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示范】枝头油茶果为乡村振兴“加油”

日期:2024-11-06 09:12 来源:福州日报
| | | |

工人采摘油茶果。林嘉瑶 摄

霜降过后,闽侯县洋里乡的4000多亩油茶林又迎来采摘季。行走在该乡绅带村的油茶林,只见连片的油茶树挂满果实,大的像鸡蛋,小的如荔枝,煞是好看。近年来,洋里乡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小小的油茶果为乡村振兴“加油”。

荒山变身油茶园

洋里乡的油茶种植,源于拓荒。“最开始,我父亲看到村里有不少荒山,觉得很可惜,便尝试着承包下来发展种植业。”闽侯县绅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常务理事陈飞告诉记者,洋里乡绅带村的油茶资源丰富、种植氛围浓,2006年,在外打拼的他决定回乡创业。

2008年,陈飞与父亲陈德群成立了绅带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有社员52人,油茶林面积达到700余亩。曾经的荒山,变为一处主营油茶种植和茶油加工,集合了苗木培育、果蔬种植以及水库养鱼等项目的生态农业基地。

如今,油茶种植已成为是洋里乡绅带村的特色产业。采摘下来的油茶果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晾晒,再开始剥壳、榨油。油茶果制成的山茶油,除最基础的食用功能外,在医药、化工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科技助种植户增收

近几年,合作社依托丰富的油茶林资源,不断延长产业链,逐渐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丰产时,亩产山茶油可达到30公斤,每亩产值在4000元。合作社种植的油茶大面积挂果后,预计能采收300吨左右的青果,榨出18吨左右的茶油,年产值可达200多万元。”陈飞说。

绅带村目前种植的油茶品种主要是本土的“闽43”“闽48”“闽60”和湖南引进的“湘林210”。“前几年,受寒潮影响,挂在树上的油茶果被冻掉了不少,很可惜。”陈飞唏嘘道。经历严重的寒潮灾害后,陈飞积极采取防范措施,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科学的态度,静待来年的丰收。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牵线下,合作社得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油茶工程研究中心提供的技术指导。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加上扎实的技术支持,让绅带村油茶种植户的收入逐年攀升。

“未来将继续推广联农带农合作模式,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合作社将加大与科研院校等的合作,持续优化茶油加工工艺,提升出油率,提高茶油品质。”陈飞信心满满地说。

以农促旅带动发展

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油茶种植规模的扩大,带动了乡村劳动力的就业。陈德群告诉记者:“到了采摘季,我们会请周边的村民来采收油茶,算是季节性用工。丰产期一天最少要70至80人,有时甚至要上百人,人手不够还要去别的乡镇请人过来帮忙。”

如今,小小的油茶果成为带动乡村百姓致富的“金果果”。目前,绅带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先后注册“绅带”“绿拇指”等品牌商标,采取“油茶协会+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洋里乡及周边油茶林,与农户签订了收购合同,聘请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定期举办培训班,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辅导。

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发展。未来,该村将尝试依托油茶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与附近的锡地村文旅项目联动,把基地打造成农旅融合示范园,整合特色农家乐、休闲垂钓、亲子体验、户外烧烤等特色文旅资源,推动三产融合,进一步拓宽农户增收的渠道。(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林嘉瑶 邓一飞)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