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广州市停车场专项规划(2020-2025年)》

日期:2021-06-30 09:14 来源: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 |

  广州市交通局近期发布《广州市停车场专项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广州市拟建停车场112个,提供泊位月3.28个,含一般公共停车场、交通枢纽配建公共停车场、临时用地停车场等。停车场是指供机动车停放的场所(不包括公共汽车和电车、道路旅客运输车辆、道路货物运输车辆等专业运输车辆、摩托车以及非机动车的停放设施),共分为三大类:配建停车场、公共停车场、路内停车位,其中路内停车位既包括在城市道路红线以内划设的面向公众服务的路内停车场,也包括利用街巷、乡村路划设的面向公众服务的路内停车场。

  《规划》指出,截至2019年底,广州全市有路外停车场(包括配建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15770个,路内停车点位3177个,提供划线停车泊位总计277.2万个(长度不超过6米的小汽车泊位)。按道路红线内外划分,其中路外停车泊位267.2万个,占比为96.49%;路内划线泊位10万个,占3.6%。按停车泊位类型划分,其中配建停车场泊位251.2万个、占比90%,公共停车场泊位16.03万个、占比6%,路内停车泊位约10.0万个、占比4%。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市停车泊位的分布不均匀,中心六区约占54.6%,外围五区约占45.4%.其中番周区、天河区、白云区停车泊位数量最多,均超过或接近40万个泊位。据统计,2019年,广州市全市中小客车保有量233.48万辆,2019年全市共有277.2万个划线泊位,泊位数与中小客车总数相比为1.19:1,达到《城市停车规划规范》规定“规划人口规模大于50万人的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应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1.3倍之间”的要求,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位为补充的停车泊位供给体系,总体泊位数量上基本能够满足本市籍中小客车的停放需求。但是由于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高度集中、历史上老城区停车配建不足、“钟摆式”潮汐交通现象明显等因素,导致长期存在时间上、空间上停车结构性失衡问题,部分区域、部分时段停车难问题比较突出,再加上近年来小汽车增速明显,而泊位供给增长趋缓,停车难问题仍将继续存在,需综合运用多种交通治理措施予以合理引导。

  规划:拟提供泊位约3.28万个

  《规划》指出,广州市停车供应的总体思路是:按照适度清足基本停车,从严控制出行停车的原则,坚持差别化停车供给,以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含临时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泊位为补充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运行高效、与道路容量相协调的停车供给体系。配建停车场规划优先保证住宅类建筑刚性停车需求,重点提高医院类建筑配建车位及中小学接送车位规模,严格控制其他建筑配建标准,从源头上溶实“停车需求管理”政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路内停车主要解夫白天学校、医院、商业、商务办公等区域的短时停车以及夜间居住区周边刚性停车需求。因此,路内停车位设置应采取白天短时停车和夜间长时停车相结合的规划模式,提高路内停车位周转率和利用率,发挥出行车位和基本车位供给的双重补充作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