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示范】闽清店前村激活乡贤文化,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闽清店前村激活乡贤文化,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庭院“方寸地”增收“聚宝盆”
寨头小院干净整洁。记者 阮冠达 摄
门前广场上,邻居们围坐闲谈,笑语连连;田间地头,梅花鹿、黑天鹅自在漫步,很是可爱。年关之际,闽清县池园镇店前村寨头小院内愈发热闹。周边的邻居、村里的乡亲、从县城远道而来的游客……欢声笑语间,乡村振兴的新气象愈发可感可及。
这座美丽的寨头小院,源自乡贤黄应芳的一个梦想。2003年他前往杭州,从事珠宝生意。浙江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的“千万工程”,给予了他新的愿景——希望自己的家乡也能美起来。
为此,黄应芳充分利用春节回家的空闲时间,对老宅周边进行改造。门前的空地,虽是乡亲们平日休憩闲聊的地方,长年却无人打理。黄应芳清理空地上的杂物,盖上凉亭、长廊,再种上几盆鲜花,乡亲们从此有了一个“家门口”的小花园。寨头小院,渐渐有了雏形。
春节、国庆、周末……利用偶尔回乡的空余时间,黄应芳开始自主开发经营寨头小院,做好发展计划,流转周边土地,逐渐提升小院品质。
春节将至,如今的寨头小院已经大不一样了。池塘边,黑天鹅将头伸进翅膀里面,睡得正香;柯尔鸭成群结队,自在凫水。岸上,两头梅花鹿结伴而行,孔雀躲进窝里相互依偎。
“大家口口相传,都说咱们这有个小动物园。”店前村村委会主任黄家忠笑道。这些年,寨头小院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逢年过节,人流如织。最高峰时,每日人流量可达上千人,一些年轻人甚至将小院当成了婚纱摄影的取景点。
如今,黄应芳还在寨头小院着手建设了野营基地、观景茶寮、四季花卉观赏园等设施。秉承造福乡亲的理念,寨头小院一直对外免费开放。不断涌来的人流,为村庄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客流高峰期,许多村民都摆摊经营,增加收入。小院周边建设了采摘农场,让远道而来的游人玩得舒心,玩得尽兴。”黄家忠说,近年来,村委会还和黄应芳合作,修建寨头路,翻新寨后沿路两侧房屋外墙,重建邻里旧房,带动更多村民共同改善家乡人居环境。
黄家忠介绍,结合原有的“乡贤文化”基础,店前村还推出了“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规划,引导更多农户发展具有特色的庭院经济,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同时,鼓励乡贤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共同参与乡村难点堵点治理,助推美丽庭院、乡村振兴、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提质增效。
“未来,我们将继续立足本土资源优势,以乡村为纽带,以‘聚贤’为主线,着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从而挖掘归乡人创业潜力、彰显旅乡人创业引力,争取让更多乡贤项目落地开花。”黄家忠笑道。(记者 阮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