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暨“十一五”发展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支持海西建设为动力,加速度、强投入、调结构、鼓干劲、上水平,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任务。预计全市生产总值3065亿元,比增14%;财政总收入402.51亿元,比增2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7.82亿元,比增2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0亿元,比增40%;出口总额156亿美元,比增29.9%;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11.85亿美元,比增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0亿元,比增20.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0元,实际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实际增长7.6%;城镇登记失业率3.3%;人口自然增长率5.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5%、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0.1%、化学需氧量减少0.1%的节能减排任务预计可以完成。
一年来,我们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集中力量抓了十件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大事要事。一是主动融入海西发展。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贾庆林、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主动站位、主动作为,把福州发展融入海西建设、福建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统筹推进,发展理念、发展运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及时制定出台促进高成长企业、出口创汇企业以及金融、旅游、物流、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产业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大力提升城市品质。积极实施“东扩南进、沿江向海”城市发展战略,加快疏解老城、推进新区建设,城市框架迅速拉开。南台岛、东部新城、晋安新城、马尾新区等重点区域详规编制、重要节点城市设计不断深化细化,海峡金融商务区、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等城市组团建设成效初显;全面推进“四绿”工程,完成西二环、北二环等主干道沿线绿化改造提升和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广场等重点区域绿化建设,城区新增绿地面积710万平方米。三是持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闽江下游非法采砂得到有效遏制,闽江北港整治迈出了重要一步;在五城区分9批集中拆除违建,鼓岭违建拆除及一期整治取得成效。四是全力突破招商引资。引进蓝星化工重油催化裂解、宝钢德盛镍业、江阴煤化工、友顺电子、中建工业产业园综合开发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前景好的工业项目加快发展。五是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建设快速推进,18个高新项目落户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鼎元光电等产业龙头项目落户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六是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继海峡水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建成之后,海峡金融商务区万达广场、特易购中心等建成或基本建成,海峡汽车文化广场、海峡钢贸城、海峡西岸国际物流商贸城、浦上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苏宁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动工建设。七是有力提升旅游发展。琅岐、三江口等旅游综合体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连江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北区水厂源脉温泉休闲园、闽侯光明谷温泉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高端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加快,船政文化、天生农庄等景区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福州被命名为“中国温泉之都”,形成了温泉游、闽江游、文化游等三大品牌,全市接待游客突破2300万人次。八是积极支持平潭开发。在规划编制、资金投入、转移支付、项目建设、人才交流等方面全面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平潭海峡大桥、渔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平潭海峡大桥复桥、环岛路及福州至平潭高速铁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动工建设。九是切实打好“五大战役”。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激情创业、提速增效,发展气势、发展效益进一步凸显。实施“五大战役”项目248项,总投资4242.3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816.46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1.6%。十是迅速平抑市场物价。在全国率先建立蔬菜价格异动协商机制,及时有效抑制菜价较快上涨;同时,增设便民早市,强化“菜篮子”基地建设和物价监管,实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切实减轻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
与此同时,我们还着力推进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升级,三次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5亿元,比增4.5%,福清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突破380亿元,有效带动农户93万户。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实施标准农田改造1500亩、土地整理开发复垦3.41万亩、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7991亩,除险加固水库14座、海堤11.95公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切实加强。
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英冠达电子、力恒锦纶、德盛镍业等180项工业新增长点项目,全市工业总产值48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90亿元。戴姆勒汽车、中铝瑞闽、捷星显示等30项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锦源纺织、悦得软包装等25项重点工业项目动工建设。加快城区工业整合提升步伐,东南电化、耀隆化工、青岛啤酒等12家企业实施搬迁改造。积极扶持高新企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新大陆集团研发出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全市新增1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3家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新成立7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8家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在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落地建设。
加快发展提升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1440亿元,比增11%。鼓楼区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国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12家,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建设。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家电下乡以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成效明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乡镇率达98.7%。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功举办第六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小企业技展会、中国文化用品商品交易会巡回展、中国(福州)首届国际游艇展等12场全国性、区域性展会。建成芍园壹号、榕都318等一批文化创意园区,福州被评为国家影视动漫实验园。
(二)增强发展后劲,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项目带动,387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突破900亿元,创历史新高。向社会承诺的160个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已如期开工、竣工。火车南站建成投入运行,合福铁路、向莆铁路福州段及可门、江阴支线等7个铁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动工建设京台线建闽高速公路福州段等5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机场高速公路二期、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完成3条国道路面改造。福州港新增吞吐能力260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1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47万标箱。福清核电站建设全面提速,华能电厂三期建成投产,牛头尾一期、三山泽岐等风电项目基本建成。地铁1号线全线动迁,地铁2号线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三)打造宜居城市,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高起点规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已上报待批。坚持高标准建设,新改扩建福飞路等23条城区快速路、主次干道及25条支路街巷;动工建设淮安大桥、琅岐闽江大桥,加快建设林浦大桥和螺洲大桥,鼓山大桥建成通车;新辟公交线路32条,新增公交车570辆,新投放出租车1200辆,新增停车泊位1231个;实施白马河、晋安河(光明港)、磨洋河等主要内河综合整治,白马河步行道全线基本贯通;琴亭湖建成开园;连坂、长安等7座污水处理厂和红庙岭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福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实现每个县(市)至少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的目标要求。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增加环卫设施的投入,实施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改造800幢建筑立面景观,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主干道架空缆线下地。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畜禽养殖污染、石板材行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4%,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8.9%。
加快城乡统筹。积极推进荆溪、青口、龙田等3个省级试点小城镇和10个市级示范性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58.5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15公里,全市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2%。解决农村2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000口,新建改建农村卫生户厕2.87万户。新建或改造农家书屋7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7个、乡镇卫生院14所、示范性村卫生室17所。建成省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9个。基本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和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
(四)拓展发展空间,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提升。外贸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3.5%和19%。全市新批千万美元以上外(台)资项目50项,合同金额9.6亿美元。实施“回归工程”项目171项,总投资329.8亿元。福州保税港区获批,首期验收工作积极推进。赴台开展经贸文化交流取得圆满成功,对接洽谈项目99项,总投资63.99亿美元。榕台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不断拓展,新开通5条空中客运直航航线以及空中货运直航航线。榕台交流合作全面推进,成功举办第十二届“5·18”海交会以及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会、船政文物赴台展、闽剧《陈靖姑》赴台巡演等对台交流活动。支援三明灾后重建及新一轮对口援疆、援藏工作有效推进,援建四川彭州灾区提前一年全面完成任务。
(五)创新体制机制,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果。积极整合盘活国有资产,市属投融资平台、产业集团、专业公司加快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实施燃气企业股权融资,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首次通过公开招投标成功出让。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等项目采用BT模式建设,进一步拓宽了直接融资渠道。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积极鼓励和推进企业上市,7家企业在境内成功上市,全市上市企业已达59家。制定出台促进审批提速增效的一揽子意见,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办理时限有效压缩,办事效率有所提高。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行,市二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实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加快。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六大员”、“168”等农村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六)强化公共服务,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建成开放新儿童公园、新茶亭公园、滨江休闲广场。动工建设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城市发展展示馆、工人文化宫改造等一批公共设施项目。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10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56.1万平方米,动工建设三江口高级中学、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成立闽江学院商学院,开办社区大学,在全省率先出台《学前教育管理办法》,马尾区在全省率先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农民工子女入学、数字青少年宫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动工建设肺科医院病房大楼等3个市级医院项目,新增床位1300张;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7%,重大疾病住院补充补偿等制度全面实施,补偿受益面不断扩大;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任务;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在市、县两级全面建立。开展首届茉莉花文艺奖评选活动,福州伬艺《水榭欢歌》、专题纪录片《天趣人意——福州脱胎漆艺》等一批文艺精品荣获全国性大奖,“激情广场大家唱”获得全国“群星奖”。在第十六届亚运会上,我市体育健儿获得6枚金牌;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福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基本完成省下达的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体育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建成健身路径427条,成功承办国际铁人三项洲际杯赛、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等群众体育活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深入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成绩位居全国省会及副省级城市第11位。
(七)办好惠民实事,人民生活水平取得新提高。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5.6万人。妥善处理劳动纠纷,有效维护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在鼓楼、台江、仓山、晋安等四城区和福清市全面推行。实施565万平方米危旧房(棚屋区)改造,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54万套社会保障房开工建设任务。完成“造福工程”搬迁5000人,帮扶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1.02万人。建设、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110个,新建“福乐家园”10所、农村敬老院9所。积极防抗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4.97%。加强消防等应急救援装备的更新配置,坚决排查治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较大幅度下降。
(八)推进提速增效,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步。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基本完成市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清理市政府规章,提请市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2项,对56项地方性法规提出清理意见,制定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36件。推进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平台建设,网上审批及效能监察系统全面推广至县(市)区,网上行政处罚及执法监察系统在市直部门广泛应用并向县(市)区延伸,网上公共资源交易和中介诚信管理系统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便民呼叫中心12345系统获得中国信息协会颁发的中国城市信息化服务创新奖。“中国福州”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位居全国31个省会及计划单列市第四名。绩效管理扩大到市、县、乡三级和75个市级机关单位,组织开展了“十佳市级办事窗口”评选活动。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实施效能问责212人次。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强化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深入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健全完善。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办复528件省、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495件省、市政协委员提案,满意率分别达95.1%和99.6%。
2010年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一五”规划的胜利实现。过去的五年,是践行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五年,是积极应对发展中矛盾和困难、实现提速增效的五年,也是民生较大改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来,福州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均达到或超过“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要求。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接近翻一番,年均增长13.8%。财政总收入突破400亿元,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300亿元,接近翻两番,年均增长30.8%,五年累计达6943亿元,超过1949年~2005年投资总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500亿元,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8.6%。出口总额突破150亿美元,接近翻一番,年均增长12.5%。福州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并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1.7∶45∶43.3调整为2010年的8.6∶44.4∶47。农业朝着特色化、品牌化、设施化、产业化的方向提升,形成水产、畜牧、果蔬、食用菌、茶叶、花卉、竹木等特色优势产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09家,水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工业加速向南北“两翼”集聚,“两翼”四县(市)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3%。产业集群向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形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轻工食品、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及能源等八大重点产业。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商贸、旅游、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是城乡面貌变化明显。“东扩南进、沿江向海”城市发展战略在积极推进,城镇化率提高到60%。综合性、立体化的对外交通体系基本形成,福州发展跨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总里程增加到400公里,福州港成为国家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650万人次。新改扩建63条城区快速路、主次干道及70条支路街巷,新增城市道路100.8公里。全面整治提升西湖、左海,新改扩建动物园等城市公园21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3%,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9%。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障服务、防灾减灾能力有效提升。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双百工程”试点村达605个,97%的乡镇和93%的行政村完成省下达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任务。“十一五”节能减排攻坚任务预计可圆满完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持续位居全国前列,福州在2010年中国环境规划院公布的环境宜居城市监测评价结果中位居榜首。
四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基本完成市属工业、农业、商贸、外经贸国有企业改革和燃气、公交、自来水等公用事业公司制改造,构建形成以4个投融资平台、6个产业集团、2个专业公司为主构架的国资运营格局。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完善,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全面推行。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和行政管理等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累计达45.8亿美元,来榕投资或设立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从2005年末的52家增加到2010年末的86家,“走出去”到境外投资的企业或机构达176家。榕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不断取得突破,率先实施中央惠台政策,率先开展两岸海上货运直航,率先推动两岸双向投资。“5·18”海交会、海峡两岸合唱节、“两马”同春闹元宵、海峡渔业周暨渔博会等对台交流合作平台向常态化发展。榕港榕澳合作、海内外友城合作、闽浙赣皖经济协作、闽东北五市区域协作、对口支援以及侨务、外事、异地商会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是社会事业有效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两免一补”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新建中小学校36所,在全省率先实现“双高普九”、完成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在全省率先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基本完成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形成覆盖市、县、乡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精心打造闽都文化等品牌,基本完成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文保建筑、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三坊七巷入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嵩口镇、闽安村、琴江村等村(镇)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镇),寿山石雕等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保护名录。闽剧《王茂生进酒》等8项文艺精品获得全国性大奖,闽都民俗文化节、城市精神征集评选、读书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福州成为全国首家合唱基地。竞技体育屡创佳绩,全民健身网络初步形成。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关系和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社会科学、科普、防震、地方志、档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六是人民生活切实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5年实际增长59.1%和4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4.55万人次、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47万人。构建形成了五大险种齐全、功能基本完备、规模持续扩大、制度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慈善加快发展。初步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1000万平方米,竣工603万平方米,解决1.4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累计为城乡人民兴办实事项目91件272项,较为有效地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春风·春雨·光彩”、“榕商联村”、“春风助学”等扶贫济困活动深入开展。“平安福州”建设扎实推进,信访、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建设以及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海防、人防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省会中心城市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热情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福州市人民政府,向为福州建设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家、公务人员和外来建设者;向给予各级政府工作有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向为福州建设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榕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福州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福州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经济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还不强,第二产业大项目还不多,现代服务业发展、市场体系建设较为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改革攻坚任务较重,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上仍然存在制约发展的因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卫生、园林绿化、内河整治等需进一步加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本公共服务较为薄弱;部分城乡群众生活仍较困难,住房、教育、医疗、物价、就业、社会保障等与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影响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少,时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以及突发性群体事件;个别政府部门以及一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热情和积极性不高,不敢负责任、能拖则拖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廉政建设仍需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采取更加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暨2011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福州进入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时期。经过“十一五”的共同奋斗,福州具备了提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和良好态势。中央支持东部率先发展和海西先行先试,省委、省政府作出全力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福州加快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好”字当先、能快则快,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把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贯穿于“十二五”发展的全过程,加快实现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目标要求。
市委《关于制定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发展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作出的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围绕“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发展定位,持续推进“三个加快”,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
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率先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翻番;福州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滨江滨海、宜居宜业的城市特色魅力更加凸显,国家生态市全面建成,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及目标,我市“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提升现代产业竞争力,掌握新一轮发展主动权。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力争培育形成6个千亿产业和15家以上百亿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海洋经济强市以及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二是创建全国创新型城市,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构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以上,构筑“人才高地”,建设“数字福州”。三是争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增强新一轮发展驱动力。推进收入分配、财政、投融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社会事业、行政管理、资源性产品价格等领域的改革攻坚,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对外开放新优势,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积极主动贯彻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大力推进榕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建设闽江口榕台产业对接集中区、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基地、两岸直接往来综合枢纽和主要通道,打造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城市。四是打造福州大都市区,构筑新一轮发展大平台。加快中心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发展步伐,加快中心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加快形成“一区三轴八新城”的城市发展空间结构,着力建设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谐的文化名城,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群、港口群以及周边城市群(城镇群)有机联动发展。五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新一轮发展新格局。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力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加快构筑南北“两翼”产业发展新高地,大力推进江阴、环罗源湾等新增长区域发展,支持建设山区生态经济带;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科学发展之村、宜居宜业之村、文明祥和之村和生态优美之村。六是建设人民幸福的“有福之州”,提升新一轮发展和谐度。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加积极地促进充分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着力打造“法治福州”、“文明福州”、“平安福州”。
各位代表,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确定我市今年的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出口总额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达12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应确保完成。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有效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扩大城乡消费需求。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居民生产性、经营性、工资性、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逐步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切实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积极推动城乡消费结构升级,合理引导住宅消费,汽车、家电、家具等大宗商品消费和教育、文化、娱乐、健身、休闲、旅游等热点消费,积极鼓励发展电子商务、信贷消费等新型消费方式。大力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继续实施财政补贴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新网工程”建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治理“餐桌污染”,开展肉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非法传销、商业欺诈、盗版侵权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
二是发挥投资引领作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继续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确保完成2800亿元的基础上,力争突破3000亿元。继续集中力量打好“五大战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安排市级重点项目430项,总投资7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0亿元。全面动工建设罗源湾北岸铁路支线,推进合福铁路、向莆铁路福州段及江阴铁路支线、福州至长乐机场铁路、福州至平潭高速铁路建设,争取建成可门铁路支线。推进福永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等9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建成福银高速公路福州南连接线、西北绕城高速公路闽侯段、福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福州段。推进罗源湾港区将军帽作业区15万吨级散货码头等8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建设,争取建成江阴港区10号泊位及可门作业区4号、5号泊位。全面加快福清核电站建设,动工建设福清高山风电三期、连江北茭风电等能源项目,争取启动永泰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全面建设地铁1号线,争取动工建设地铁2号线。
三是稳定和拓展外需。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口结构,推进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电子信息、船舶、家具及装饰品等省级重点出口基地建设,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商品的出口。加快提升加工贸易,推动加工贸易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产业链和价值链两端延伸拓展。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等服务贸易。充分发挥江阴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政策优势和辐射功能,扩大国际中转、采购、配送和转口贸易。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重大展会,深度拓展传统出口市场,大力开拓自贸区市场和新兴市场。完善口岸“大通关”机制,扩大福州口岸出口货源。加强进出口预警、产业损害预警,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二)大抓产业发展,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抓实东南电化、耀隆化工搬迁等78项重点产业项目和青口镁合金、华东船厂等260项工业新增长点项目,动工建设蓝星化工重油催化裂解、宝钢德盛镍业、中景石化、冠海大型修造船基地等30项重大项目,突破罗源铬铁、和硕笔记本电脑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福清江阴、长乐空港、连江可门、闽侯铁岭及罗源、闽清等地工业园区的资源整合、设施配套、功能提升和空间拓展。鼓励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培育壮大骨干优势企业。支持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增资扩产,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认真实施名牌战略,支持名优地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
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全面推进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福兴经济开发区智能化产业园区、福州软件园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实施金山工业集中区改造提升,推进星网锐捷、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海峡软件新城等一批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光电、软件、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争取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大力促进“三网融合”,推进全省物联网鼓楼示范区建设,推动二维码技术应用。加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争取新设立25家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建、完善5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强化产学研合作,组织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依托“6·18”项交会等活动平台,强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双向对接。完善人才储备政策,打造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创业平台,着手建设人才公寓,吸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来榕创业发展。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海峡汽车文化广场、钢贸城、水产品批发交易中心二期建设,争取动工建设海峡医药城,实施鳌峰片区花鸟市场等搬迁,加快小商品批发市场、南通建材市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海峡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等周边配套设施,动工建设新南港大桥等项目。打造特色商圈,鼓励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推进鼓楼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台江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仓山浦上万达广场、台江南星商城、晋安秀峰路综合商业广场及鼓楼、台江王府井百货等一批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建设六大现代物流园区和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项目,构建综合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发展金融业,着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办好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中国动漫消费电子展、国际漆文化节等一批重大展会。支持发展现代传媒、动漫游戏、设计创意、工艺美术、广告创意等文化创意产业,推进福州动漫产业基地二期、长乐海西动漫创意之都、连江(时代华奥)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园、海峡(永泰)影视基地等一批项目建设。
四是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快推进琅岐、贵安、三江口等旅游综合体开发建设。打响省会“中国温泉之都”品牌,动工建设温泉博物馆、桂湖生态温泉城、淮安温泉会议中心等一批温泉旅游高端项目,提升闽侯、连江、闽清、永泰等温泉旅游发展。完善闽江北港两岸旅游码头等配套设施,发展沿岸休闲产业,提升灯光夜景建设,促进水岸交融、船景互动。扩大文化游品牌影响力,规划建设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寿山石博物馆及综合交易中心等一批项目。发展滨海游、生态游、乡村游,提升青云山、鼓岭等重点旅游景区,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带。争取开展外地临时来榕人员赴台旅游就地办证试点,发展海峡旅游。加强旅游品牌宣传、市场营销、线路整合、人才建设和商品开发,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优化旅游环境。
五是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优化海洋开发布局,构建罗源湾、闽江口、福清湾、兴化湾北岸等海洋经济集聚区。拓展远洋渔业,合理有序发展罗源湾外海水养殖,大力发展水产加工业。高标准建设一批临港工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港口物流等重点项目。培育壮大海洋运输企业,提高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加快海洋科技中试基地建设,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保健食品、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稳步推进福州港管理体制一体化,加快罗源湾航道疏浚与渔排搬迁,积极争取罗源湾港区对外开放。新辟福州港至西非、东南亚等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发展铁路、公路、港口、航空联运。合理保护开发海域、岸线和海岛资源。
(三)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一是强化规划龙头作用。积极争取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获上级批复。加强专项规划、重点区域详规编制和重要节点城市设计,深化马尾新区规划、南台岛总体概念性规划和东部新城、晋安新城控制性详规,统筹长乐、福清城市规划,启动螺洲、林浦等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规划编制。落实山体、景区保护规划,启动沿山、沿江、沿河、沿湖、景区周边整治的规划建设立法工作。强化规划执行的权威性、严肃性。加快建设城市发展展示馆。
二是增强承载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周边、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周边、金融商务区和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横屿、火车南站周边、火车北站周边等组团建设。大力提升马尾新区长安、马江、快安、琅岐等四大组团,动工建设马尾滨江休闲道、环山观光道、琅岐环岛路,推进琅岐闽江大桥、城区联接琅岐的快速道路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危旧房(棚屋区)、城中村500万平方米成片改造。加快推进螺洲大桥、林浦大桥、淮安大桥建设,确保西北三环建成通车。加快建设二环至三环铜盘连接线、湖东东路、南台大道等道路,改造提升福兴大道、福新东路、斗池路等20条城区道路。依据规划,加快市区地下或立体公共停车场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闽江南北港两岸、三江口、琅岐岛防洪工程及魁岐排涝二站等项目。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新建改建五城区公厕75座,实施东南区水厂水质深度处理和城门水厂二期扩建,动工建设东南区水厂、城门水厂水源更换工程,全面完成市区液化天然气联网供气。
三是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全面推进“四绿”工程建设,完成冬春造林绿化88.1万亩,加快改造提升光明港、晋安河等公园,实施东北三环等一批道路绿化景观改造提升。按照能绿则绿、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的要求,全面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加快推进白马河、晋安河(光明港)、磨洋河等内河截污、疏浚工作,同时加快推动南台岛内河整治取得成效,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闽江以北城区内河整治,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提升公交服务,新增普通公交车350辆、清洁能源公交车260辆,新辟公交线路33条,优化公交线路20条,新建公交首末站10个以上。全面完成主城区架空缆线下地。继续加大违建拆除及景观整治力度。不断强化城区交通秩序综合管理,严格依法依规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加强出租车、公交车、摩托车、电动车交通监管,建设智能化交通控制中心,着力缓解中心城区主要节点交通拥堵。巩固无物业小区整治成果,对有条件的小区引进物业管理,切实改善小区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长效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城市数字网络化管理系统,加大“门前三包”、渣土管理、户外广告清理及非法采砂、“连家船”治理等工作力度。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试点工作,基本建成餐厨垃圾分类处理厂。
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循环经济和绿色消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行清洁生产,坚决淘汰造纸、皮革等行业落后产能。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全面治理纺织印染、建筑陶瓷、畜禽养殖、石板材等重点行业污染,认真解决危险废弃物、餐饮油烟、生活噪声、建筑工地粉尘、机动车尾气等事关民生的环境问题。加强闽江、敖江、龙江、大樟溪等重点流域综合整治,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加快建设洋里污水处理厂三期、连坂污水处理厂厂外管网一期、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等环保基础设施,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落实环保监管责任,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等制度,强化环境监测,增强环境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能力。完善重点流域、森林资源等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强化重要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和沿海防护林体系、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等保护,争取闽江口湿地成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扎实开展生态市创建活动,创建40个以上省级生态乡(镇)、600个以上市级生态村。
(四)加快城乡统筹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发展水产、畜牧、果蔬、食用菌、茶叶、花卉、竹木等特色优势产业,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积极推进林业“五大基地”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发展培育一批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支持农业“五新”推广,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和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机构。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农林有害生物防控和森林防火等工作。
二是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大力实施标准农田改造2900亩、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7000亩、土地整理2.41万亩、补充耕地1.1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4万亩,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28座,启动7个县(市)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启动新一轮“双百工程”试点村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80公里,新增农村客车250辆,全面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解决农村1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300口,新建改建农村卫生户厕8000户。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实施1100个村广播“村村响”建设,为农村放映电影2.6万场、文艺下乡1000场,建设省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250个、农村健身路径220条。争取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服务场所。深入开展“春风·春雨·光彩”、“榕商联村”、“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活动,完成“造福工程”搬迁2000人,对新一轮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1.4万人实行全面帮扶。
三是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加大对“三农”投入,切实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完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展非农产业增收渠道,支持发展各具特色的休闲观光旅游等农村第三产业,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鼓励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强农民转产就业培训,争取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5万人,开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增强农村“造血”机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完成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推进闽侯、连江等地村镇银行组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行农业用地依法、自愿、有偿、有序、合理流转,争取林权证发放到户率达60%以上,推进海域使用权制度等改革,完善农村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四是着力增强县域统筹发展能力。赋予县(市)更大的发展自主权,推进强镇扩权改革试点。建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继续帮扶财政困难县,加大对老少边贫岛地区的帮扶力度。支持各县(市)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和企业搬迁,发展壮大县域特色经济。通过支持产业项目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对口帮扶、转移支付等措施,逐步缩小县域发展差距。充分发挥县(市)城关、小城镇联结城乡、辐射农村的作用,加快县城扩容提升步伐,大力推进荆溪、青口、龙田等省级试点小城镇和10个市级示范性小城镇起步区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
(五)深化改革开放,增创跨越发展新优势。
一是全面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做大做强市属投融资平台和产业集团,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新开发建设模式,积极运用BT、代建等方式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等领域,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落实财税改革政策措施,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逐步推行预算公开,发展股权投资。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稳步实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实施药品零差率,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重点工作任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发展和规范各类行业协会、市场中介服务组织。
二是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狠抓产业龙头项目引进落地,引导外资合理投向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非营利性的公共事业,鼓励企业增资并购、境外上市返程投资。认真办好第十三届“5·18”海交会,积极参加第十五届“9·8”投洽会等国内外重大经贸活动,进一步提高办会水平和招商实效。加强与海内外榕籍重点客商、新生代华侨华人的联系,打造创业投资平台,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强化与央属企业、跨国公司等海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对接合作,争取更多的大项目在我市落地。提升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投资区发展水平,增强其辐射带动功能。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资源进口。鼓励对外直接投资,构建境外知名品牌、营销服务网络、商品集散中心和生产加工基地。提升榕港榕澳合作、海内外友城合作、闽浙赣皖经济协作、闽东北五市协作水平,拓展福州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
三是全面推进榕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紧紧抓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实施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两岸货物贸易早期收获计划,加快推进台湾精品商业街、海峡商品交易中心等项目,争取福州保税港区成为海峡两岸汽车贸易专属口岸,着力打造大陆对台贸易中心。拓展榕台金融合作,争取海峡银行与台湾金融机构合作取得突破。促进榕台在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以及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意产业的深度对接合作,争取台商投资区扩区,争取启动建设东南IC制造业基地,大力推进鼎元光电、友顺电子、华映面板及东南汽车三期、四期等重大项目。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积极引进推广台湾农业优良种苗、先进技术。进一步拓展榕台空中直航,推进榕台海上货运直航常态化,加快建设海峡快捷通道等项目。推动榕台文化、教育、科技、人才、旅游、体育、卫生、民俗、宗教和县(市)、乡镇(街道)等全方位、常态化交流合作,继续办好海峡两岸合唱节、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会、海峡渔业周暨渔博会等一批特色对台交流活动。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推动周边县(市)与平潭开发建设的对接合作,促进联动发展。
(六)提速建设社会事业项目,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一是努力兴办省会一流教育。完善中小学布局,加大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续建23所中小学校,实施40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32.2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三年建设任务,完善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开展课外科普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多元投入,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6所,确保每个乡镇、每个街道都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推动17所普通高中学校达标升级,推进普通高中内涵特色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试点。加强与产业发展相对接的中职、高职专业体系建设,建成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创建2所全国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升闽江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倡导尊师重教,推进城乡、校际之间的师资交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扶持发展特殊教育、老年教育,切实加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
二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快建设儿童医院等4所市级特色专科医院以及金山、东部新城等2所新区医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千名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实施百名医师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卫生院、每个街道至少有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建设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增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完善“一站式”服务,扩大普通门诊补偿试点范围,全面推行省级医院即时结报。大力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持续推进“平安医院”建设,规范医患纠纷处置,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造健康城市。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扶持老年人体育事业发展,积极申办第八届全国城运会。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依法加强人口计生管理,实现计生优质服务全覆盖。
三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支持省科技馆新馆、海峡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图书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等一批代表省会城市水平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全国先进文化县创建活动,加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实施艺术精品建设工程。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活动组织工作。提升“激情广场大家唱”等群众性文化品牌,开展“文明小戏”进基层活动,办好第四届闽都民俗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强化重点涉台文物和脱胎漆器、软木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三坊七巷”、福建船政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四是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大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力度,大力弘扬闽都文化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开展“公共文明建设好习惯”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深化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活动,大力发展志愿服务,着力培育文明风尚。结合创模、创卫复查,全力推进文明创建专项整治行动,提升创建工作实效。加强省市共建、军地共建,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明创建的良好氛围。
(七)着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民生幸福指数。
一是促进充分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争取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8万人。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就业援助制度,新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大就业培训力度,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依法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创建和谐企业活动,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和工资集体协商,切实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使劳动者在体面劳动中获得尊严。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各类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开展四城区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实施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市级统筹。进一步完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推进和谐拆迁。认真实施以公共租赁房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加大安置房建设力度。完善城乡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加大对城乡困难家庭、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尊老爱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规范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新建3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和一批农村敬老院。扩大医疗救助、法律援助范围,大力发展社会慈善、社会福利事业,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
三是稳定市场物价。建立健全粮食、蔬菜、副食品储备制度。加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新增蔬菜基地1万亩、生猪基地3家、禽蛋基地5家,升级改造集贸市场20个,新建或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00个,建设便利店80个。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政策,降低或取消部分收费项目,畅通市场供应渠道。完善蔬菜、猪肉、禽蛋等主要商品价格异动协商机制,严厉查处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适时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加大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力度,严格监管商品房预售行为和质量安全,强化住房交易信息公开,切实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八)全力构建“平安福州”,维护省会中心城市和谐稳定。
一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拓展电子警察等技防系统的覆盖面,推进视频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和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示范应用,有效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完善社会监管矫正机制,依法规范推进社区矫正和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强化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消防安全、社会安全的监管责任,加大消防等应急救援装备的更新配置力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切实排查治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大避灾避险场所建设力度,设置2240个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58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形成覆盖全市所有建制村(社区)的避灾网络,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的避灾场所和基本生活保障。
二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创建法治县(市)区活动,加强普法教育、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工作。完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应急处置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着力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困难,改善社区工作者待遇,规范和完善社区服务与管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制。完善“一站式、一证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加强网络监管,强化社会舆论引导。全面实施市民卡工程,基本实现市民卡发放全市覆盖。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加强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管理,促进其规范、健康发展。扩大基层民主和群众自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海防、人防等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
三是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推行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积极推广应用维稳群众工作队管理系统,构建责任明确、整体联动、反应迅速、参与有序的维稳工作格局。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按照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要求,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加强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和约访,及时有效地把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依规快速处置重大突发性群体事件,保障省会中心城市和谐稳定。
三、全面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各位代表,“十二五”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的要求。福州市人民政府将立足大局、着眼长远,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去推动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提高学习力。更新学习理念,把学习作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第一需要,牢固树立和增强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理念,加快打造学习型政府。突出学习重点,联系实际加强理论、科技、法律、政策和业务的学习,切实提高干部理解、领会和运用政策的能力,提高推动工作、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实效,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先行先试的实际行动、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为民惠民的有效举措,切实做到学用相长、学以致用。
(二)激发创新力。进一步站位全局,立足海西建设,不断推动发展新的跨越、工作新的提升,凸显福州省会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先行先试,别人能做的我们不仅要能做,而且要做得更好;积极鼓励干部大胆试、主动闯,以先行抢占先机、以先试闯出新路。进一步创新创造,在遵循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主动冲破旧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的束缚,能够一步到位的不分两步走。进一步宽容失败,关爱和支持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的干部。
(三)强化执行力。大力转变工作作风,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紧迫感,雷厉风行地推进工作,分秒必争地抓好落实。大力提升机关效能,严格绩效管理,强化行政问责,坚决治庸治懒,促进提速增效,切实精减会议、文件,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等行为。大力倡导真抓实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基层、企业和群众提出的问题,要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大力加强工作督查,以铁的纪律、硬的作风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四)维护公信力。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使政府的每项工作都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承诺有度,确保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坚持阳光行政,扩大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平台应用范围,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听证等制度,提高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水平,确保政府工作在阳光下运作。坚持廉洁从政,强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和落实反腐倡廉制度,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深化对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小金库”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时刻保持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的本色。
(五)增强凝聚力。团结协作,牢固树立政府工作“一盘棋”的观念,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条块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高站位、大气魄推动快速发展,凸显跨越发展的气势,激发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民生为重,切实做到事关民生的财政投入优先保证、事关民生的利益问题优先解决、事关民生的保障机制优先构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扬民主,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各位代表,福州新一轮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艰巨而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不失机遇、乘势而上,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为推动福州“十二五”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开局之年”跃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