将达到38座(含高速)。推进既有规划桥梁建设,主要包括:前横大桥、文山洲大桥、马限山通道、闽安大桥。规划新增荆溪-上街通道、乌山路过江通道、白马路通道、站后路过江通道、琅岐新桥(琅岐-长乐)、东岭路-高新区等过江通道。
3.步行和非机动车系统
步行系统:构建城市“山-水”步行通廊、“湖-江(河)-海”步行通廊,打造城市历史街区风貌步行示范区。
自行车系统:重点保障跨闽江城区段自行车道连续、便捷,保证人非分离,并根据跨江自行车、行人交通量科学设置路权空间;完善跨乌龙江、马江等外围大尺度跨江通道自行车交通系统。加强对外交通枢纽、城市轨道站点、公交枢纽场站的自行车停车换乘设施布局。
4.停车系统
坚持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体,增加路外公共停车泊位,逐步减少路内停车比例及路内非法停车现象。采用差异化的停车供应及管理策略,加强停车设施的社会共享,建立智慧、共享停车系统。
5.货运系统
立足于交通、环境、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形成“高等级、高标准、多层次”的货运集疏运网络,构建货运物流设施网络,实现城市客货运交通时空分离。市域货运通道主要包括有:沈海高速、甬莞高速、福银高速、京台高速、长福高速、福州-福清高速、机场第二高速等。
鼓励探索试点共同配送模式,构建集约智能共享物流体系。
6. 交通管理信息化系统
推进构建智慧交通一体化平台系统,制定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交通规划、建设、运行、服务、管理全链条信息化和智慧化。支持发展个性化、定制化运输服务,因地制宜建设多样化城市客运服务体系。强化交通节能减排管理,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在交通领域规模化应用。推进无人驾驶和共享经济等新兴技术理念与城市交通的融合与创新,全面提升城市交通服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