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亮点】
建成20多年的福州金山工业园区,效益不突出、土地粗放利用等问题日益凸显。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仓山区深化“强产业 优环境”专项行动,以橘园洲片区为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以“规划、规范、提升、示范、招商”为指导,突出解放思想,探索机制创新,通过问天要地,片区年产值从不足10亿元提升至270亿元以上,预计3年到5年内可形成千亿产值。
【生动实践】
乌龙江畔,仓山智能产业园内,一栋栋崭新的标准化厂房巍然矗立,已对接入驻锐捷网络等26家企业,年产值270亿元以上。这颗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创新型产业园区新星,已成为福州江滨新地标。
然而4年多前,这里还是连片低矮的闲置旧厂房,约1695亩的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不足57万平方米,年产值不足10亿元。
蝶变得益于我市积极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探索。2020年4月,仓山区启动橘园洲片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理念,通过政府收储提升、区属国企开发建设模式,对5个地块154.7亩土地进行拆旧建新,同时引导片区优势工业企业自主提升,打造智能产业生态。
坚持“工业姓工”,拆除旧厂房,建设标准化现代化厂房,推进“工业上楼”;迁出制衣、制鞋、塑胶等旧产业,招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几年来,这块改革试验田诞生多个首创。
试投产的锐捷网络数字化智能工厂是全省首个运用“标准地+”模式的项目,数字化贯穿产品进料到出厂,预计满产后年产值可达150亿元以上。
“通过设置总平方案、外立面风貌景观效果、产业准入、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排放标准等多项前置条件,满足相应条件才能出让,使出让土地更加标准化。”仓山区资源规划局局长李翔说,“标准地+”出让方式,以及“政府收储—国企建设—企业入驻”的办法,提速了审批环节,锐捷网络数字化智能工厂实现拿地即开工,从项目收储到第一个产品下线仅用了900天。
仓山区还利用数字技术对项目进行模拟论证,探索出通过生产线叠加实现生产线上楼,把车间“竖”起来,最终仅用28亩就满足锐捷网络原本100亩的用地需求。
容积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业园区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园区的开发强度,仓山区首创弹性容积率机制,充分发挥规划要素指挥棒作用,让容积率随着主导产业走,推动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助力产值、税收多倍增长。
橘园洲片区根据产业发展类型,结合交通承载、城市景观等分区,明确片区容积率。其中,外围布局的创新型工业区容积率为3.4~4,塑造城市天际线,内部普通一类工业区容积率约2.2。不同类型企业享受不同标准容积率指标,一般企业容积率约2.5,优质企业约3.0,创新型企业可达4.0。
最终,5个政府收储提升地块新建高标准厂房47.1万平方米,容积率由1.0增至4.0左右。而在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红利释放下,企业也积极开展自主提升。
福州奥特帕斯工业有限公司的高端装备制造改造提升项目,是全市首宗利用自有土地拆除重建进行提升改造的“工改工”项目,打造单位面积荷载15吨的7层标准化厂房。目前,项目一期主体已经封顶,计划年内投用。
“相当于每层都是一个地面层,届时,卡车借助厂房10吨和5吨的电梯,可以直接上楼。”奥特帕斯总经理林孟良说,项目整体建成后,容积率将由1.1增至3.0,建筑面积由2.8万平方米增至6.8万平方米,“得益于片区容积率调整补偿机制的探索,企业提升改造还节省了一大笔增容地价款,仅需贡献部分土地或增容建筑面积。”
以橘园洲片区为试点,仓山区持续探索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路径,包括创新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并证开发、“园中园”发展等模式,推动金山工业园区重新焕发创新创业活力,入园企业从2582家增加到4800家,规上企业从285家增加到422家,营业收入从588亿元增加到896亿元,入选2023年全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名单。2023年,仓山区入选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是福州唯一上榜县区。今年,仓山区橘园数字化开发利用节地技术入选自然资源部第四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在“全国土地日”主会场活动中全面推广。
【获得感】
锐捷网络总裁助理杜琳:从A2的锐捷网络总部大楼到附近E地块的数字化智能工厂项目,政府不仅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设计、建设、交付过程中提供定制化服务,实现企业快速入驻投产,还在交通、停车、物流、警民联勤等服务配套方面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企业发展。
奥特帕斯总经理林孟良:橘园洲片区标准化建设适逢其时,政府先行先试、敢闯敢试,通过鼓励企业自主提升、提供全方位服务等,让工业企业留得住、发展好,让我十分感动。我把企业总部放在福州,希望为仓山乃至福州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